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展开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知识点的认识】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1.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2.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3.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1:(2021•葫芦岛)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答: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故选:B。
点评: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找出依次所经过的大洋。
例2:地球是一个 两极 稍扁的 赤道 略鼓的球体。
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大小一般用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和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等来表示。
解答: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两极;赤道。
点评:基础性题目是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前提,要牢记。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证实是球形的证据。
2.地球的大小
【知识点的认识】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地球的大小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2020•泰安)读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
分析: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
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B.从图可以看出,极半径是6357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正确.
D.4万千米应是赤道的周长,而不是赤道的直径.故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要记住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三个数据.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掌握有关地球大小的各项数据.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知识点的认识】
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地球是运动的星体,由于它的自转和倾斜地绕太阳公转而形成了种种自然现象,用地球仪作为教具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直观易懂,所以地球仪在坐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办公用品.
世界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地球仪有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和地貌地球仪三种.
【命题的方向】
主要考查了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解答: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地球公转轴在地球仪上表示不出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理解解答即可.
例2:观察图示,问答问题:
(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 66.5° .
(2)眼前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 东 (东或西)半球.
(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80°,眼前的半球范围中将会有: A .
A.90°W经线 B.印度半岛 C.90°E经线 D.澳大利亚.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
解答:(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66.5°.
(2)眼前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东半球.
(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80°,眼前的半球是西半球,90°W经线位于西半球,印度半岛、90°E经线和澳大利亚都位于东半球.
故答案为:(1)66.5°;(2)东;(3)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相关的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掌握地球仪的特点即可,解题时注意读图理解.
4.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知识点的认识】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经线与纬线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形式出题.
例:(2022•汕尾模拟)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解答: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是垂直相交的,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经纬线的划分区别与特点.
5.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知识点的认识】
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2)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位置的认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掌握理解.
例:(2021•长沙)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受到了某邻国军舰的干扰.我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点.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在经纬网上,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其中指向北极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所以,渔民捕捞作业位置(10°N,117°E)在我渔政船位置(20°N,110°E)的东南方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经纬网上确定方向.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如何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民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民族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中国的56个民族,民族的分布特点,独特的民族风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及其划分,主要河流的分布,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