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B.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C. 是亚洲最东的国家
D. 因东西时间差异大,全国使用三个区时对我国领土端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最南端为广东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B. 最北端在内蒙古自治区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C. 最西端在西藏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D.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当乌苏里江朝霞满天之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其原因是我国( )A. 东西跨经度大 B. 南北跨纬度大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中,纬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 渤海和南海 B. 东海和南海 C. 黄海和渤海 D. 东海和黄海对联“苗寨娄山黄果树,酒乡赤水”和“沃野龙江兴安岭,林海雪原”所反映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分别是( )A. 黔 宁 B. 滇 吉 C. 蜀 黑 D. 黔 黑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广东省—粤—南宁 B. ②—湖南省—鄂—武汉
C. ③—山东省—鲁—济南 D. ④—陕西省—晋—西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A. 人口越多越好 B.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 人口越少越好 D.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数量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少,西北多
B. 人口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分布不均匀
C. 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D. 我国北方人口稠密,南方人口稀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A. 壮族 B. 回族 C. 满族 D. 苗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B.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
D.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读“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图(如图),可知我国( )A. 山区面积最多,占陆地面积的43%
B.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华北平原 C. 柴达木盆地 D. 黄土高原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B.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C.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
D.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 山地和高原 B. 山地和丘陵 C. 丘陵和平原 D. 高原和盆地“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寻访秋天的路线。据图回答15~16题。
哪条路线跨越我国气候类型最多?( )A. 路线I B. 路线II C. 路线III D. 路线IV四条寻秋路线中,最能体验到我国四季变化的是( )A. 路线Ⅰ B. 路线Ⅱ C. 路线Ⅲ D. 路线Ⅳ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有( )
①通航里程长
②一年内通航时间长
③每年河流结冰期长
④沿线很多地区经济发达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为: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④①长江和黄河的源头都位于( )A. 西藏自治区 B. 青海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下列与地震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 暴雨 B. 寒潮 C. 泥石流 D. 台风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读我国疆域、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领土最北端的省级行政区域A是 ______;最西端的省级行政区B是 ______;C是 ______;D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______族。
(2)陆上邻国①是 ______;海上邻国③和④分别是 ______、______。
(3)海洋⑥______;⑦______。
(4)海峡⑤______。
读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______。
(2)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3)试判断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______;B ______;D ______。
(4)地形区B和地形区D之间的山脉C是 ______。
(5)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
对气候的影响: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 ______,对河流的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 ______交通,便于沿海和 ______的经济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多急流、瀑布,______资源丰富。学会分析: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______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______ 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______ 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______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读我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夏季风的示意图是 ______。
(2)我国冬季盛行偏 ______风(填“南”或“北”),冬季风的特点是 ______(填“温暖湿润”或“寒冷干燥”)。
(3)我国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 ______洋和西南面的 ______洋。如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黄河发源地:①是 ______山;注入海域:②是 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 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 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 ______;主要支流⑦是 ______,⑧是 ______;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是黄河输入泥沙最多的河段,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人为原因是 ______。
(3)黄河下游形成世界闻名的“地上河”,它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解析】 解: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A 叙述错误;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B 叙述正确;
我国不是亚洲最东的国家, C 叙述错误;
我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 D 叙述错误。
故选: B 。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概况,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2.【答案】D【解析】 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53°N 附近;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N 附近;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73°E 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35°E 附近。综上所述,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疆域,熟记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A【解析】 我国东西跨 5 个时区,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比最东端的乌苏里江晚 4 个小时,所以当我国东端的乌苏里江已旭日东升时,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可能是星斗满天的黑夜,东西部晨昏差异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跨经度广造成,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4.【答案】A【解析】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南向北分别为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其中纬度最高的是渤海,纬度最低的是南海;故选项 A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 。
5.【答案】D【解析】 解:“苗寨娄山黄果树,酒乡赤水”和“沃野龙江兴安岭,林海雪原”分别指的是贵州省和黑龙江省,简称分别是黔和黑。
故选: D 。
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此题考查部分省区的简称,结合题干描述判断出省区名称是答题的关键。
6.【答案】C【解析】 解:结合图示,①是广东省,简称粤,行政中心是广州;②是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③是山东省,简称鲁,行政中心是济南;④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
故选: C 。
目前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省区轮廓各异,有各自的简称、行政中心。可依据省区的轮廓、简称、行政中心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读图解答即可。
7.【答案】B【解析】 解:面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基本政策。
故选: B 。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牢记即可。
8.【答案】B【解析】 解: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我国人口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分布不均匀;我国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人口稠密。
故选: B 。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黑河 - 腾冲一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 43% ,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 94% ,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57% ,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6% 。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9.【答案】A【解析】 解: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壮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
故选: A 。
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牢记即可。
10.【答案】B【解析】 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 A 错误、 B 正确;
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故 C 错误;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故 D 错误。
故选: B 。
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D【解析】 解:我国山地面积最多,占陆地面积的 33% ,故 A 错误;
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故 B 错误;
从图上不能体现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 C 错误;
图中所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 10% ,山地占 33% ,高原占 26% ,盆地占 19% ,平原占 12% ,比重最大的山地。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掌握各种地形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
12.【答案】D【解析】 解:读图可得, A 是东北平原; B 是青藏高原; C 是准噶尔盆地, D 是黄土高原。
故选: D 。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横断山脉的西侧是青藏高原;巫山的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的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大兴安岭的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东北平原;天山的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的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13.【答案】B【解析】 解: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故选: B 。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此题考查我国阶梯的分界线,牢记即可。
14.【答案】D【解析】 解: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故选: D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阶梯的地形类型,牢记即可.
