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设计
数据的离散程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2.经历探索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3.经历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难点: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方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章首折线统计图,如图. 图中反映的甲、乙、丙三个选手的射击成绩,这三人谁的成绩较好?你是怎么判断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然后找学生代表回答.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人的射击成绩整体水平比丙的好,所以只需要计算出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 师:下面我们具体来算一算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 生:通过计算,可知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7.9环. 师:甲、乙的平均成绩相同,你认为哪个选手更稳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由图可知甲的最好成绩是10环,最差成绩是4环,而乙的最好成绩是9环,最差成绩是7环,所以甲的成绩差较大,故乙选手更稳定. 师:由此可知刻画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用数据的集中趋势来解决是不适合的,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探究新知 一、预习新知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课本149~151页,解决本节开头的问题. 展示问题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 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 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 把这些数据表示成下图:
师:你能否根据所给的数据做出应该购买哪个厂的鸡腿的决定? 生:甲、乙两厂抽取的鸡腿规格为75 g的产品比例都是20%,所以不能做出决定. 师: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吗? 生:(思考)估计鸡腿的平均质量为75 g. 师:那么,你能求出甲、乙两厂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吗?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图中画出纵坐标等于平均质量的直线. 生: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得=75 g,=75 g. 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好. 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又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从乙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又是多少?最小值呢?它们相差几克? 生: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78 g,最小值是72 g,它们相差78-72=6(g);而从乙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80 g,最小值是71 g,它们相差80-71=9(g). 师:如果现在考虑鸡腿的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该购买哪个厂的鸡腿? 生:因为甲厂鸡腿的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偏差较小,所以我认为应购买甲厂的鸡腿. 学生总结,教师指导: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因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统计量——极差,它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发现:极差越大,偏离平均数越大,产品的质量(性能)越不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仅由平均水平是很难对所有事物进行分析的,从而顺利地引入极差.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 巩固练习 在某次数学测验中,某一小组五位同学成绩分别为60,70,80,90,100 ,那么这一小组同学成绩的极差为_____. 答案:40
二、合作探究 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丙厂也参与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下图所示. 对于甲、丙两厂,又该如何选择呢? 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比两厂抽取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 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为,计算得=75.1 g,极差为79-72=7(g). 师:从得到的数据来看应该选哪个厂的鸡腿? 生:甲厂. 师:甲厂的数据是不是明显优于丙厂呢? 生:不是,两厂的平均数差不多,极差也相差不大. 再引导学生如何刻画甲、丙两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 这时应提出探讨74 g和76 g的鸡腿的偏离程度是否一样,由此提出用鸡腿质量和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来刻画.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的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师:我们探讨了用极差和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者标准差来刻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的步骤. 阅读两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后总结计算方差的步骤,教师强调: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x1-)2+(x2-)2+…+(xn-)2],其中是,,…,的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s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让学生独立计算两厂的方差并比较,等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强调:(1)极差和标准差的单位和原单位一致;(2)方差的单位应该为原单位的平方,但是不具有什么实际意义,一般都省略不写.(3)计算器不具有求方差的功能,可以先求出标准差,再平方即可求出方差. 教师强调: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典型例题 例 求数据7,6,8,8,5,9,7,7,6,7的方差和标准差. 【问题探索】怎样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解法一】因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7×4+6×2+8×2+5+9)=7, 所以s2=[(7-7)2+(6-7)2+(8-7)2+(8-7)2+(5-7)2+(9-7)2+(7-7)2+(7-7)2+ (6-7)2+(7-7)2]=1.2,[来源:学+科+网Z+X+X+K] 所以标准差s=. 【解法二】将各数据减7,得新数据:0,-1,1,1,-2,2,0,0,-1,0. 由题易知,新数据的平均数为0, 所以s2=[02+(-1)2+12+12+(-2)2+22+02+02+(-1)2+02-10×02]=1.2, 所以标准差s=. 【总结】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的步骤:先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或需加减的数值),然后按方差(或标准差)的计算公式计算. 课堂练习 1.人数相同的八年级(1)(2)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200,=65,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2.已知一组数据:15,13,15,16,17,16,14,15,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与众数分别是 ( ) A.4,15 B.3,15 C.4,16 D.3,16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减去同一个数,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方差改变,平均数不变 B.方差和平均数都不变 C.方差改变,平均数改变 D.方差不变,平均数改变 4.(1)已知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另一组数据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___. (2)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则新的一组数据a+1,a+1,…,a+1(a为常数,a≠0)的方差为________.(用含a,s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B 2.A 3.D 4.1)2 (2)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极差: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2.方差:即s2=[(x1-)2+(x2-)2+…+(xn-)2],其中是,,…,的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s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布置作业 习题6.5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4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1课时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的计算公式:s2=[(x1-)2+(x2-)2+…+(xn-)2].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公开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小试身手,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探究,答案与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