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展开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原则:要考虑河流的特点,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概况
(2)自然背景
地理要素
具体表现
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末春初(季节)降水多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历史上
(1)状况: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2)后果: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
(1)状况: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2)后果: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核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开发内容: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
3.开发成果: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微点1 水利、水力资源的比较
(1)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2)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微点2 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是不同的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源的补给类型、流量、结冰期、含沙量、汛期和枯水期的时间分配、凌汛等方面。
(2)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网密度、流程、河道弯曲系数、流域面积、落差、流速、干支流分布形态、沿河湖泊情况、湖泊成因、湖水特征、沼泽的成因及利用状况等方面。
微点3 流域的开发不一定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流域不合理的开发会造成流域内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但合理的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微点4 流域内植被破坏带来的影响
微点5 河流梯级开发的利与弊
(1)利:拦河大坝可以拦水;水库可以养殖;发展旅游业;防洪和灌溉;加深航道,利于航运。
(2)弊:不利于鱼类洄游产卵,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回水淹没农田,有时需要移民;施工会破坏环境和水体;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水的自净能力下降。
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 (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水量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
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2.河流的航运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自然
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结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
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
(1)流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常用答题术语
治理方向
治理措施
上游
调洪
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分洪、蓄洪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泄洪、束水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
(2)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原则
上游水源地
一般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为主
中游河段
以防洪为主
下游河段
一般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等为主
4.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020·湖北名校联考)19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
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3 题。
1.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
A.航运和泄洪 B.改善水质
C.发电和航运 D.鱼类生产
2.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的关系可能为( )
A.凹岸为浅滩 B.凸岸为深潭
C.凸岸多沙洲 D.凹岸多沙滩
3.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
A.水流速度减缓 B.河道摆动空间减少
C.河道形态标准化 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解析:第1题,对河流进行裁弯取直和渠化,可以缩短河流流程、加深河道,有利于航运和泄洪。但因“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而不利于鱼类生产。裁弯取直和渠化会减少水域面积和水中植物,不利于水质的净化;也不能增大高差,则对发电作用不大,但利于航运。第2题,河流水流在凸岸流速缓慢,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故多沙滩、沙洲和浅滩。而凹岸因流速快而侵蚀强,多形成深潭。第3题,由河道修复规划图可看出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恢复弯曲的河道,使河道形态多样化;水流速度会减缓而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河道摆动空间也会扩大。
答案:1.A 2.C 3.A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评价
(高考重庆卷)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C 3.D
1.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2.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典型案例
三峡工程
阿斯旺大坝
有利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效益。②利用水电产生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不利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等
