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解析版).docx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原卷版)第1页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原卷版)第2页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原卷版)第3页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解析版)第1页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解析版)第2页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解析版docx、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综合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寒噤(jìn) 嶙峋(xún)   蔓延(màn)
    B.骇人(hè)   绥靖(suí) 地窖(jiào)   车辙(zhé)
    C.喧嚣(xiāo) 荒谬(miào) 踌躇(chú)   尴尬(gà)
    D.寻觅(mì)   狼藉(jí) 蹒跚(shān) 烂熳(màn)
    【答案】A
    【解析】B.“骇”应读“hài”;C.“谬”应读“miù”;D.“觅”应读“mì”。故选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雄跨     跋涉     匹敌     因地自宜
    B.消逝     喧嚣     擅长     长虹卧波
    C.映衬     歌颂     翰林     俯昂生姿
    D.料俏     孵化     斟酌     无动于衷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A项“自”应为“制”;C项“昂”应为“仰”;D项“俏”应读“峭”。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答案】B
    【解析】B.“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逗然不同”。故选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初中生自控能力差,常常借口网上学习为名,偷偷玩各类无益游戏并沉湎其中。
    B.这条航线的开辟,使两地之间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容不得半点闪失。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答案】C
    【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B.“缩短”不能与倍数同时使用;可将“一倍”改为“一半”;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或将“要”改为“能否”;故选C。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题,先通读文段,了解所写内容,梳理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序。内容上,②句承接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由这句话又可知,“借风力”在前,“人工拉纤”在后,故④③相连,④句中的“东风”又与前一句②中的“等候东风”紧密衔接。①句“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是对④③句的总结。综合分析,正确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C。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B.《梦回繁华》的作者是毛宁,这篇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C.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记》是他所著。
    D.《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广为传译。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D项《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叶圣陶创作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被广为传译。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7.默写名句名篇。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2)妻子象禽兽, 。(曹植《梁甫行》)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借物抒情与借典抒怀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借笛声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情。“ ,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诗人开篇便借牛郎织女的典故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答案】(1)岂不罹凝寒   (2)行止依林阻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暮”不要写成“幕”,“园”不要写成“圆”。
    三、综合性学习(7分)
    8.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八年级(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班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4分)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转述】
    (2)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3分)
    【答案】(1)第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作为班级中患近视的同学大概占比有多少呢?   第二个问题:请问同学。你们平时有了解过正确的用眼和呵护方法吗?
    (2)示例:李叔叔你好,我是您的邻居金晶。现在我们学校九年级(1)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向同学们宣传正确的用眼护眼知识,听闻您是一名眼科专家,特委托我邀请您为我们进行科普讲解,时间是明天下午2点30分,请问您有时间吗?
    【解析】(1)本题考查问卷调查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要围绕着调查的主题进行,比如: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护眼的知识,你一天玩电脑或看电视的时间是多少等,了解同学的护眼意识,以及造成近视的原因即可。答案不唯一。(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是向李叔叔发出参加班级活动的邀请,所以开并头应有合适的称呼,然后表述清邀请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活动时间,最后以征询式结尾结束即可。示例:李叔叔,您好!我是您的邻居金晶。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活动。班主任王老师听说您是眼科专家,想邀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半到我们班上做这次讲座,他让我问问您能去吗?
    四、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4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 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9.诗歌首句中“_____________”一词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秋”。(2分)
    【答案】去雁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关键字词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再对问题作出解答。首句中点名时令的词应为“去雁”, 也就是大雁离开了,只有秋天大雁离开往南方去。做此题要注意不能答“雁”,如果仅答“雁” 字不能准确表达时令。故答案为:去雁。
    10.最后一句中的“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案】“衔”字把空中的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品味字词的表达效果。回答此类型的问题可以扣答题公式回答问题: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描述景象+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最后一句“百尺老松衔半月”的意思是: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因此“衔”字在这里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把松树梢遮掩住天上的半轮明月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是松树活过来了一样生动有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软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卒:士兵
    【答案】D
    【解析】D.“卒全其城”的“卒”解释为:最终。故选D。
