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
展开
第26课 诗词五首
每课一考点
【考点示例】 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题型展示】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典例精析】 概括《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题模式】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诗歌中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典型的细节,都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③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诗歌主题,概括出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④思考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分析人物时思考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标准答案】 表现了一位思家念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第一步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浑欲不胜簪(简直)
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3.下列诗句与注释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食物寒冷,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寒食东风御柳斜。)
B.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脉脉不得语)
C.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 )
D.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5.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下列各项对本课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写作者隐退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
B.《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描写的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C.《雁门太守行》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7.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9题。
(一)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诗中的“黑云”比喻____________。
9.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B.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黑”“红”“金”“紫”“燕脂”等称艳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二)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14.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四)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________,实际是写_______,一个“深”字表现了_______。
16.诗歌的尾联描写诗人外貌的作用是什么?
17.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9.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7题。
(一)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李清照,南宋杰出女词人。早年生活优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清平乐》写于晚年,“挼”(ruó),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其中的“风势”既指自然的“风势”,也寓国家的形势。
20.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三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1.末句富含深意,请结合作者身世背景谈谈你对词句的理解。
(二)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①宜阳: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的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
22.从语言角度,赏析“萋萋”的妙处。
23.第三、四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②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24.【考点一点通】品读全诗,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人的形象。
25.简要分析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四)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6.诗里的“远行人”指谁?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7.【考点一点通】“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 综合拓展
28.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在李清照的梦境里,银河流转,千帆共舞。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你的世界里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