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2020·广东六校联考)防洪是三峡工程的核心效益,2003年起工程开始按“蓄清排洪”的原则开始调度运行。三峡工程在极大地缓解其下游防洪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湖的交互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水库正常蓄水位是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对图Ⅰ中145 m限制水位的正确理解通常是( )
A.汛期的限制水位
B.汛期来临前的限制水位
C.枯水期必须保证的水位
D.枯水期运行时的最低水位
2.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大坝下游至城陵矶段干流冲淤带来的变化是( )
A.水库来沙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
B.水库来水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
C.河流水动力增强,河流淤积严重
D.河流水动力增强,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
3.2003年以来,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状况,与三峡工程关联度最高的原因是( )
A.枯水季节三峡水库蓄水降低了大坝下游的长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
B.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导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
C.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大坝下游长江汛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
D.鄱阳湖流域水利设施(水库)的增加,水库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解析:第1题,以防洪为主的水库,一般要在汛期来临前主动降低水位腾出库容,为洪水来时能多蓄水做准备,故B正确。图示145 m水位主要发生在6-9月,此时为汛期,而不是枯水期,则C、D错误;三峡水库的主要功能是防洪,若汛期有洪水,必然要加大蓄水以减轻下游洪水压力,则145 m不可能是汛期限制的最高水位,故A错误。第2题,上游水库蓄水,会使泥沙在库区沉积,从而减轻下游泥沙淤积;同时水库放水会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使下游河床中较小的泥沙被搬运带走,从而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故D正确。修建水库后,会抬高库区水位,从而使库区与下游水位落差增大,则下游的河流水动力会增强。第3题,鄱阳湖与长江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水;图示三峡水库枯水期蓄水水位较高,会减少下泄水量,从而使大坝下游河段水位更低;导致更多的鄱阳湖水量外泄补给长江,使鄱阳湖水位比常年更低。
答案:1.B 2.D 3.A
一、选择题
灵渠修筑于秦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灵渠由南北两渠组成。灵渠采用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分水。铧嘴与大、小天平(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相连,三七分流,小部分通过南渠汇入漓江。其中,大、小天平的设计高度较低。下面为灵渠南北两渠分布图和灵渠分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主要是为了( )
A.降成本 B.排沙
C.航运 D.分洪
2.推断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 )
A.防地震 B.防滑坡
C.防渗漏 D.移民量
3.灵渠建设的意义主要是( )
A.防止洪涝灾害 B.降低泥沙含量
C.加强区域联系 D.增加水源供给
解析:第1题,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造成河流径流季节差异明显,分水之后,如果流量过大,可能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威胁,大、小天平设计高度较低,可以在汛期排泄过量的洪水,起到分洪的作用。第2题,南渠流经区域内有较大面积的岩溶区,岩溶区内有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地下暗河等可能造成地表水渗漏,故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防渗漏。第3题,湘江和漓江分别为长江和珠江的支流,灵渠的建设使两大水系连为一体,方便了两大流域之间的联系。
答案:1.D 2.C 3.C
(2020·潍坊模拟)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回答4~6题。
4.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5.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6.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解析:第4题,图示时段内,河床基准深度总体上变浅了,说明河流泥沙淤积更严重,可能是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故A正确。第5题,图示2002年深水槽位置与1972年相比,距离北岸起点更远,说明深水槽位置向南移动了,因“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则主航道南移,故D正确。第6题,图示断面显示,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深水槽向南移动,即南岸可能会出现崩岸现象,应加强南岸大堤的保护,故B正确。
答案:4.A 5.D 6.B
(2020·石家庄模拟)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下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据此回答7~8题。
7.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 )
A.灌溉 B.蓄洪
C.供水 D.旅游
8.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
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
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
解析:第7题,图示内湖连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水管线,还有沣东水厂,则其主要作用是供水。第8题,内湖核心功能为供水,连接着水厂,必须保证水质优良;外湖使周边来水沉淀、净化后,再注入内湖,则可以保证水源水质安全。
答案:7.C 8.A
(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下表为世界某大河流域的数据统计表。据此回答9~11题。
