![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历史奇妙游】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8941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周的分期,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春秋时已经使用铁农具,王室衰微,王室衰微的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争霸,教师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一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文物资料卡:名称:“牺尊” 年代:商晚期造型:青铜器高33.7厘米、长58.7厘米,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个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此尊应是一件温酒器。
材料一: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国语·晋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1.春秋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国语·齐语》记载,管子曾对齐桓公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文中的“美金”是指青铜,当时用以制武器;恶金是指铁,用以制斤、斧等农具。)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使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9结合刚才所讲,完善上面的表格。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等)
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使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增加
商业活动活跃,城市发展
天子在政治上是最高统治者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周王室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材料分析:“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的官衔名)。” ——《史记·周本纪》
西周和东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材料四: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朝觐),则贬其爵(废除诸侯的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削减封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兵攻打)。——《墨子·告子》
材料五:“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 、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仰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1)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2)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无力控制诸侯
(3)诸侯各自为政,不再定期纳贡,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经济上依赖诸侯国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私田大量开垦,分封制瓦解
思考,东周王室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以用七鼎。但初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
争霸原因:一是王室衰微;二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观察上图,试从地理位置和政策的角度谈谈齐国崛起的原因。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意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齐国国力大为提高。
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天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征战之机,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讨就能得到各国拥戴。
地理优势: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政治优势:管仲为相,改革成功外交优势: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洛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于公元前506年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公元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吴王阖闾因伤逝世。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公元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会盟内部空虚之时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观察这两幅图,思考春秋争霸的利弊。
170多个诸侯国,480多场战事,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30多个国家剩余
1、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2.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造成社会混乱。
材料六:大国争霸战争,程度不同地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封建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
依据材料六概括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
春秋时期,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为在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王室衰微:原因、表现和结果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优秀备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探究新知,扶清灭洋,二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课堂小结,当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0课,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圆周率的概念,曹魏刘徽的“割圆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备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晋的建立与统一,三国实力比较表,西晋的建立,西晋的短暂统治,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西晋之后的政权更替,苻坚理政方略,南方东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