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914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914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教学关键】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态度、情感、价值观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²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整理,得:________。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去括号,得:40-16x-10x+4x2=18移项,得:4x2-26x+22=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解:去括号,得:x2+2x+1+x2-4=1移项,合并得:2x2+2x-4=0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三、应用拓展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²-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²-8m+17≠0即可。证明:M²-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作业布置】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0A.1个B.2个C.3个D.4个2.方程2x2=3(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A.2,3,-6 B.2,-3,18 C.2,-3,6 D.2,3,63.px2-3x+p2-q=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p=1 B.p>0 C.p≠0 D.p为任意实数二、填空题1.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3.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x2+x)=x-(x+1)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的方程(2M²+m)x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3.一块矩形铁片,面积为1M²,长比宽多3m,求铁片的长,小明在做这道题时,是这样做的:设铁片的长为x,列出的方程为x(x-3)=1,整理得:x2-3x-1=0.小明列出方程后,想知道铁片的长到底是多少,下面是他的探索过程:第一步:x1234x2-3x-1-3-3 所以,________<x<__________第二步:x3.13.23.33.4x2-3x-1-0.96-0.36 所以,________<x<__________(1)请你帮小明填完空格,完成他未完成的部分;(2)通过以上探索,估计出矩形铁片的整数部分为_______,十分位为______。 答案:一、1.A 2.B 3.C二、1.3,-2,-4 2.ax+bx+c=0(a≠0) 3.a≠1三、1.化为:ax2+(a-+1)x+1=0,所以,当a≠0时是一元二次方程。2.可能,因为当,∴当m=1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3.(1)-1,3,3,4,-0.01,0.36,3.3,3.4 (2)3,3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