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苏轼一生坎坷,颇多磨难,乌台诗案后先贬谪黄州,他写了《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名作,后转任密州,也创作了许多诗词。在他创作的众多的豪放词中,他唯独对《密州出猎》颇为自得,其中他在给自己的好友鲜于子俊的书信中曾这样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让苏轼颇为自得的豪放词。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豪放之情。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3、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积极用世的旷达胸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谥号文忠。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曾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出猎,外出打猎。 题目交代了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缘起。
擎(qíng) 貂(diā) 裘(qiú) 冈(gāng)鬓(bìn) 酣(hān) 妨(fáng) 遣(qiǎn)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我暂且发一发少年的狂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酒酣之后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两鬓稍白,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我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熟读成诵,思考:应以怎样的语调和气势读这首词?
高亢昂扬的语调,豪迈奔放的气势。
上阕:太守出猎图。 下阕:太守杀敌图。
分别给词的上阕、下阕起个小标题。
这首词作中哪一个字总括了全词?
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1)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2)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3)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4)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都体现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狂”统领全篇,是全词的核心,抒写了词人胸中的雄健豪放之气。
“左牵黄,右擎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千骑卷平冈。”特点: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说说“千骑卷平冈”的“卷”字妙在何处。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下阕哪句话是紧承上阕而写的?理由是什么?
“酒酣胸胆尚开张。”此句话紧承上阕“亲射虎,看孙郎”而写,依然体现了作者心胸开阔,豪情万丈的情怀。“鬓微霜,又何妨”便是很好注解。
“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说:我即使年事已高,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达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既有壮志难酬的无奈,但更多流露的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他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具有少年狂气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百姓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猎而“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用典有什么好处?
(1)亲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2)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3)射天狼:天狼喻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用典的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之情,也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特点?
(1)内容(题材):写出猎时的豪迈景象,骑马、射箭、狂奔过山冈,种种情景都勇猛雄健。(2)思想感情: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语言风格:用词铿锵有力,壮丽而不纤巧。
此诗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1)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2)语言质朴、风格豪放。
作者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表达报国之心。 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上阕:出猎场面下阕:豪情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
心胸开阔自比魏尚报国壮志
太守出猎倾城观猎自比孙郎
(1)爱国如饥渴。 ——班固(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苏轼的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致。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送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1、按要求填空。(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___________。(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下阕重在______。(3)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
描写 (叙事、记叙、叙述)
2、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3、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4、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的作用。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委婉而含蓄地表明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来重新起用自己。
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精品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了解词牌,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熟读诗词,诗词注释,诗词译文,诗句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江城子·密州出猎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江城子·密州出猎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苏轼宋,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牌名,词的题目,朗读二读出节奏,朗读三读出狂气,理解词意,朗读·品析,背景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