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 试卷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第1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第2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共29页。
    第二章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4 宇宙中的地球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必修1]1.11.2北京卷第56题;浙江卷第15题;上海卷第219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1]1.21.4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必修1]1.3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征
     主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观察特征明亮闪烁轮廓模糊明显位移一闪即逝拖着长尾(2)天体系统可观测宇宙[思考] 北斗七星是一个天体系统吗?提示 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不能形成天体系统。2.星地球(1)普通性: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来看,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特殊性: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思考] 只要有液态水,星球上就一定有生命存在吗?提示 液态水是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但还需要其他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2)为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太阳辐射直接被吸收、转换成热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能等。如煤、石油、太阳能电站等。2.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类型位置意义太阳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标志太阳耀斑色球层太阳黑子活动有关日珥色球剧烈太阳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破坏太阳风的流动[填图] 写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中字母和数字的名称。提示 A:光球,B:色球,C:日冕。:黑子,:耀斑,:日珥。(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易误辨析] 太阳风和日冕物质抛射一样吗? 提示 有区别但又有所关联。太阳风可以单独发生,但在发生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时常伴有强烈的太阳风。三、地球的历史1.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2)化石(3)地质年代表2.球的演化历程 生物演化其他演化特点前寒武纪出现了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形成陆地、金、镍、铬等金属矿产成矿期古生代低等的植物蕨类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后期形成联合古陆;重要的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爬行动物鸟类乳动物联合古陆解体并漂移;主要的成煤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人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气候冷暖交替变化[拓展] 恐龙灭绝假说:包括气候变迁说”“地磁变化说”“陨石撞击说”“酸雨说”“被子植物中毒说等,其中陨石撞击说得到了较多科学家的认可。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2)内部圈层
     名称分层组成和特点地壳铝层由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大陆地壳,高山处更硅镁层地幔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固体物质地核外核熔融状态的金属,形成地球的磁场内核固体金属组成,以铁、镍为主(3)岩石圈:位于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绘图] 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名称,在箭头尾端填写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并标注甲、乙两处的名称。提示 略。2.球的外部圈层结  概念组成大气圈笼罩着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冰川等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易误辨] 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还是外部圈层?提示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能力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 (2019·4月浙江卷)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地月系示意图,图2示意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1)(2)题。(1)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  B.  C.  D.(2)嫦娥四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C.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D.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解题步骤](1)题:(2)题:答案 (1)B (2)D1.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的判读(1)看方向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中的方向要根据文字材料或图示信息来判断:如果是从北极上空来俯视的,则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均为自西向东。(2)看天体运行轨迹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如果绕日运行则可能为行星或者可能为彗星,如果是绕行星运行则可能为卫星。(3)看相对位置关系凌日:当某一地内行星(水星、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凌日的现象。冲日:当某一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的中间,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冲日现象,这时的行星最亮,易于观测。2.四看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3.相的观察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下东农历上半月傍晚可见的月亮农历下半月清晨可见的月亮1.(2020·1月浙江卷)金星和地球同属行星,它们大体在同一平面自西向东绕日运行。当行星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下图所示位置时,地球上观察不到金星,这是因为金星(  )A.发可见光B.离地球远C.于太阳背面D.积小于太阳答案 C解析 如图示位置时,地球上观察不到金星,原因是金星和地球大体在同一平面自西向东绕日运行,金星、太阳、地球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示位置时,金星位于太阳背面,金星反射的太阳光被太阳遮挡不能到达地球,因此地球上观察不到金星,C正确。金星是行星,不发光,是反射阳光,但此时被太阳遮挡才看不到,A错误。金星距离地球较近,B错误。八颗行星体积均小于太阳,这不是看不到原因,此时被太阳遮挡才看不到,D错误。能力二 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2020·北京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 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2)该地最可能位于(  )A.江三角洲  B.西走廊C.嫩平原  D.鱼岛[尝试自解] ________[解题步骤]答案 (1)C (2)B1.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2.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2)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增多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温馨提示: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2.(2017·11月浙江卷)201796日,太阳出现了一次强耀斑爆发。耀斑出现(  )A.少的年份,短波通信常中断B.少的年份,农业生产倾向增产C.多的年份,磁暴现象出现多D.多的年份,地球上的降水较少答案 C解析 耀斑爆发会引起大量带电粒子抛向宇宙空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球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耀斑等太阳活动多发的年份,农业生产倾向增产。太阳活动与地球上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地区呈负相关。能力三 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3] (2019·海南卷)20192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题。该钻井(  )A.穿透地壳B.达莫霍面C.穿透岩石圈D.将穿透地幔[尝试自解] ________[解题步骤]答案 A1.地球的内部圈层——两2.解地球的外部圈层——31(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图:(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3.(2019·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据图可推断(  )A.地地壳厚度最薄B.地金属矿产丰富C.地地幔深度最浅D.地地下水埋藏深答案 B解析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以上地表为地壳。莫霍面深度越小,地壳越薄,图中莫霍面深度38.539.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壳厚度不是最薄的。地位于河流附近,且该处河流大致沿莫霍面等深线发育,说明地可能位于莫霍面断裂带上,金属矿产丰富。莫霍面深度37.538.0千米,不是最小的,地幔深度不是最浅的。地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能力四 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4] (2018·6月浙江卷)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完成(1)(2)题。(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温上升、降水增多B.温上升、降水减少C.温下降、降水增多D.温下降、降水减少(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A.始鱼类  B.子植物C.行动物  D.乳动物[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解题步骤](1)题:(2)题:答案 (1)C (2)C 1.