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该月可能是,该月从1日到28日,该地,拍摄时,太阳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右图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A.昼夜不断更替 B.太阳高度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 D.存在黄赤交角2.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A.18时 B.19时12分C.19时28分 D.21时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而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第2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60夜40”的白昼时间大致为14小时24分钟,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答案:1.C 2.B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4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0小时25分13小时35分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中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是(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丙解析:第3题,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所以丁地位于南半球,其他均位于北半球,故选D项。第4题,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半球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夜长。据表格信息可知,丙地昼长时数和丁地的夜长时数相同,说明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相反,故选C项。答案:3.D 4.C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下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30。读图回答5~6题。5.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 )A.3:30 B.7:30 C.11:30 D.13:306.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 )A.9小时 B.11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解析:第5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是5:30。P城经度为150°E,当地时间即150 °E的地方时,为7:30。第6题,这一天P城的日出地方时是7:30,可以计算出P地昼长约为9小时。P地纬度数值与北京接近。南半球某地昼长等于北半球相同纬度上的夜长。北京夜长约等于P地昼长,约为9小时。答案:5.B 6.A(2020·西安质检)北京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度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下图)。据此回答7~8题。7.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增加竹竿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角度C.增加皮尺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方位8.若乙为二分日太阳光线,则北京该日正午竹竿影长( )A.等于1米 B.大于1米C.小于1米 D.等于2米解析:第7题,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二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C正确。第8题,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北京该日正午竹竿影长小于1米。C正确。答案:7.C 8.C(2020·南宁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同一个月内1日和28日两日太阳视运动线路图(图示时间为地方时)。读图,回答9~10题。9.该月可能是(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10.该月从1日到28日,该地( )A.正午日影逐渐变长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日出方位逐渐向南偏移D.日落方位逐渐向南偏移解析:第9题,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1日和28日两日都是昼短夜长,28日比1日昼更长,故应为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为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A正确。第10题,从1日到2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正确。正午日影逐渐变短,日出、日落方位逐渐向北偏移。答案:9.A 10.B(2020·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数九”反映了物候的变化。“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地区最先看到桃花开的是( )A.济南 B.甘肃 C.南京 D.武汉12.“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B.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D.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解析:第11题,春季升温越快、气温越高的地方桃花越早开放,济南、甘肃两地纬度较高,春季气温低,桃花开花晚,A、B直接排除;南京、武汉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气温较高,桃树开花早,材料已知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南京离海洋近,且纬度比武汉稍高,春季温度比武汉低,所以桃花后开,综上所述,C错、D正确。第12题,先计算“九尽桃花开”时的日期,从冬至12月22日前后往后再加81天,日期为3月1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B正确。答案:11.D 12.B(2020·株洲检测)右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13.拍摄时,太阳位于(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14.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 B.9:00C.15:00 D.19:00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前进方向为西南方向,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图中显示驼影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因此,驼影朝向西北方向,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选A。第14题,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地方时6时位于正东方位,此时应在6时以后、正午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B。答案:13.A 14.B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5~16题。15.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16.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B.②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C.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D.④地一年中无太阳直射解析:第15题,纬度越高,年内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根据图中各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的起伏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A。第16题,①地一年中昼长最长为24时,最短为0时,有极昼、极夜现象;②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比①地小;③地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也有变化;④地最短昼长小于6小时,纬度高于40°(最短昼长9小时9分),一年中无太阳直射。故选D。答案:15.A 16.D(2020·微山一中月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12时 B.0时或者12时C.15时 D.3时或者15时18.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解析:第17题,读图,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是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交点的太阳高度等于0,交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选D。第18题,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所以不能判断南、北半球各地白昼变化,A、C错。也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错。在②点时为二分日,此时昼夜平分,在④点时为二至日,昼夜长短差异最大,据此分析选B。答案:17.D 18.B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中学一栋六层教学楼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三楼阳台,图中①②③④为该校地理兴趣小组设立的地理观测点,某晴天,该研学小组在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为5小时,据图回答19~20题。19.该日,图中②地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20.关于材料中反映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所处季节为夏季B.该日所处季节,我国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C.该日所处季节正值华北平面小麦收获季节D.该日所处季节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解析:第19题,该日,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5小时,即从日出到正午时间是5小时,说明日出东南方向。此时是冬季,日落应是西南方向,图中②地位于南侧,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10小时,B对。第20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所处季节为冬季,A错。夏季,我国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B错。该日所处季节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冬眠季节,C错。冬季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对。答案:19.B 20.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4,D 7,B 10,A 13,A 15,79亿吨,江苏省的水泥产量为1,A 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