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父亲推脑瘫儿子跑马拉松、心态年轻则岁月不老、“纸盒狗”风靡高校
展开【热点话题】父亲推脑瘫儿子跑马拉松、心态年轻则岁月不老、“纸盒狗”风靡高校【时评1】 父亲推脑瘫儿子跑53场马拉松不仅是父爱洪小兵快递员父亲推着脑瘫儿子跑53场马拉松,这不仅是挚爱,而且是沉沉甸甸的父爱,让人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样的父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最美父亲。 10月30日,浙江桐庐,快递员罗先生用轮椅推着13岁的脑瘫儿子跑完马拉松比赛。罗先生告诉央视网记者,2009年,他的儿子出生没多久,就被查出患有脑瘫,之后还伴随癫痫后遗症。后来,他慢慢发现儿子喜欢看别人跑步,于是他下决心带上儿子去跑步。罗先生从2015年11月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包括全程、半程、四分马拉松。7年时间内,他们父子俩跑完了53场马拉松,去过二十几个不同的城市。(光明网2022年11月2日) 罗先生是所有父亲的榜样,罗先生献给儿子的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父爱。而且,他没有用形容词来表达自己对于父爱的诠释。但是,他却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爱究竟是什么。他对脑瘫儿子不离不弃,他把血缘亲情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他的父爱是从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千锤百炼中精心提炼出来的,各种杂质已经不复存在。 经过各种磨难的反复考验,他深刻理解了作为父亲应当拥有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与义务,他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向身患脑瘫的儿子诠释父爱的真谛。对于他来说,推着脑瘫儿子去参加53场马拉松长跑竞赛,其实他就是想在不同的公共场合考验自己对于儿子究竟有多少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在考验自己究竟有多少坚强意志和耐力。 他每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就能更好地继续鼓励自己,不管自己的生活有多难,都不能把脑瘫的儿子扔下不管。既然让儿子来到了这个世上,就得把父亲的责任扛起来,儿子是无辜的受害者,不能把苦难中的一切责任推给儿子。只要儿子还在,就得让他享受父爱。人们常说,父爱如山,那他就要让自己真正成为脑瘫儿子的靠山,不能让儿子受到任何委屈。 爱是无私奉献,而不是索取;爱是默默承受,而不是懒惰和放弃;爱是心与心的融合,而不是无缘无故的抱怨和厌烦;爱是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勇士,而不是日积月累的自责和自卑。只有勇于承担,才能看到未来的曙光;只有乐观向上,才不会面对各种困难垂头丧气;只有在一年四季的风雨兼程中不叫苦叫累,才能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管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只要对儿子问心无愧,那就是天底下最好和最美的父亲。 只有珍惜儿子的每一天,才是罗先生心里最值得的一天;只有不留下任何遗憾,才能让罗先生永不后悔给儿子当父亲;只有不把儿子当成脑瘫患者,罗先生才不会在心里产生任何不愉快的阴影;只有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把脑瘫儿子当成宝贝进行精心呵护,而且疼爱有加,无怨无悔。《时评界》(2022年11月4日)【时评2】心态年轻则岁月不老伍佳佳近日,“银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的消息登上热搜。有人把目光聚焦在其退休前的职务上,有人则将兴趣定格在群演这个行当。殊不知,最应被大家重点关注的,是这位行长作为一名老者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他的经历启示我们,从稚子到白头是自然规律,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但有追梦圆梦的权利,不局限自己是一种生活智慧。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心态年轻,则岁月不老。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都希望自己退休生活更加精彩。不久前,同样因想过戏瘾,16位上海退休阿姨组团赴横店包剧组翻拍《甄嬛传》微电影,不少年轻的网友都为他们的精彩退休生活点赞,开始关注父辈们的精神需求。这不仅是年轻人的进步,更是老龄化社会年轻人该有的觉悟。 追梦,什么时候都不晚。2016年,时年74岁的许镜清实现了追逐30年的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西游记主题音乐会。开场熟悉的旋律响起,西游师徒与许老再聚首,大家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这感动为不老的梦想,更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追梦勇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人到晚年,一样一切皆有可能,能否实现取决于老人自己,更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仅让老年人吃饱穿暖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应乐见老年群体的个性化追求。“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指明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有理由期待老年群体拥有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华声在线》(2022年11月18日)【时评3】“纸盒狗”风靡高校,年轻人热爱生活的一种注脚申竹月应该看到大学生群体不断赋予无意义以意义,给予生活以乐趣时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潜藏其中的脑洞和年轻人对生活无限可能的创造性近期,一种手工制作的“纸盒狗”在高校风靡一时。这种用废纸盒、小零件以及画笔涂鸦凑成的小玩意,被大学生们赋予了或可爱、或呆萌、或威风的独特气质。一些学生把“狗”拴在宿舍门口,甚至有人牵着“纸盒狗”在超市、操场等地“遛狗”,并与同样“遛狗”的同学聊天。“纸盒狗”无形中成为了一种“谈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制作、讨论、在网络上传照片、视频,校园“遛纸盒狗”仿佛也形成了一种景观,成为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将人们带入一种美好的幻象——相较于现实中大多数高校考虑到安全、卫生等因素禁养宠物,“纸盒狗”让学生拥有了展现自己个性、顺从自己内心的“宠物”,并在模仿“遛狗”的行为中,实现了标榜个性、社交娱乐等需求。 这种行为让人不禁想起同样流行于高校的“寝室时装周”——通过搭配自己的衣服和寝室的生活用品,年轻人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寝室变成“T台”,过一把时装模特的瘾。其中有精心穿搭,也有恶搞调侃。在开怀大笑间,让人回忆起不惧世俗眼光、敢于挑战传统的年少轻狂岁月。 对于“遛纸盒狗”和“寝室时装秀”,一些网友评价其“新奇有趣”,也有一些人认为“幼稚可笑”。其实,在面对年轻人创造的一场又一场创意与搞笑、景观与狂欢时,我们不应该以偏见视之,而应该看到大学生群体不断赋予无意义以意义,给予生活以乐趣时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潜藏其中的脑洞和年轻人对生活无限可能的创造性。在这背后,是用双手呈现对生活实实在在的热爱。 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大学生习惯于借用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在公众面前展示五花八门的奇思妙想,在互动中获得自我认可与自我满足。而拥有类似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人,往往会有相近的情感表达方式,最终使得“纸盒狗”这种兼具情感表达、心理寄托和社交属性的“新事物”在某一年龄段群体中获得了流通性。再加上疫情影响,学生走出校门的机会少了,自然会将注意力放在提升校内生活的丰富度上。在有限的空间内努力为自己创造快乐,这也是一种积极生活的表现。 “遛纸盒狗”看似幼稚,实则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注脚。就像一位网友留言:“纸盒狗”再丑也是一双满怀期待的手做成的,创意的心再匮乏也强过无聊的摆烂生活。《红星新闻》(202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