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图中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绘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答案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2)两个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划分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上地幔顶部。1.纵波与横波的差异纵波波速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岩石圈≠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位于岩石圈内部。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B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圈层名称特征地壳①固体外壳;②厚薄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2019·海南地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1.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 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本组题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的生产情境为切入点,反映出我国在地质勘探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增加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地球内部圈层、岩石类型。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第1题 地壳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由材料“钻井深8 588米”可知,该钻井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更未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第2题 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 答案 1.A 2.D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面图1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2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地壳 B.地幔C.内核 D.外核2.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3.形成船上这种震动特点的原因是( )A.横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B.横波可以通过气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气体传播C.纵波可以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固体传播D.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答案 1.B 2.D 3.D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该地主要以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海洋地壳厚度通常为5~10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B项正确。 第2题,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无水平晃动,D项正确。 第3题,地震波的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但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和气体传播,D项正确。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主体是河流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5.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4.D 5.C解析 第4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故A错误。生物圈占有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底部,故B错误。大气垂直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特点为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则随高度增加温度先降低后增加,故C错误。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构成,故D正确。第5题,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故①正确。地球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则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故②错误。四大圈层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故③正确。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故④正确,答案为C。课时精练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34.59°N,98.34°E)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简图”。据此完成1~2题。1.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中( )A.地壳与地幔构成岩石圈B.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地壳厚度最薄,地幔厚度最大D.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大陆地壳较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且该地地处青藏高原,地壳会更厚,图中甲是地壳,故选A。第2题,地壳与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A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正确。地壳的厚度最薄,地核的厚度最大,C错误。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D错误。(2022·江苏省镇江市模拟)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界面分布。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 )A.费尔干纳盆地 B.西天山C.阿莱谷地 D.中帕米尔4.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垂直运动 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 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 3.D 4.D解析 第3题,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莫霍界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由图可知,中帕米尔地壳最厚,故选D。第4题,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故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正确。读图,完成5~7题。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6.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无固定空间位置 B.连续但不规则C.主要由岩石组成 D.主要由气体组成7.图中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 )A.降水、蒸发、径流 B.径流、降水、蒸发C.降水、径流、蒸发 D.径流、蒸发、降水答案 5.D 6.B 7.A解析 第5题,植被可通过蒸腾作用形成水汽,大气以降水的形式为植被提供水分,所以甲为生物圈,乙为大气圈,①表示降水;丙通过下渗至丁,推测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植被从丙吸收水分,从丁吸收无机盐,水圈的水和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所以②为蒸发。综上分析可知,甲为生物圈,乙为大气圈,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选D。第6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丙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水圈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主要由水组成,A、C、D错误。第7题,根据上两题分析得知,①为降水,②为蒸发。岩石圈的水通过径流的形式汇入水圈,则③为径流,选A。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完成8~9题。8.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9.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 )A.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 8.D 9.B解析 第8题,五大连池景观中有山脉,为岩石圈;有天池,为水圈;有大气,为大气圈;有草木,为生物圈;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选D。第9题,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岩浆凝固而成,岩浆来源于岩石圈,水圈中的水滋润生物圈中的草木生长,草木通过呼吸作用促进大气圈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图中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课时17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气压,高气压,图中城市,与气旋L1相比,气旋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