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3单元 第2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作业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49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3单元 第2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作业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49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3单元 第2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作业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49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3单元 第2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作业
展开课时规范练7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课时规范练第14页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2.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气温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图示大气层海拔范围为12~50千米,为平流层。该大气层底部海拔为12千米,判断该地位于中纬度。第2题,该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气温增幅先变小后变大;该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在高层大气50~800千米处有若干电离层。
3.(2018浙江诸暨名校月考)我国夏季汽车在曝晒之后被称之为“火焰车”(如右图),车内温度高达60 ℃,主要原因是( )
A.汽车在夏季获得太阳辐射较多
B.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
C.汽车油漆对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D.车顶和玻璃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B
解析汽车类似于封闭的温室,车玻璃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导致车内温度高,B项对、D项错。汽车在夏季外部获得太阳辐射更多,但温度低于车内,A项错。汽车油漆对大气具有反射作用,车内温度应较低,C项错。
4.(2019黑龙江鹤岗上学期第一次模拟)下图中所示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 )
A.①——湿度大,降水多 B.②——气压高,气温低
C.③——逆温层,风力小 D.④——风力小,湿度大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图是降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少,不易出现雾霾天气,A项错。②图显示某地不同气压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B项错。③图中气温变化表示垂直方向上有逆温现象,空气对流扩散困难,可能出现雾霾天气,C项对。④图表示这一天的风速较大,不易出现雾霾天气,D项错。
(2018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模拟一)右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6.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 )
A.湖区晴天多,光照充足 B.湖区昼夜风小
C.湖区温差大 D.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湖泊白天气温比陆地低,气流下沉;夜晚气温比陆地高,气流上升。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丙、丁,B项对。第6题,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D项对。湖区水汽多,可能阴天多,A项错。湖区昼夜风大,B项错。湖区受湖泊调节作用,温差小,C项错。
(2018湖北稳派教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CO2浓度高 D.风速较大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故选A项。第8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地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
(2018福建南安六校联考二)读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9~10题。
9.此时乙地盛行(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0.与北京相比,此时甲地( )
A.风力较小 B.大气逆辐射强
C.气压差异明显 D.昼夜温差大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读图,乙地西北方向有风向标,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说明此时乙地西北方向的闭合等压线为低压中心,则乙地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南向北,再根据北半球右偏,形成西南风,D项正确。第10题,与北京相比,此时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A项错误;图中甲与北京之间的虚线为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低压槽,该处形成锋面气旋系统,甲位于冷锋的后方,多阴雨天气,所以大气逆辐射强,B项正确;在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差异不明显,C项错误;昼夜温差小,D项错误。
(2018江西赣州高三月考)露点温度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的温度,封闭式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物的表面接触,就会形成“箱汗”和“货汗”。箱、货汗水会腐蚀箱体或引起货物霉变。下图为远洋集装箱船上左舷甲板上集装箱上测定的温度状况。据此完成11~12题。
11.集装箱内部的空气“发汗”的时段是( )
A.6—8时 B.8—11时
C.12—17时 D.17—22时
12.集装箱堆仓形成天井,白天形成高温有利于( )
A.热压通风 B.风压通风
C.采光通风 D.淋雨通风
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物的表面接触,就会形成“箱汗”和“货汗”。根据图示曲线,货物表面温度、侧壁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时间段是8—11时,B项对。第12题,集装箱堆仓形成天井,白天形成高温,气温高于仓内温度,气流上升,有利于热压通风,A项对。
下图示意某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13~14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答案13.A 14.C
解析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方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左偏。
15.(2018山东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省合江县荔枝主产地位于长江、赤水、习水沿岸河谷地带,合江是我国分布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市场价格最高的荔枝产区。
荔枝口味鲜美,但果实不耐储藏。荔枝生长喜温暖,对温度的要求是年均温18~26 ℃,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来年基本绝收。据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合江县年平均气温为18.1 ℃,极端高温为43.4 ℃,极端低温为-2.2 ℃,平均有霜期仅6天,大约每三年有一年是完全无霜的。下图示意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区。
(1)分析合江县适宜荔枝生长的热量条件的成因。
(2)从气候条件分析合江荔枝产量波动大、品质优、价格高的原因。
(3)当地农民常用绿肥、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覆盖于荔枝树下,说明该做法对荔枝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答案(1)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河谷地区地势低,水域面积大,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
(2)合江纬度较高,低温冻害天气比岭南地区多,荔枝不耐寒,因此产量波动大;分布纬度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品质优;成熟期晚,与其他产地上市时间错开,价格高。
(3)夏季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降低土温,冬季可减少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暖作用;既能增加降水下渗,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防旱保湿;可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
解析第(1)题,答题的切入点:合江县纬度偏高,但冬季气温较高,适宜荔枝生长。进而从山地阻挡冬季风、地势低和水体调节等角度分析合江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第(2)题,分别说明“产量波动大”“品质优”“价格高”的原因,注意提取、整合图文中的有效信息。第(3)题,结合所学原理,分别分析“覆盖”对温度、水分和肥力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即可得出结论。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
(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同时积雪长达175天。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
答案(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
解析第(1)题,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从地形角度看,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结合山谷风的原理,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下冷上暖,大气稳定,形成逆温现象。第(2)题,乌鲁木齐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大气稳定,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第(3)题,结合雾的形成条件,即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采取对应措施。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第(4)题,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积雪长达175天,利于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开展。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作业(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7页。
第14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这是一份第14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共14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