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抖擞(sǒu) 窠巢(kē) 贮蓄(chǔ)
B.绽开(diàn) 搓捻(jiē) 疲倦(pí) 小心翼翼(yì)
C.锥形(zhuī) 棱镜(líng) 唱和(hè) 粗犷(kuàng)
D.高邈(miǎo) 酝酿(niàng)徘徊(pái) 水藻(zǎo)
2.(3分)下列词语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瘫痪 憔悴 翻来复去
B.分歧 感概 企盼 波光鳞鳞
C.倜傥 鉴赏 确凿 人迹罕至
D.抚弄 僚亮 应和 浑为一谈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的消息一传出,舆论是人声鼎沸,仿佛这民族脊梁就此折断。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学校艺术节,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月的舞蹈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这让我们喜出望外。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B.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5.(8分)七年级1班举行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各题。
(1)接人待客,礼貌至上。李明要到郑瑞爷爷家去做客,请阅读以下句子,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郑瑞爷爷对中华文化极其热爱,他邀请你一起写书法,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爷爷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爷爷赠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对爷爷说:“谢谢爷爷,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莅临
(2)郑瑞爷爷除了喜爱书法,还酷爱对联。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爷爷提出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请你帮李明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__________
A.时雨润红万树花
B.时雨润浸万花红
C.夏雨点醒万朵荷
D.红花渲染万物春
(3)李明感叹郑瑞爷爷的博学多才,现打算邀请郑瑞爷爷作为指导嘉宾出席周一上午9点班级举办的“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请你以七年级1班语文科代表的身份向郑瑞爷爷发出邀请,注意用词要得当。
6.(8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⑤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思乡诗歌灿若繁星。古代交通闭塞,战乱不断,多少游子漂泊在外,更有战士誓言不到燕山誓不还,羁旅之思让人动容。
王湾羁居他乡,离家之久,在《次北固山下》中想要向家人传递一封珍贵的家书来传达思念之情:①“ ,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了在边塞的月夜,登楼远望,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思乡情绪:②“ , ”。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7.(4分)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以下各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日中不至/吾日三省吾身
C.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
D.相委而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方认为友人的行为是无信无礼的,于是他对客人也表现出无信无礼予以回击。
B.元方在小小年纪能从容地面对客人的指责,是因为他具有淡定自若的个性。
C.《咏雪》讲的是谢太傅一家在大雪天里特意讨论雪景的情形,由此突出兄子兄女的聪慧。
D.从主题上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都表达了对儿童聪慧机敏的赞赏。
8.(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食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航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世说新语•酒以成礼》)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共偷食药酒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2)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一方说得更有道理?请说说理由。
9.(4分)阅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能为生育、养老、教育、就业等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普查特点对比
时间
特点
1953年
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1964年
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1982年
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1990年
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为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确定人口社会问题提供了翔实数据。
2010年
国务院于2010年5月12日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2020年
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普查项目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增加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
材料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览表如图。
材料四:
2021年5月18日,广州市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0.08万人相比,增加597.58万人,增长47.05%。数据显示,白云区、番禺区和天河区人口增加较多。其中白云区的人口超过300万人;番禺区和天河区的人口在2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
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几点:首先是市外流入的常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就业机会众多,是我国最吸引人才目光、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全市1867.66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93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97%,年均增长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50%,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这也意味着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过江龙”,其中又有近半数来自于广东省外。跨市流入人口不断涌入并落地安居乐业,显示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其次,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入户广州。根据公安部门数据,十年来,广州市户籍机械变动人口中,净迁入人数保持较高水平,净迁入户籍人口达98万人。再次是国家“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陆续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使得广州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较为稳定。广州人口的变化不仅在于“量”的增加,“质”的提升同样令人惊喜。广州高校云集,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广州还积极搭建创业者创造价值、技术人才转化科研成果的环境与平台。越来越多的创业创新人才正带动广州城里1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一起进入人才红利时代,释放更加强劲的发展潜力,为广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最强大脑。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的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强化,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促使广州市常住人口保持较快增长。
