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共性突破 客观选择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共性突破 客观选择题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提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查信息量大命题内容涉及文本前前后后,考点方方面面,覆盖了小说、散文各方面的知识点。
2.选项设置顺序有规律题目中的选项往往是从文本局部入手,基本上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排列,有的选项甚至明确说明其对应的段落位置,顺序靠中间的选项往往是以文本的整体(主题、语言、构思等)角度设置,前后选项间又形成了梯度,这既符合考生阅读鉴赏的顺序,又有助于考生读文、做题时能够迅速地把握文本内容、思路等。
3.命题有重点命题的重点是对文本相关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以及对艺术特色的鉴赏。涉及“思想内容”的选项往往采用“写了什么”,涉及“艺术特色”的选项往往采用“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方式命题。4.错误选项切入点小错误选项的设误点很小,设误方式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矮化等。5.能帮助读文因为题中给出四个选项且一般只选一个不正确的,这就意味着有三项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是正确的,并且错误选项也只是部分错误,所以它们特别利于考生理解文本。
设误角度一 特点设误【选项特点】 特点设误是指对人物的形象特点、物象特点、环境特点等概括或分析错误。或曲解人物的心理,或拔高形象的解说,或环境特点、物象特点用语不准等。
【边练边悟】1.【审选项】 (2020·新高考卷Ⅱ,T6-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找原文】 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
【比文题】“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不符合语境及人物性格特点。【针对指导】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对应区域,细读文字,再根据主观题形象特点概括的方法概括后加以判断,必要时要联系整体。
设误角度二 局部内容分析设误【选项特点】局部内容分析设误主要是在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或作用解说上设误。或对句子含意理解有误,或对评写某段内容的目的分析不当等。【边练边悟】2.【审选项】 (2020·全国卷Ⅱ,T7-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找原文】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比文题】 小说并未表现出老董的“童心”,选项对形象作用的分析错误。另外,此处写小松鼠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松鼠识宝,突出橡碗的珍贵,也有引出下文用橡碗做染料的作用。
3.【审选项】(2020·新高考卷Ⅰ,T6-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找原文】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比文题】“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错误。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目的在于写建水人依然保持着饮食文化的传统,意在强调建水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针对指导】首先阅读选项,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原文对应区域,明确相关区域内容,也就是概括这部分写了什么;再根据文本主旨判断其作用或目的,分析是否与原文表达一致,也就是从“为什么”写这部分内容的角度思考。
设误角度三 主旨情感设误【选项特点】选项在对小说或散文主旨的解说、对作者的情感意蕴或价值取向的判定上设误,有时拔高,有时曲解,有时无中生有。
【边练边悟】4.【审选项】 [2016·全国卷Ⅰ,T11(1)-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找原文】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样,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比文题】 主题不是选项中所说“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本文的主题应是表现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表达出土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沦陷的命运,反映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针对指导】如果是小说文本,就综合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切入;如果是散文,就从散文所写的“形”切入,基本把握小说、散文所折射出的人生、人性,或反映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等主旨;抓住选项中表述主旨或情感的关键词,与读文后对主旨的基本判定进行比对。
设误角度四 艺术技巧设误【选项特点】小说选项在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环境描写方面所用手法或作用效果的判断与解说上设误;散文选项在对表现内容、主旨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的判断或解说上设误。小说与散文的正侧面写人、正侧面写景、叙事技巧、结构技巧等都是相通的。
【边练边悟】5.【审选项】 [2013·全国卷ⅡT11(1)-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找原文】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
【比文题】 从原文看,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运用外貌、动作描写,没有心理描写。选项说“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属于技巧解说错误。【针对指导】细读选项,明确原文区域,根据语境判断相关手法(主观题已经掌握相关艺术手法),与选项关键词作对比,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设误角度五 语言特色设误【选项特点】对文本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的特点、含意、作用的理解,或文本语言风格判断或解说错误。6.【审选项】 (2021·全国卷Ⅰ,T7-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找原文】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比文题】 “对话不用日常口语”错。王超杰与伙计杨三之间的对话就是日常口语。【针对指导】能概括相关语句含意及作用,并掌握分析语言特色的角度(前文已经复习)。
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1.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解析】“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这一说法曲解原意。原文说“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推测他一定是离竹林很远,没能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
2.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扭曲的竹子,是为了说明竹子也有个性,而个性的竹子最有价值。B.文章最后一段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批评了城里竹子的脆弱纤细。C.第六段“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赞美农耕者具有竹子一样的坚韧和忍耐的性情。D.文章赞扬了竹子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不循常轨等精神品质。