    1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答案】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解析】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故可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答案】(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盖”,原来;“出”,出城;“皆”,都;“于”。
    14.【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答案】【甲】文流露出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乙】文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得出:还流露出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乙文结合“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分析得出: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6分)
    花中西施
    陈博君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盛赞杜鹃:“闻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在杜鹃面前,连美艳多姿的芙蓉和芍药也相形见绌,成了丑女。于是,“花中西施”就成了人们对杜鹃的一种最高赞誉。
    杜鹃的品种繁多,花色也极为丰富,红的、黄的、白的……应有尽有,其中,花色鲜黄亮丽的硫磺杜鹃,是杜鹃家族中特别出色的一个园艺品种,堪称是“花中西施”的杰出代表。
    硫磺杜鹃为常绿灌木,株型矮小,高度通常为30~150厘米,其小枝非常密集,表面有鳞片。硫磺杜鹃盛开的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当春回大地,这种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的美丽花卉就透过盎然的春意迎风怒放,黄花绿叶,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野生的硫磺杜鹃仅产在云南的西部、西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与一般的杜鹃品种不同,硫磺杜鹃是一种浅根类附生植物,常附生于海拔3000米的云铁杉、苍山冷杉及常绿落叶阔叶林的老树上,也有附生于峭壁、石岩或漂砾上的。由于其根系较浅,易于移植,常被制成盆景供观赏。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硫磺杜鹃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当时硫磺杜鹃被称为“山石榴”“山踯躅”等,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为“中国三大名花”,其中硫磺杜鹃位列其首。
    中国有不少关于硫磺杜鹃的传说,其中在江苏镇江的一个神话传说流传最广。
    传说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里有座小村庄,村东边住着一个名叫刘鹄的年轻人。每次他一吹响排箫,就会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为他衔来各种名贵草药,刘鹄把这些草药全送给村里的穷人治病。在村子西边,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全靠女儿鹃子纺纱织布赚钱养家。鹃子的歌声就像百灵鸟一样婉转动听,只要她一开口,黄鹤山下的一片片硫磺杜鹃就会绽苞盛放。刘鹄和鹃子二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后来,皇帝听说鹃子漂亮又能干,就下旨选她进了宫。心如刀绞的刘鹄变成一只小鸟,飞过宫墙来到鹃子身边,对着心爱的人不停啼叫。鹃子看见刘鹄变成了小鸟,吐血身亡,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硫磺杜鹃。于是,小鸟衔起硫磺杜鹃飞出宫墙,把这朵硫磺杜鹃栽在了鹃子家门口。从那以后,村里开出了一片美丽的硫磺杜鹃,其中最美的一株,便是鹃子变的那株,这株花有五个瓣,花心有一颗碧绿的珠子,叫“五宝绿珠”,它是硫磺杜鹃中的一个珍贵品种。
    如今,被人们视为珍宝的可不仅仅只是“五宝绿珠”这个品种,整个硫磺杜鹃的家族全都成了渐危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树种。不过,作为优良的园林花卉,硫磺杜鹃的人工培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不少地方,硫磺杜鹃被广泛栽植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或散植在疏林下,修剪出各种形态,成为做花篱的良好材料。
    15.本文以白居易的诗开头,有何用意?(3分)
    【答案】交代杜鹃被称为“花中西施”的由来,突出说明了杜鹃花的美丽。
    【解析】考查文章中引用诗句的作用。一般来说,在说明文中引用诗句,其作用有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引出说明对象等。本题可以从说明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作答。本文以白居易的诗开头交代杜鹃被称为“花中西施”的由来,突出说明了杜鹃花的美丽,引出说明的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本文主要介绍了硫磺杜鹃哪几方面的知识?(4分)
    【答案】外形、产地、栽培历史、生存现状。
    【解析】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在梳理文章说明的具体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2段介绍了硫磺杜鹃的花色;第3 段介绍外形;第4 段介绍其产地;第5段介绍其历史;第8段介绍其生存状况。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即可作答。
    17.选文第四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作比较。拿野生的硫磺杜鹃和一般的杜鹃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硫磺杜鹃独特的生长环境。
    【解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从“与一般的杜鹃品种不同”可以看出,文章第4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野生的硫磺杜鹃和一般的杜鹃作比较,突出了说明了硫磺杜鹃生长在独特的环境中这一特点。
    18.文章详细叙述了关于硫磺杜鹃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为硫磺杜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解析】考查文章中引用传说的作用。一般来说,说明文中引用传说,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说明事物的特点;引发了读者美好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等。文章第7段详细叙述了关于硫磺杜鹃的传说,既说明了硫磺杜鹃的珍贵,也为硫磺杜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19.硫磺杜鹃是渐危品种,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它们?(3分)
    【答案】加大人工培育的力度,广泛地种植。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的概括能力。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第8段内容,从硫磺杜鹃“培育”“种植”和“做好宣传”等方面来分析作答。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分)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变化显著,肉蛋奶消费大增。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1982年至今的监测显示,我国国民从最初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普遍缺乏,到现在儿童生长迟缓率明显下降,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规律进餐是实现合理膳食的前提,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两餐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 20-30分钟。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推荐成年人每日饮水7-8杯,多喝白水和茶水。
    (摘自2022年4月26日《新华网》)
    【材料二】

    (来源:中国营养协会)
    【材料三】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率较之20世纪80年代已明显下降,但儿童中超重、肥胖比例却大幅增加。”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表示,“目前中国和全球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新的‘吃的问题’,即‘隐性饥饿’。”
    对此,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也持有相同观点:“虽然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但超重肥胖、近视、慢性病低龄化等问题也愈加突出。”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学生居家上网课、户外活动减少,可能带来儿童近视率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具有偏食、挑食的行为习惯,62%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烧烤、甜食、碳酸饮料等食物。有专家认为,这是导致学生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