(1)阅读材料二,对比历次普查工作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1953年首次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是由家庭成员到登记站登记。
B.1982年普查方式更先进、多样,是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C.1990年普查数据的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先进,调查项目增加了21项。
D.2010年人口普查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并且通过立法来规范普查工作。
(2)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1953年至今,我国总人口比率呈上升趋势。
B.从1953年至今,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
C.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率与出生率趋势呈相反态势。
D.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和汉族的占比率都没有变化。
(3)对上述材料进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文表姐是中国公民,她在英国留学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可以不参加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登记。
B.据材料一,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相关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
C.分析材料三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图,我们可以从中得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率和城镇化率在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D.根据材料四可以得知:广州市常住人口在10年间增长了47.05%,白云、番禺、天河三区的人口增长数量位列全市前三。
(4)根据材料四思考:一个地区要吸引和招揽更多的人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1.(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父亲的轮廓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些晚上,临睡前,我总要检查一下房门,千万不能反锁了——我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手,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
⑤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用一声呼唤,或者一种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初三那年,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只有父亲察觉到了我低落的情绪。
⑦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本,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学习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到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走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里,我内心渴望着让时光永远停止。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走上前去,卖蒸饺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
⑩那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坚持努力下
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⑪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不同以往的人。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
⑫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于悲郁。
(本文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父亲形象不惜笔墨作细致刻画,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厚,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B.第②段写母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目的是突出母亲不近情理的形象。
C.第③段段末的加点词“千万”“从来”,突出强调了“我”渴望得到父亲的理解和勉励。
D.第⑦段描述了父亲到学校轻敲窗户来找“我”的情景,体现父亲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
(2)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第④段中说:“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请联系上下文,以第一人称描写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4)请你细细品读第⑨段的划线句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说说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可是文中无一处“轮廓”出现,不如换成“最好的朋友”。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共50分)
12.(50分)写作。
请以“有你,真的很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重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和校名等。
四、附加题
13.(8分)文段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甲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文段二: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哎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啊!”乙说。“父亲!父亲!”我就叫了起来。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节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一的甲和文段二的乙指的是谁
A.甲是衍太太,乙是阿长。
B.甲是阿长,乙是衍太太。
C.甲是阿长,乙是沈四太太。
D.甲是阿长,乙范爱农。
(2)请结合《朝花夕拾》中人物甲或者人物乙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3)《朝花夕拾》这一部散文文集被人评价为“充满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除了选文外,你还从书中哪些内容感受到这一特点?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抖擞(sǒu) 窠巢(kē) 贮蓄(chǔ)
B.绽开(diàn) 搓捻(jiē) 疲倦(pí) 小心翼翼(yì)
C.锥形(zhuī) 棱镜(líng) 唱和(hè) 粗犷(kuàng)
D.高邈(miǎo) 酝酿(niàng)徘徊(pái) 水藻(zǎo)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读音。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逐一阅读,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判断。遇到不确定的可以先用笔进行圈画标记,整体浏览之后采用排除法进行作答。
【解答】A.有误,“着落”的“着”应读作“zhuò”,“贮蓄”的“贮”应读作“zhù”。
B.有误,“绽开”的“绽”应读作“zhàn”,“搓捻”的“搓”应读作“cuō”。