15~16.【答案】C、D【解析】15. 【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要牢记.【解答】 解:读图可知,路线 III 从南往北依次经过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是跨越我国气候类型最多的路线。
故选: C 。16. 【分析】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大,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
本题考查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读图解答即可.【解答】 解:读图可得,路线 Ⅳ 自漠河到广州,该路线南北跨纬度大,最能体现我国的四季变化。
故选: D 。 17.【答案】D【解析】 解:长江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有:通航里程长、一年内通航时间长、沿线很多地区经济发达;长江无结冰期,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 11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考查长江的航运价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长江的通航里程、流域内的经济发展特点等,要理解记忆。
18.【答案】B【解析】 解: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了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最后流经华北平原注入渤海.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考查了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19.【答案】B【解析】 解: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19. 万平方千米。长江、黄河的源头都位于第一级阶梯的青海省。根据题意。
故选: B 。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题考查长江和黄河的源头,识记:青海省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江河之源”之称。
20.【答案】C【解析】 解: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地震和泥石流等,而干旱、洪涝、台风、寒潮、雾霾等属于气象灾害。
故选: C 。
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种类,注意区分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
21.【答案】黑龙江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蒙古 俄罗斯 菲律宾 韩国 东海 南海 台湾海峡【解析】 解:( 1 )我国领土最北端的省级行政区域 A 是黑龙江省;最西端的省级行政区 B 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是西藏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
( 2 )陆上邻国①是俄罗斯;海上邻国③是菲律宾,④是韩国。
( 3 )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图中⑥是东海,⑦是南海。
( 4 )⑤是位于祖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台湾海峡。
故答案为:
( 1 )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蒙古;( 2 )俄罗斯;菲律宾;韩国;( 3 )东海;南海;( 4 )台湾海峡。
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 2 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14 个,我国海岸线长约 18000 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 --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53°N 附近;最南端 -- 曾母暗沙, 4°N 附近;最西端 -- 帕米尔高原, 73°E 附近;最东端 --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35°E 附近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省区、邻国、临海等,解题时认真识图是关键。
22.【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太行山 降水 东西 内陆 水能【解析】 解:从图上可以看出,( 1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2 )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即可。
( 3 )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D 华北平原。
( 4 )地形区 B 和地形区 D 之间的山脉 C 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太行山。
( 5 )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对气候的影响: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河流的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便于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多急流、瀑布,水能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
( 1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2 )
( 3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4 )太行山;
( 5 )降水;东西;内陆;水能。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3.【答案】甲;乙;乙;C【解析】 解:( 1 )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 0 ℃的是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
( 2 )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乙地.
( 3 )甲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乙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共同点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故答案为:( 1 )甲;乙;( 2 )乙;( 3 ) C .
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B 北 寒冷干燥 太平 印度【解析】 解:( 1 )表示夏季风的示意图是 B ,该图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
( 2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
( 3 )我国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其特点是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 1 ) B ;
( 2 )北;寒冷干燥;
( 3 )太平;印度。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到来时,我国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季风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25.【答案】巴颜喀拉 渤 二 河口 桃花峪 汾河 渭河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 7-8 月,而且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特别严重 植被破坏严重 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河床高出两侧地面【解析】 解:读图可知,( 1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的①巴颜喀拉山注入②渤海;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下游分界处④是河南省的桃花峪;主要支流⑦是汾河,⑧是渭河;主要水电站⑨是龙羊峡水电站。
( 2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是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 7-8 月,而且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特别严重;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
( 3 )黄河下游形成世界闻名的“地上河”,它形成的原因是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河床高出两侧地面。
故答案为:
( 1 )巴颜喀拉;渤;二;河口;桃花峪;汾河;渭河;
( 2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 7-8 月,而且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特别严重;植被破坏严重;
( 3 )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河床高出两侧地面。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长 5464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该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同时要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八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