    (摘自2022年5月22日《光明日报》)
    20.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国民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普遍缺乏状况已得到根本解决。
    B.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仍然有可能导致学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
    C.儿童近视率肥胖率的上升是因为居家上网课、户外活动减少。
    D.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善了慢性病低龄化的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根据【材料一】第一段“1982年至今的监测显示,我国国民从最初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普遍缺乏,到现在儿童生长迟缓率明显下降,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可知,此处说明我国当前儿童生长及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得到可喜改变,并未涉及“我国国民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普遍缺乏状况已得到根本解决”;C.根据【材料三】第三段“53%的学生具有偏食、挑食的行为习惯,62%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烧烤、甜食、碳酸饮料等食物。有专家认为,这是导致学生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可知,选项“儿童近视率肥胖率的上升是因为居家上网课、户外活动减少”表述有误;D.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虽然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但超重肥胖、近视、慢性病低龄化等问题也愈加突出”可知,选项“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善了慢性病低龄化的问题”表述有误;故选B。
    21.阅读材料二,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小区居民科普平衡膳食的知识。(3分)
    【答案】叔叔阿姨,大家好!膳食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膳食平衡要以谷物薯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及适量的鱼、肉、蛋和牛奶;少油少盐,多喝水多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图片标题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膳食宝塔自下而上分别为水、薯类、谷类、水果类、蔬菜类、肉蛋类及油盐。膳食宝塔左侧为“每天运动6000步”的图示,可据此提炼信息加以表述。
    示例:叔叔阿姨大家好!平衡膳食很重要,我们日常可多食用谷类和薯类作为主食,每天都吃蔬菜水果,还要注意多饮水,适当运动才能有益身体。
    22.李明同学要么不吃早餐,要么在路边买点油饼油条应付了事。请根据材料,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对他进行劝说。(3分)
    【答案】李明,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早餐对健康很重要,它提供的能量约占全天的三分之一,少吃油炸食品,多吃牛奶面包鸡蛋等有营养的食物,也不宜吃的太快,以15-20分钟为宜。
    【解析】本题考查劝说语。作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目标。其次,注意运用语言技巧,如:正面引导,有礼有节;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等;最后,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注意语气和态度。
    示例:李明,你这样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取的。早餐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一顿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早餐能让我们精力充沛,健康成长。建议你早餐不要总吃油饼油条,这类油炸类食品不利于身体健康。此外,饮食不宜过快,太快会影响食物的吸收。
    五、作文(50分)
    23.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物品,比如脸盆、毛巾、炒锅、电视、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件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作重点说明。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手机,可以先写外形、尺丈,再写手机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手机的操作特点等。③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或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答案】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新人类,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产品了,我的生活里绝对少不了一样东西——手机。
    我的手机长约14厘米,宽约六厘米,厚约一厘米,通体白色,正面下有三个按键,上面有前摄像头和听声器,背面下面是发声器,中间是品牌的名称,上面是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手机下面有一个充电接口,左上侧是开关键,右上侧是音量控制键,最上面是耳机接口。
    别看它外形简单,但功能却丰富的很,可以说,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国家大事,广到宇宙探索,小到家常小事,你这都可以知晓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新人类,兼学生兼文学爱好者,手机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举个例子,当你很苦恼节日该送什么礼物时,这种时候,你只需要去问一下度娘,她会告诉你各式选择,这时你只需选择,而不是没选择。
    当然这只是手机,很小一部分功能,它最主要的能力就是通讯,何为通讯,就是所谓的联系,当今社会,QQ,微信取代了电话信息,即使远在千里,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视频通讯。
    我的生活里自然也少不了它了,从解答疑惑到听歌放松,从网上学习到网上购物,从网上记事到网上写作,它几乎占据了我生活的所有。
    它给我带来快乐,给我带来和现实生活不一样的自由感,我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它,就和鸟离开了森林一样,不是不能活,而是活得艰难,不快乐,我爱我的手机更爱它给我带来的快乐。
    【解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本篇要写说明文,主要介绍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比如脸盆、毛巾、炒锅、电视、手机、自行车等。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物品,先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作重点说明。行文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手机,可以先写外形、尺丈,再写手机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手机的操作特点等。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或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特别要注意,本篇只能选择一种生活用品进行介绍,不能介绍多种。
    “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是美好的、感人的。要写出这种美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给自己心灵的影响。
    2.立意:可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如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挫折重新获取勇气信心,是人生中的一道动人风景;日常生活中,家人温馨的陪伴,友人热切的鼓励,师长殷切的叮咛,是人生中的一道动人风景。写作过程中,可适当挖掘风景的深层意义,凸显其情感感悟上的内涵。
    3.选材:注重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风景”。也可在结尾处适当抒情、议论,阐发风景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影响,升华主题。或写亲情,或写乡情,或写社会中人与人相处中的美好情感,或写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情感的理解不断加深,或写自己成长的历程、校园的故事。按照时间或地点顺序作为划分层次的标志,赋予风景独特的定义。写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历、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写道德修养、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善良等。
    4.文体:必须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