C.有误,“棱镜”的“棱”应读作“léng”,“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读音,较简单。解答时需要静下心来逐项分析,结合排除法作答即可。在平时要养成爱积累的好习惯,将常见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进行准确记忆,同时对易错字、易错音、多音字等进行分析整理,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字词库,在答题时能够得心应手。
2.(3分)下列词语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瘫痪 憔悴 翻来复去
B.分歧 感概 企盼 波光鳞鳞
C.倜傥 鉴赏 确凿 人迹罕至
D.抚弄 僚亮 应和 浑为一谈
【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决别”中的“决”应为“诀”;“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
B.有误,“感概”的“概”应为“慨”;“波光鳞鳞”的“鳞鳞”应为“粼粼”。
C.全部正确。
D.有误,“僚亮”的“僚”应为“嘹”;“浑为一谈”的“浑”应为“混”。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的消息一传出,舆论是人声鼎沸,仿佛这民族脊梁就此折断。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学校艺术节,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月的舞蹈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这让我们喜出望外。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有误,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用来形容“舆论”不恰当。
B.使用正确,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C.使用有误,喜出望外:是指遇到的事情超过了期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不符合语境。
D.使用有误,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B.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否定不当,删去“不”;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把“和”改为“,培养”;
D.有误,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
故选:B。
【点评】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8分)七年级1班举行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各题。
(1)接人待客,礼貌至上。李明要到郑瑞爷爷家去做客,请阅读以下句子,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C
郑瑞爷爷对中华文化极其热爱,他邀请你一起写书法,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爷爷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爷爷赠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对爷爷说:“谢谢爷爷,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莅临
(2)郑瑞爷爷除了喜爱书法,还酷爱对联。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爷爷提出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请你帮李明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__________
A.时雨润红万树花
B.时雨润浸万花红
C.夏雨点醒万朵荷
D.红花渲染万物春
(3)李明感叹郑瑞爷爷的博学多才,现打算邀请郑瑞爷爷作为指导嘉宾出席周一上午9点班级举办的“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请你以七年级1班语文科代表的身份向郑瑞爷爷发出邀请,注意用词要得当。
【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ABD.得体;
C.不得体,“笑纳”是请对方收受赠礼的客套话,不能用于自己。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中“绿”是形容词,“时雨润红万树花”中相同位置的“红”是形容词,“时雨润浸万花红”“夏雨点醒万朵荷”“红花渲染万物春”中相同位置的“浸”“醒”“染”都是动词。
故选:A。
(3)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介绍自己,再向郑瑞爷爷发出邀请,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事由,还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解答】答案:
(1)C
(2)A
(3)示例:郑爷爷,您好!我是××学校七年级1班语文科代表,我们班将于周一上午9点在班级举办“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诚邀您做指导嘉宾。请问,您有时间吗?
【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6.(8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⑤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思乡诗歌灿若繁星。古代交通闭塞,战乱不断,多少游子漂泊在外,更有战士誓言不到燕山誓不还,羁旅之思让人动容。
王湾羁居他乡,离家之久,在《次北固山下》中想要向家人传递一封珍贵的家书来传达思念之情:①“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了在边塞的月夜,登楼远望,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思乡情绪:②“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识记。
【解答】答案:
(1)①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写法)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思君不见下渝州
④山岛竦峙(注意“竦峙”写法)
⑤岐王宅里寻常见
⑥海日生残夜
(2)①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②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7.(4分)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以下各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日中不至/吾日三省吾身
C.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
D.相委而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元方认为友人的行为是无信无礼的,于是他对客人也表现出无信无礼予以回击。
B.元方在小小年纪能从容地面对客人的指责,是因为他具有淡定自若的个性。
C.《咏雪》讲的是谢太傅一家在大雪天里特意讨论雪景的情形,由此突出兄子兄女的聪慧。
D.从主题上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都表达了对儿童聪慧机敏的赞赏。
【分析】参考译文:
(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代词,代人(指元方)/人名中的一个字;
B.太阳/每天;
C.约定/约定;
D.表示承接/表示转折。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儿女,子侄辈们;讲论文义,讲解诗文。句意为: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②中重点词语有:惭,感到惭愧;引,拉,要和元方握手;顾,回头看。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A.有误,元方对客人的回击不能说是无信无礼;
B.有误,元方能从容地面对客人的指责,是因为他聪慧机敏;
C.有误,《咏雪》中谢太傅一家讨论雪景的情形是在“俄而雪骤”时引出来的,并不是“特意”讨论雪景;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C
(2)①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D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8.(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食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航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世说新语•酒以成礼》)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共偷食药酒 于是,因此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不久,一会儿