流域面积
230 万km2
耕地
2%
森林覆盖率
84%
农田灌溉
10%
鱼类数量
43种
大城市
1座
草原
3%
已开发面积
1%
人口密度
1人/km2
水电站
2座
9.该河流域耕地比重较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该河流域( )
A.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湿地
B.气候寒冷,光照与热量不足
C.气候干旱,难以发展种植业
D.地势崎岖不平,山地坡度大
10.该河流域大城市仅一座,大城市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开发程度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
B.资源贫乏,缺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C.农业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D.工业化进程缓慢,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11.根据表格数据推测,该河流域发展的方向是( )
A.开垦荒地,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
B.向外迁移人口,控制开发规模
C.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工业
D.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解析:第9题,该河流域面积很大(230 万km2),但鱼的种类却不丰富(43种),可以推测该河应位于较寒冷的高纬度地区。从其他指标可知,该河流域森林密布、开发程度低、人口稀少,基本可以锁定该河为亚洲北部或北美洲北部的某条大河,热量是制约该河流域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第10题,该河流域开发程度低,导致人口迁移拉力不足,大城市难以发展,A对。该地森林资源丰富,B错;该地农业规模较小,C错;该河流域内人口、大城市稀少,城市环境问题不严重,D错。第11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河流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所以该河流域的发展方向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对环境破坏较小的生态旅游业,D对。“开垦荒地,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工业”都会破坏生态环境,A、C错。“向外迁移人口,控制开发规模”不利于区域发展,B错。
答案:9.B 10.A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20·青岛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南部地区距海洋近,以荒漠为主,但内流区域狭小,多外流河。发源于阿根廷西部冰川国家公园的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河中生物很少。阿根廷是“一带一路”延伸拉美的重要支点,我国在阿根廷投资建设的最大能源项目孔拉水电站(由CC、LB两个水电站构成),也是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建设的最大电力项目。该水电站建成后,将每年为阿根廷节省11亿美元燃油进口支出,这对每年要支出80亿美元购买能源且外汇短缺的阿根廷而言十分重要。下图示意巴塔哥尼亚荒漠位置和孔拉水电站及其附近等高线。
(1)分析以荒漠为主的巴塔哥尼亚南部外流区域广布的原因。
(2)分析圣克鲁斯河水中生物很少的原因。
(3)LB水电站与CC水电站的坝址相距较远,说明这种设计方式对保证发电量的作用。
(4)简述孔拉水电站的建设对保障阿根廷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解析:(1)外流区指该区域的河流能够流入海洋。巴塔哥尼亚高原荒漠广布,降水少,蒸发旺盛。该地区河流成为外流河就要从水的来源多、中间损耗少方面进行分析。要强调该地河流补给来源高山冰川融水量多;地形导致流速快,流程短,蒸发等损耗少。(2)圣克鲁斯河水中生物很少要从影响生物生存的水温、食物、生存空间方面分析。(3)根据材料“孔拉水电站是我国在阿根廷投资建设的最大能源项目”,说明需要的库容量较大,落差较大;从图上看,孔拉水电站在下游地区,可推测两水电站海拔差异小、落差小,相距较远可增大LB水电站水库库容,增加蓄水量,保证发电量。(4)根据材料“建成后,将每年为阿根廷节省11亿美元燃油进口支出”,说明可以减少该国对国外能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该国能源供应不足的现状;水电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促进能源利用多元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1)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川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形成外流河,外流区域广布。
(2)该地区河流主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水温低,不利于生物生存、繁殖;河水清澈,营养物质少;中下游流经荒漠地区,营养物质补充少。(河流短小,生存空间小。)
(3)两水电站海拔差异小、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小;相距较远可增大LB水电站水库库容,增加蓄水量,保证发电量。
(4)减少该国对国外能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该国能源供应不足的现状(或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开发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促进能源利用多元化(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3.(2020·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为综合开发水利资源,曾掀起过几次大规模的建坝高潮。随着时间推移,大坝和其他配套设施日益老化,水电工程的维修和退役已引起各方面重视,大坝拆除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图Ⅰ为美国中北部某水库大坝示意图,该地库区以下附近河段夏季常出现大雾景观,蔚为壮观,大坝拆除后大雾景观也随之消失。图Ⅱ为该水库年内流量变化过程示意图。
(1)推测大坝拆除前该库区下游附近河段夏季多雾的原因。
(2)说明图Ⅱ中t1至t2期间发电量的变化及原因。
(3)分析大坝拆除呼声日益强烈的原因。
(4)简述大坝拆除后库区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解析:(1)多雾源于水汽降温,夏季河面上因蒸发而多暖湿水汽,则水库应提供了降温条件,结合夏季库区底层水温低于气温分析即可。(2)图示t1至t2期间入库量大于下泄量,则水库水位逐渐升高,排水口处水的势能不断增大,而下泄量保持不变,则发电量不断增多。(3)由“大坝和其他配套设施日益老化,水电工程的维修和退役”,可推断坝体老化且安全隐患多、维护费用高等原因;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大,也是影响大坝存留的因素。(4)大坝能抬高水位,形成一个相对静态的水体;拆除后落差变小、流速变快。
