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946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精卫填海》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7946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精卫填海 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讲述的是炎帝的女儿东海溺亡后变为精卫鸟,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从精卫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文中塑造的这只精卫鸟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后人。本文稍有难度,因为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体会精卫的形象,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特点。第二课时着重把握故事内容,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明确故事中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人物锲而不舍的精神。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把握内容,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明确故事中的道理。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人物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结合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运用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通过古今对照,能阅读文言文,培养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 1.内容梳理:(1)教师:用课文原句说说精卫为什么填海,精卫是怎样填海的。明确: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2)教师:你知道主要内容吗?明确: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为了不让东海再伤害别人,精卫经常往东海里投树枝和石块,目的是要填平东海。2.故事回顾:教师:听故事体会精卫的精神。(播放《精卫填海》视频) (二)理解内容 1.朗读要求:(出示课文)(1)自由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标出重读词语。(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文言文的意思。(3)说说精卫是一只怎样的鸟。2.理解内容:“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1)说说词语“炎帝、少女、曰”是什么意思。炎帝:人名,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少女:小女儿。 曰:叫做。(2)你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明确:我们要根据前后语境,区分古今异义词。这些词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如“少女”。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3.方法点拨:教师:怎样通过故事表达深刻的意义呢?明确:(1)要有一个简练明晰、可读性强的故事。(2)把要表达的意义不断强化,不断深入,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4.把握内容: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教师:括号中省略了什么内容?明确:女娃、女娃、精卫。(2)教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明确:文言文中通常会有一些省略现象,我们要根据前后语境,理解句子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5.理解内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1)说说词语“游、溺、故、为”是什么意思。游:游玩。 溺:溺水、淹没。返:返回。 故:因此。 为:变为。(2)教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明确:我们可以把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语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如:游→游玩。(3)译文: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她因此变为精卫鸟。6.理解内容:“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教师:说说词语“衔、木石、堙”是什么意思。衔:用嘴含。 之:的木石:树枝和石子。 堙:填塞。(2)教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明确:我们还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把不懂的词语换成现代文中常见的词语来理解。如:堙→填塞。(3)译文:(它)常常用嘴含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7.梳理文意:(1)故事主人公是谁?明确:精卫鸟(女娃)。(2)课文的主人公要做什么事情?明确:填海。(3)课文的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游于东海,溺而不返。(4)课文的主人公是怎样做的?明确: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8.情境感知:教师:故事的发展经过是怎样的?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常衔木石——堙东海(配上相应的图片)。 (三)品读感悟 1.品读要求:(1)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说说故事所传达的精神。(3)你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自由说)明确:精卫面对重重困难,依然不放弃填平东海。传达了向着目标不断前进,永不放弃,执着于自己梦想的精神。2.品读释疑: 精卫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明确: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坚持不懈。3.有感而发:你从精卫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明确:遇到困难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才能战胜困难。出示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张海迪、孙膑的图片。提问: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4.思维拓展:你认为精卫能填平大海吗?为什么?(讨论交流)(1)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志者事竟成!(2)不能!——蚍蜉撼大树!——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迁移运用 1.课外拓展:《夸父逐日》①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④得饮,饮于河、渭⑤,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⑥。未至,道渴而死。弃⑦其杖,化为邓林⑧。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传说是峨眉山上一个夸父族的首领,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逐日:追逐太阳。②逐走:竞跑,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欲:想要。 ⑤河、渭:即黄河,渭河。⑥大泽:大湖。 ⑦弃:遗弃。⑧邓林:即桃林。2.学以致用:(1)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跟精卫有什么相同点。(3)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课堂总结 1.主题升华:(1)想一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明确:本文讲了女娃在东海溺亡之后化为精卫鸟立志填海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精卫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2.归纳方法:准确读文——理解词义——明确句意——归纳主题——翻译全文。你还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呢? (六)素养提升 1.背诵课文,完成填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说说精卫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发挥想象,尝试写一个神话故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心设置导入环节,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有针对性的激励言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