(2)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一方说得更有道理?请说说理由。
【分析】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因:于是,因此。
②句意: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既而:不久,一会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就可以看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由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得知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答案:
(1)①于是,因此;②不久,一会儿
(2)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点评】词义积累:
因
因屏人曰(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
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
因以为号焉(因此)
9.(4分)阅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中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结合给出的注释即可正确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杨花落完,子规鸟发出声声凄婉的啼鸣。据此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想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思念之情。
答案:
(1)庭院的柳絮纷飞,杨花落尽,“不如归ϖ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哀转久绝。
(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的感情。
参考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点评】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10.(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能为生育、养老、教育、就业等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普查特点对比
时间
特点
1953年
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1964年
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1982年
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1990年
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为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确定人口社会问题提供了翔实数据。
2010年
国务院于2010年5月12日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2020年
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普查项目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增加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
材料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览表如图。
材料四:
2021年5月18日,广州市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0.08万人相比,增加597.58万人,增长47.05%。数据显示,白云区、番禺区和天河区人口增加较多。其中白云区的人口超过300万人;番禺区和天河区的人口在2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
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几点:首先是市外流入的常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就业机会众多,是我国最吸引人才目光、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全市1867.66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93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97%,年均增长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50%,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这也意味着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过江龙”,其中又有近半数来自于广东省外。跨市流入人口不断涌入并落地安居乐业,显示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其次,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入户广州。根据公安部门数据,十年来,广州市户籍机械变动人口中,净迁入人数保持较高水平,净迁入户籍人口达98万人。再次是国家“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陆续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使得广州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较为稳定。广州人口的变化不仅在于“量”的增加,“质”的提升同样令人惊喜。广州高校云集,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广州还积极搭建创业者创造价值、技术人才转化科研成果的环境与平台。越来越多的创业创新人才正带动广州城里1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一起进入人才红利时代,释放更加强劲的发展潜力,为广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最强大脑。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的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强化,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促使广州市常住人口保持较快增长。
(1)阅读材料二,对比历次普查工作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1953年首次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是由家庭成员到登记站登记。
B.1982年普查方式更先进、多样,是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C.1990年普查数据的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先进,调查项目增加了21项。
D.2010年人口普查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并且通过立法来规范普查工作。
(2)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从1953年至今,我国总人口比率呈上升趋势。
B.从1953年至今,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
C.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率与出生率趋势呈相反态势。
D.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和汉族的占比率都没有变化。
(3)对上述材料进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小文表姐是中国公民,她在英国留学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可以不参加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登记。
B.据材料一,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相关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
C.分析材料三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图,我们可以从中得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率和城镇化率在持续攀升,再创新高。
D.根据材料四可以得知:广州市常住人口在10年间增长了47.05%,白云、番禺、天河三区的人口增长数量位列全市前三。
