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共6页。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22·广东广州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与水的质量等于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质量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D.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2 真情境 社会热点 [2022·河南郑州校级期中]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为2NaOH+Cl2NaCl+H2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Na2O   B.NaClO   C.NaOH   D.NaClO3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O2SO2     B.Cu+O2CuOC.2Al+O22AlO   D.4P+5O22P2O54 化学反应A2+2B2AB中,A2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 g A212 g B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4题图)A.24 g   B.21 g   C.18 g   D.15 g5 2022·山东菏泽校级期中]在反应A+2B3C+2D中,已知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17,当6.4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6 g C,则D的质量为(   )A.0.2 g   B.1.8 g   C.3.6 g   D.4.4 g6 2021·湖北孝感中考]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题图)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B.甲、丙、丁均为氧化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7 新趋势 优秀文化 [2022·四川成都校级期中]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Ag2S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银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H2S中硫元素为-28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9 2021·湖南常德中考]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5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C.乙一定是化合物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10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则该过程共有多少过氧化氢分解(   )A.17 g   B.8 g   C.64 g   D.32 g11 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1题图)A.a4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丁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D.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12 2021·山东潍坊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 g,丁的质量为3 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题图)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丙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 g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13 (6)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H2CO3H2O+CO2CaCO3CaO+CO2Cu2(OH)2CO32CuO+H2O+CO2通过比较发现:(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们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14 真情境 科技发展 (6)2022·天津南开区校级期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1)甲物质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燃料。甲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甲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2)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可以在突发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反应获得金属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1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三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____A.碘和酒精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C.大理石和稀盐酸(2)在一定条件下,A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 表示不同原子)(15题图)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ABC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前后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元素种类没有改变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个数没有改变d.分子种类没有改变16 (8)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定律。(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化学反应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2)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反应中YZ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X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7 (10)2021·山东德州模拟]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第17题图)【讨论与探究】(1)甲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的实验记录。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______(”)平衡;此反应___________(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___作用。【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10)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图)。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18题图)【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探究实验】【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此,果冻蜡烛中含有碳、氢、氧元素。他做出此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正确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12分)19 (12)2022·江西宜春月考]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五单元答案与解析一、1. B  【解析】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与水的质量等于双氧水的质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气体逸出后导致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 B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NaClO3. DA  【解析】  选项中硫燃烧需要的条件为点燃;B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选项中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应为Al2O3D选项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是正确的。4. A  【解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A2B的质量比为11,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且给出的反应物的质量相等,都为12 g,即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为两者之和,即12 g+12 g=24 g5. C  【解析】  假设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a17a,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A  +  2B    3C  +  2D32a    34a6.4 g   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质量为6.4 g+6.8 g-9.6 g3.6 g6. D  【解析】  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丙是甲醇,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1)14;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应为13;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7. C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Ag2S;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银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1H2S中硫元素为-2价。8. A  【解析】  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且装置是密闭的,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酒精与水混合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的氧气会扩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9.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0-0.8)(1.0-0.1)229B说法错误。10. A  【解析】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说明反应生成了8 g氧气。设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11.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5+5+10+30-5-15-264;反应后甲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丙反应生成甲、乙,属于分解反应;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4)(15-5)3512. D  【解析】  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减少16 g,乙物质的质量增加8 g,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丁物质的质量增加8 g。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A不正确;该反应中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B不正确;反应中生成丁的质量为8 g,反应前丁的质量为3 g,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 gC不正确;该反应中生成的乙和丁质量都是8 g,因此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D正确。13. (1)都是分解反应(2)  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2)  (2)生成物是三种,而是两种(或其他合理答案)(2)  【解析】  归纳相同点与不同点时,可以从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等方面去比较。三个反应的特点都是一变多,因此都是分解反应,并且三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且都有二氧化碳;从生成物的种类看,两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两种,而反应生成物是三种,从反应条件看也不同。14. (1)碳、氢(或CH(2)  (2)S(2)  (3)TiCl4+2Mg2MgCl2+Ti(2)  【解析】  (1)甲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甲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S(3)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反应获得金属钛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2MgCl2+Ti15. (1)BC(3)   (2)21(3)   AC(3)   d(3)  【解析】  (1)碘和酒精混合发生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硫酸钠,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中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2A分子和1B分子反应生成2C分子,因此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21AC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d16. (1)ACD(2)  (2)11.6(2)  1112(2)  13(2)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2)表中m的数值为10+5+20+8-7.2-13.8-10.4=11.6反应中YZ变化的质量比为(13.8-5) g(20-10.4) g=1112设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xy,根据题意有7x8y=(10-7.2) g(20-10.4) gxy=1317. 【讨论与探究】(1)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1)  (2)(1)  遵守(1)  等于(1)  催化(1)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1)【实验分析】种类(1)数目(1)  质量(1)  【反思与交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1)18. 【探究实验】(1)(1)  (2)澄清石灰水(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2)  【反思与评价】不正确(1)  生成物中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反应物中的氧气(2)【解析】  【探究实验】(1)根据现象可知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证明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2)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做出此判断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反思与评价】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不能判断果冻蜡烛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准确。19. (1)9.6(3)(2)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1)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1)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