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 寒假提前学(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展开寒假提前学(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当年唐朝权贵在大明宫含元殿里可以俯瞰到的世界最大城市是( )
A.长安城 B.洛阳城 C.扬州城 D.开封城
2.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据此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 )
A.任用贤才 B.轻徭薄赋 C.改革科举 D.反击突厥
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李靖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示意图空格处应填入的是(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5.汉文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下图是七年级(1)班同学本期读书角上关于这两位人物的事迹简介,对这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 )
A.都重视底层民众 B.都主张无为而治 C.都提高儒家地位 D.都推崇科举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多次盛世局面,主要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下属于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8.“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 )
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有开明君主出现
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老百姓安居乐业
10.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11.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2.“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两句诗反映的是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3.下图为文佳同学设计的唐朝政治的发展图,描述图中“★”处景象恰当的诗句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15.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根据材料“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可知,其陈述的是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故C项正确。诸子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大运河开通于隋朝,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唐朝都市生活繁华,D项排除。
8.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盛世局面是开元之治,故C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排除A;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排除B;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出现的。排除D。故选:C。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经济是否发展,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属于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兴盛与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A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开元通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
(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文景之治”。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材料三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
(2)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表现。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表现有经济持续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关注民生,减轻人民负担。
(3)本题考查的是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对后世的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宝贵经验,如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提倡节俭。要关注民生,减轻人民负担。
15.答案:(1)唐玄宗;开元盛世。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度;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4)玄奘;《大唐西域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唐律疏议》中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作业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