(4)根据材料四思考:一个地区要吸引和招揽更多的人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分析】本题是关于“人口普查”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三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考查概括内容。
【解答】(1)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A.有误,原文为“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B.有误,1982年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而不是“方式更先进、多样”;
C.有误,“调查项目增加了21项”应为“拓展到21项”;
D.正确;
故选:D。
(2)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ABC.正确;
D.有误,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和汉族的占比率变化都比较小,而不是“没有变化”。
故选:D。
(3)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A.有误,“普查对象是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小文表姐在英国留学一年后学成归国,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应参加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登记;
BCD.正确。
故选:A。
(4)解答此题,先读懂文意,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由“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入户广州”可概括出:制定相关的政策福利,引进人才;由“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就业机会众多,是我国最吸引人才目光、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可概括出: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利用经济效益吸引人才;由“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的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强化,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可概括出:完善交通,缩短城区空间距离,让人才流动更便捷。
答案:
(1)D
(2)D
(3)A
(4)制定相关的政策福利,引进人才;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利用经济效益吸引人才;完善交通,缩短城区空间距离,让人才流动更便捷。
【点评】概括内容,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11.(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父亲的轮廓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些晚上,临睡前,我总要检查一下房门,千万不能反锁了——我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手,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
⑤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用一声呼唤,或者一种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初三那年,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只有父亲察觉到了我低落的情绪。
⑦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本,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学习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到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走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里,我内心渴望着让时光永远停止。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走上前去,卖蒸饺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
⑩那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坚持努力下
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⑪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不同以往的人。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
⑫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于悲郁。
(本文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对父亲形象不惜笔墨作细致刻画,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厚,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B.第②段写母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目的是突出母亲不近情理的形象。
C.第③段段末的加点词“千万”“从来”,突出强调了“我”渴望得到父亲的理解和勉励。
D.第⑦段描述了父亲到学校轻敲窗户来找“我”的情景,体现父亲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
(2)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第④段中说:“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请联系上下文,以第一人称描写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4)请你细细品读第⑨段的划线句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说说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可是文中无一处“轮廓”出现,不如换成“最好的朋友”。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本文塑造了一个与儿子心灵相通,默默给予儿子精神支持的父亲形象。文章选取两方面内容,小时候,当“我”遭到母亲的训斥之后,父亲理解“我”,总会进“我”的房间,写纸条安慰“我”,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灵的默契;长大上高三的时候,父亲懂得“我”轻生的思想,在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来学校看“我”,离开时嘱咐“好好活下去”。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第②段写母亲经常因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旨在突出父亲鼓励我、安慰“我”的平易近人形象。
故选:B。
(2)本题考查把握动作描写方法的能力。本句中,“取出”“揭开”“撕开”“取出”“放在”,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可知,此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准备蒸饺过程中的细心、耐心、郑重,结合下文“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可知,凸显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可知,父亲此时的心理应该是劝儿子不要伤心;结合“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可知,父亲的心情还有对儿子的关心;结合“忍一时风平浪静”“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然后才关掉台灯”可知,父亲的心理还有劝儿子学会坦然的面对挫折,并推己及人,以自己关心儿子的心理让儿子明白母亲这样做都是出于对他的爱。注意用第一人称表达。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那些蒸饺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了蒸饺在竹笼内排列的热闹情状,表现“我”吃父亲送来的蒸饺时感受到的亲情的温热,表达我受到父亲安慰时的喜悦。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结合“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然后才关掉台灯”“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可以看出以“父亲的轮廓”为题,表面上指父亲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时的大致影像;结合“忍一时风平浪静”“好好活下去,不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于悲郁”可知,“父亲的轮廓”作为文章的线索,其深层含义是父亲用行动鼓励“我”战胜困难、勇敢前行的最让“我”感动的印记。