答案:(1)水库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夏季来自水库深层河水水温低于气温;有利于河面上(暖湿)空气水汽凝结。
(2)发电量增加。库区水位上升,落差增大。
(3)大坝建设影响流域生态环境;坝体老化,安全隐患增多;库区淤积,大坝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工程的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上升);居民环保意识增强。
(4)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位下降;含沙量增加;流速加快;水温垂直变化减小。
章末综合检测(十四)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南昌模拟)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 )
A.加拿大 B.印度尼西亚
C.冰岛 D.尼日利亚
2.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 )
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
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
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
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能源的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主要原因是( )
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
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
C.有利于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
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
解析:第1题,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上石油资源丰富,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为其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加拿大、冰岛和尼日利亚岛屿较少,使用范围较小。B正确。第2题,海上浮动核电站使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发电量小,A错误。海上移动“充电宝”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B正确。实现该技术的国家非常少,说明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C错误。陆上核电站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D错误。第3题,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极端寒冷,核电站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难以正常运作,建在地下是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C正确。建在地下成本更高,A错误。有效防止恐怖袭击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海冰对船舶的影响越来越小,D错误。
答案:1.B 2.B 3.C
(2020·武汉武昌区调研)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67°N、118°W~123°W),湖面海拔不足200米。20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现沥青铀矿,1930年开始开采,从矿砂中提炼镭、铀等物质,但近年来仅开采银矿。埃科贝为采矿中心,也是湖区最大居民点。据此回答4~6题。
4.形成大熊湖的主要外力最可能是(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5.大熊湖区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有( )
①冻土分布广泛 ②空气氧含量低
③劳动力数量少 ④提炼技术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埃科贝近年来仅开采银矿而非铀矿的原因是( )
A.放射危害较大 B.市场需求改变
C.保护生态环境 D.资源开采殆尽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67°N、118°W~123°W),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主要外力作用应为冰川作用。第5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矿产资源开采将面临气候恶劣和冻土层的影响,同时由于纬度高,人口少,将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①③正确。空气氧含量高低与海拔有关,该区域海拔不足200 m,氧气含量高;加拿大为发达国家,提炼技术发达,②④错误。故选C。第6题,根据材料“20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现沥青铀矿,1930年开始开采……但近年来仅开采银矿”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铀矿资源开采殆尽,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只能开采银矿,故选D。
答案:4.A 5.C 6.D
(2020·潍坊模拟)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7~8题。
7.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8.围绕能源开发,贵州最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铁-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贵州是在丰富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产基地,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为主。第8题,贵州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可以以煤炭为基础构建煤-焦-化产业链,利用煤炭能源和铝土矿,发展煤-电-铝产业链。贵州缺少铁矿,不适合构建煤-铁-钢产业链;缺少天然气资源,不适合构建煤-气-液产业链。
答案:7.C 8.D
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向西南流经美国多个州和墨西哥西北部,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约2 333千米,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大,河水混浊。据此回答9~11题。
9.与上游相比,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期水库蓄水使河流断流
B.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C.灌溉用水的季节变化