【解析】A项,对目的的表述错误,应该是“扭曲的竹子,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B项,“批评了城里竹子的脆弱纤细”于文无据。D项,“不循常轨”于文无据。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五段谈到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侧重表达“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这个认识。B.第五段最后一句,虽在赞扬以阮籍为代表的人士的清简品格,但也顺便批评了今人的争名逐利。C.第六段作者写到农耕者时说“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既有对农耕者的赞美,也有对自己的固执性情的反思。D.第二段中“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流露出作者曾身居山野的自豪之情。
【解析】A项,范围缩小。侧重表达的应该是“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这个认识。C项,无中生有。“对自己的固执性情的反思”在原文中没有依据。D项,硬性拔高。“流露出作者曾身居山野的自豪之情”拔高了情感倾向。
4.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竹子是孤高兀傲的,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相似,独标奇崛,卓然不群。B.先前,作者“艳羡”“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竹子;“到了闲适的年龄”之后,看到“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可见,人对外物的认识,会随着年龄、境遇的改变而改变。C.作者认为,一个人喜爱竹子,笔下就会“清简”;笔墨清简的内在是唯美的人格,而唯美的人格就会导致我行我素、放浪形骸。D.文章最末一段中“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表达了作者对所谓“婉约生活”的鄙视,对竹林“大气与生机”的赞美。
【解析】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选项中少了“单干时”这个条件限制。C项,关系失当。有了唯美的人格不会落入尘俗的泥淖里,但不等于必然会“我行我素、放浪形骸”。D项,硬性拔高。“对所谓‘婉约生活’的鄙视”错误,属于强行拔高。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第二段结尾处却写扭曲的竹子,既侧面描写出竹子的形象,又深化了主旨。B.作者在文章中赞美了竹子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等性格,但最推崇的,是“清简”品格。C.文章第四段使用了屈原、王维、李白、郑板桥等人的例子,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在比较中突出了竹子的气节和风骨。D.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解析】A项,“侧面描写”错误,第二段结尾写扭曲的竹子,没有使用侧面描写。B项,曲解原意,文中没有对几种品格加以比较。D项,“卒章显志”说法错误。
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老 舍近来忙得出奇。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反之,凡自己不喜做,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十度(约等于32 ℃)以上,心中暗说不好。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地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奴隶们为苏格拉底做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这不公道!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啪”的一声打个粉碎。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选自《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B.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忙”的区别,暗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高兴的生活。C.“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D.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别有风味,其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典雅精致,确实是大家手笔,平而不凡。
【解析】D项,“清新质朴、典雅精致”错误,从全文来看,文章语言幽默诙谐、通俗质朴,而“清新”是指语言新颖不俗气,“典雅”是说文章、言辞优美不粗俗,这二者在文中并没有体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给“忙”下了准确的定义,论述思路清晰,主线鲜明,给人明确的思想指向。B.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自身的行为体会,对“忙”进行了阐释说明,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C.在作者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对“忙”有了正确认识,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热爱的工作而从忙中得到快乐。D.文章指出,只有人人得其工作所乐,乐意工作,快乐工作,才能消灭“饭碗文明”,达到理想的文化。
【解析】A项,“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错误,“忙之罪”只是引起文章的论述,文中重点论述了真忙和瞎忙的区别,并指出如何做到真忙。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首先应理解标题的含义,分析其使用的技巧,再从标题对读者、内容、主旨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人兽不分,忙之罪也?”以问句作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标题给出问题,文本给出解答,自然地引出下文。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标题以“忙之罪也”表明作者对“忙”的态度,而文章围绕“真忙”和“瞎忙”阐述自己对“忙”的认知,由此可知,标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主旨的角度来看,作者借助对比的手法分析“瞎忙”与“真忙”的区别,表明对越忙越高兴的生活的渴望,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8.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
【答案】①标题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②点明主旨,警醒读者自我反思。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对“忙”的态度:作者为生计忙碌,觉得自己颇似驴马兽类,期望人类有一天能摆脱这种状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254页),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答题技巧,选择题,考点一情节的概括,《晚秋》情节概括分析,情节的作用参考答案,人物形象分析技巧,形象的作用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结·三分析三把握,鉴赏方法,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具体题型,如何解答,常见题型,④渲染气氛,可能出现的题型,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结·三分析三把握,鉴赏方法,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具体题型,如何解答,常见题型,④渲染气氛,可能出现的题型,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