答案:
(1)B
(2)①当“我”被母亲批评时,父亲总是用纸条安慰我,这是“我”和父亲之间的默契。②当“我”在初三承受着联考的巨大压力时,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③为了鼓励“我”,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蒸饺,并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④送完蒸饺离开学校时,父亲爬墙离开,还诚恳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让“我”难忘。
(3)示例:儿子,不要伤心,我来陪着你。爸爸我是一个拙于言辞的人,但我心里对你的关心一点不少,不要埋怨妈妈,她的唠叨和指责也是对你的关心。儿子,安心睡吧,希望我的陪伴能让你战胜困难,获得自信。
(4)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蒸饺在竹笼内排列的热闹情状,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反映了自己对父亲给予自己心理抚慰的喜悦心情。
(5)父亲总是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在这时候“我”虽然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但这“轮廓”是父亲留给“我”最清晰的形象、最感动的印记,他一直用行动鼓励“我”战胜困难、勇敢前行。所以,“轮廓”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三、写作(共50分)
12.(50分)写作。
请以“有你,真的很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重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和校名等。
【分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有你,真的很幸福”。标题中的“你”,可以是人,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如书、音乐、绘画等兴趣爱好。“真的”,表明幸福程度之深,或表明原来误以为会不幸福,结果感受到的是幸福。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幸福的感觉,要有一定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来变表现人物或事物特征。人称适合用第二人称“你”,直接呼告对方,能更直白地表达感情。
【解答】
有你,真的很幸福
“妈,我回来了,弟弟呢?”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便成为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的第一句话。两年多的相伴,你的存在如同空气,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未想过世间会多出一个你。偏有如此巧合,二孩政策一实施,妈妈便怀上了你。
听闻你将要来到这人世间,我以为是个玩笑;然而,望着妈妈渐渐变大的肚子,我知道你的存在是真实的。有厌恶、有惶恐、有抗拒……我想象着,你会如同一个霸道的入侵者,扰乱我平静的生活,分走父母对我关心的目光……
可是我的内心却又好奇着、期待着——你会是什么样子呢?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呜啊、呜啊、呜啊……”伴着清脆的哭啼声,迎着热忱的目光,你来到了这个世界。
“呼——”我心口一松,快步走向病房,却在门口停下了,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你初次见面?我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假装从容不迫地向里面走去。请别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亲爱的,你大概永远也体会不到我此刻的心情。作为一名步入青春期、处于叛逆期的少女,我是那样的脆弱、敏感,却又爱故作大大咧咧,是那么的要强、虚荣。这样的我,又怎会承认你的到来令我欢欣不已呢?
第一眼看见你,我有一丝失望,在我看来,我的弟弟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可是眼前这个皱巴巴的小猴子是怎么回事?但我又忍不住看你第二眼,第三眼……趁没人注意的工夫,我迅速地在你脸上留下了我的痕迹——一个吻。继而一转身,用满不在乎的语气对爸爸妈妈说:“他好丑哦,叫你们不要生他吧,你们偏要生!”
那态度,那语气,很容易让大家觉得我是讨厌你的吧!
然而,走出病房的下一秒,我却忍不住傻笑起来。
亲爱的,你知道吗?当我轻抚着你的脸的时候,那别扭的害羞、故作的冷漠、已久的敌意都化作烟云。
渐渐地,在与你的交往中,我的内心亮起了一盏灯,使我在前进之路上不再迷茫。这盏灯只有你能点亮。
因为你,我这个一度依赖他人的小女孩也可以变成一名被他人依赖的大姐姐。因为你,我这个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女孩也可以嘗试为他人着想。是你,让我知道了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是你,让我知道要做一个好姐姐,做个好榜样,做个能为父母分担家务的“小大人”!
我愿见证你成长的足迹,为你难过、为你高兴、为你骄傲。今生,我们一起幸福成长。
有你,我真的很幸福!
【点评】小作者一开篇就先声夺人:“妈,我回来了,弟弟呢?”引发读者的思考,这个弟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一回来就问?然后再娓娓道来,由于“你”的到来,“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说,作文是以“我”对“你”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开始“以为是个玩笑”,到“有厌恶、有惶恐、有抗拒”“内心却又好奇着、期待着”,再到“假装从容不迫”,假装“满不在乎”,最后发自内心地说:“有你,我真的很幸福!”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把一个进入二孩时代的“大宝”的心理成长过程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附加题
13.(8分)文段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甲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文段二: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哎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啊!”乙说。“父亲!父亲!”我就叫了起来。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节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一的甲和文段二的乙指的是谁 B
A.甲是衍太太,乙是阿长。
B.甲是阿长,乙是衍太太。
C.甲是阿长,乙是沈四太太。
D.甲是阿长,乙范爱农。
(2)请结合《朝花夕拾》中人物甲或者人物乙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3)《朝花夕拾》这一部散文文集被人评价为“充满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除了选文外,你还从书中哪些内容感受到这一特点?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分析】《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川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甲是阿长,乙是衍太太。
故选:B。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示例:《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答案:
(1)B
(2)示例: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表现了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3)示例:《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看来则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默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名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测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名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默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