D.夏季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冬季无补给
10.受人类活动影响,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河流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河流下游纬度低,蒸发旺盛
C.沿河灌区开渠引水灌溉
D.大量引水使海水倒灌
11.科罗拉多河流域经美国综合利用与开发,干支流上兴建了多座水库,全面实行梯级开发。其进行梯级开发的重要前提是( )
A.河流落差大
B.土地荒芜严重
C.旱涝灾害多发
D.流域面积广大
解析:第9题,科罗拉多河中下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河流可能断流;冬季盛行西风越过沿海山地后,带来一定的降水。第10题,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沿河灌区引水灌溉,使土壤中大量盐类被水溶解,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中,导致河水盐度升高;河水被沿岸灌区反复利用,因此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河水被大量使用,下游水量减少,也会使河水盐度升高。蒸发旺盛不属于人为原因;受地势限制,海水倒灌只局限在河口地段,对整个河流下游的河水盐度影响不大。第11题,梯级开发就是对一些落差较大的河流采取修建多个拦河大坝和水库,使水流趋于平缓的开发方式。因此,科罗拉多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重要前提是河流落差大。
答案:9.B 10.C 11.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锂在电动汽车、储能、受控热核反应等领域应用广泛。自然界中锂资源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主的岩石形式,含量较高,锂辉石提锂工艺成熟;另一种是以盐湖卤水为主的含锂天然水形式。
甲盐湖位于智利东北某高原,海拔2 300 m。盐湖中的钾、锂等离子含量高,锂资源丰富。当地某企业在湖区修建盐田,将盐湖卤水灌入盐田进行多日的日晒蒸发,产生高浓度卤水,同时还会遗留一些难以直接利用的“尾卤”,晒盐场通常会将尾卤注回到盐湖干盐壳之下,不暴露于空气中。该企业将经浓缩后的富锂卤水运往240 km以外的智利第二大港口城市乙港加工成碳酸锂,再运往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加工。
(1)简析该企业在甲盐湖周边修建盐田的原因。(6分)
(2)说明该企业晒制盐湖卤水后,将尾卤注回到盐湖干盐壳之下的原因。(8分)
(3)简述该企业将浓缩后富含锂的卤水运往乙港进行加工的理由。(8分)
解析:(1)利用湖水需要接近湖泊;晒盐(锂)需要光照强,该地海拔2 300 m,太阳辐射强。(2)“尾卤”对该公司来说,就是废弃物,同时也是没有利用的资源;该处理方式一方面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3)可从两地环境容量、加工的技术、劳动力条件,以及运输条件角度分析。
答案:(1)靠近盐湖,便于提取卤水;盐湖所在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晒盐(高原地区风力较大,有利于晒盐)。
(2)经再自然化过程(与原有湖水混合,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覆盖在干盐壳之下(隔绝空气),减轻对大气的污染(避免随意排放在地表,污染大气及地表环境,破坏生态环境)。
(3)甲地自然条件恶劣;浓缩后的卤水重量减轻,便于运输;有公路连接海港,距离较近,便于外运;港口基础设施较完善(高原的工业基础条件较差);劳动力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高原劳动力缺乏);地处沿海地区,环境容量大(在高原加工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碧湖镇堰头村,是该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前还在使用中。整个系统由拱形大坝、通济闸、石函、水渠、分水闸及湖塘等组成,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洪兼备的水利工程。干渠始于拦水大坝北端的通济闸,干渠上分凿出大小支渠、毛渠321条,蜿蜒穿越整个碧湖平原,还配以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使平原上的农田得以旱涝保收。通济堰上建造有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让泉坑溪溪水从桥面上通过,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使渠水畅通无阻,不需年年疏导,充分显示了当时设计、建筑的高超水平。
(1)简述通济堰干渠设计的优点。(8分)
(2)分析通济堰上建造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的原因。(6分)
(3)该工程建设时除分凿支渠、毛渠外,还配以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分析其主要作用。(4分)
(4)指出通济堰对发展当地农业的积极影响。(6分)
解析:(1)可以从沿线地形、地势和对农业影响的角度回答其优点。引水线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工程量大小和能否自流;注意图中干渠线路穿过平原、且与河流流向一致等信息。(2)通济堰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的设计和建造开创了水利工程立体分流系统的先例,避免了因山洪暴发时大量沙砾冲泄而下,淤塞渠道,影响灌溉效益的问题。(3)“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使平原上的农田得以旱涝保收”,既可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又可以调节季节性水量。(4)通济堰对发展当地农业的积极影响可以从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水旱灾害、增加水域面积等方面回答。
答案:(1)沿线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渠水可自流;穿越整个碧湖平原,有利于扩大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大溪,避免农田积水。
(2)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泉坑溪溪水横贯通济堰渠道,雨季时易暴发山洪,山洪挟带大量泥沙和砾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使堰水受阻,影响灌溉效益,需经常疏通;通过建造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可让泉坑溪溪水从桥面上通过,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从而避免沙石堵塞堰渠,使渠水畅通无阻,不需年年疏导。
(3)灌溉网络纵横交错,合理分布,有利于扩大耕地灌溉面积;用于调节季节性水流量,可蓄水、排洪、抗旱。
(4)扩大耕地灌溉面积;减少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依托湖、塘、水泊等水面,可发展渔业。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