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1)依据地层推断古地理环境:根据地层的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含的化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2)依据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由于地质时期经历过几次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因此某些生物只生存于某个特定的地质时期, 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还有某些生物是在进化到某个地质时期才出现的,而且生物的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由此可以确定含有某种生物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2.球的演化历程 时间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海陆演变前寒武纪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大气变化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生物演化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植物变化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经典真题·浙江学考卷)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行类  B.  C.栖类  D.(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生代  B.生代  C.古代  D.生代答案 (1)D (2)B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第(2)题,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情境设置] 植物孢粉(下图)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 4 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设问角度] (1)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 10 0008 000 年的泥炭层中,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10 0008 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2)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素养体现]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辽宁南部气候的变化情况地理实践力通过孢粉化石,推断古地理环境,体现化石研究的现实意义[我的答案] (1)                                                                        (2)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1)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2)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其所处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视角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月相的变化 1.(2020·上海卷)从上弦月到满月的变化过程中,宇航员从月球观察蓝色的地球,看到的是(  )A.球亮面减少 伴有东升西落现象B.球亮面减少 没有东升西落现象C.球亮面变大 伴有东升西落现象D.球亮面变大 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答案 B解析 地球上的人看到满月时,即被太阳照射到的半个月球,此时从相反的方向,即从月球上观察地球却正处于新地(不是新月)——半个黑暗的地球。由此可以推断,从月球上看地相变化与从地球上看月相变化完全相反。所以从上弦月到满月的变化过程中,从月球看地球亮面逐渐减少。由于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和其自转周期一致,月球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从月球上看不到地球的东升西落现象,故选B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太阳系天体的运动2.(2019·10月浙江卷)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完成(1)(2)题。(1)该时刻肉眼在(  )A.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B.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C.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2)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  B.  C.  D.答案 (1)D (2)D解析 (1)题,结合图1可以看出,该时刻,月球和地球位于太阳和火星之间,站在火星上,看不到月球,A错;火星和太阳位于月球的两个方向上,不能看到火星嵌在日面,B错误;地球没有位于火星和月球中间,不能看到地球遮着月球,C错误。第(2)题,月球左侧为正东,说明月球在正南。因为月球的亮面始终都要朝向太阳,所以此时为子夜。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天体运动和太阳活动3.(2017·4月浙江卷)20152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B.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C.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D.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答案 B解析 材料提示,人造天体(不要误解为地球人造卫星)定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说明该人造天体与地球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角速度相同,故AC项错误。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人造天体会拍到金星经过日面的现象(太阳、金星和地球三点一线,称为凌日),但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无法观测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现象,故D项错误。图示显示其与地球的距离为150万千米,远超月球与地球的距离38万千米,故该人造天体位于宇宙空间。太阳风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人造天体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近,可以提前获知太阳风强度。视角四 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4.(经典真题·山东卷)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1)(2)题。(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  B.  C.垫面  D.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答案 (1)A (2)B解析 (1)题,某一地点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等有关。该地 78 月受锋面雨带影响阴雨天较多,云量多,因此日照时数少。故 A 项正确。海拔、下垫面均不会有季节变化,故 B C 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D 错误。第(2)题, 3 月份(31 )该地昼夜长短差别小,即理论上平均昼长12小时,即每天日照时数约12小时,所以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为12×31372(小时),图中3月实际日照时数约为23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为62%视角五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地球圈层结构5.(2018·6月浙江学考卷)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地壳  B.岩石圈C.地幔  D.软流层(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答案 (1)A (2)C解析 (1)题,根据示意图可判断,为地壳,为地幔, 为外核,为内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即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距地表大约80400千米深处。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横波从上到下传播过程中速度在增加,在到达古登堡面时消失,因此在层时不是速度最大;层地震波从上到下速度在变化,说明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横波传到层时消失,说明该层是液态或熔融状态;是由高温的铁和镍组成的。视角六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地球的演化6.(经典真题·浙江学考卷)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A.  B.类植物C.子植物  D.子植物(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CO2含量保持稳定D.O2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答案 (1)A (2)A解析 (1)题,从图中可知,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海生藻类)蓝藻。第(2)题,地球上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测试 选择题 (2020·浙江选考模拟)北京时间201712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5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据此回答12题。1.普勒-90星系(  )A.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B.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C.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D.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2.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层温度高  B.夜温差大C.气厚度薄  D.球密度小答案 1.D 2.A解析 1题,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而该星系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说明该星系位于银河系内。该星系以一颗恒星为中心,其他行星绕其旋转,类似于太阳系,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开普勒-90i距离恒星近,表层温度高,不利于生命存在;由材料可知,该星球密度比地球大,大气层状况无法确定,昼夜温差也无法确定。故选A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温度变化图,下表为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某时段太阳活动综述。据此完成 34题。 太阳活动综述  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没有可视黑子。该时期无C级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发布时间:2018112)C级耀斑为弱耀斑。3.中太阳大气层的温度(  )A.里向外降低  B.层持续升高C.层变化最大  D.冕层底部变化最大4.阳活动综述反映出该时段(  )A.阳黑子活动增多  B.阳耀斑强烈爆发C.轮上罗盘指向失准  D.球上短波通信受干扰小答案 3.D 4.D解析 3题,读图可知,从光球层到日冕层,太阳大气层的温度大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光球层从里向外温度大致呈现降低的特点,AB错;色球层由里向外温度变化并不大,C错;读图可知,日冕层底部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大幅度上升,日冕层底部温度变化最大,D正确。第4题,读表可知,该时间段,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无C级以上耀斑,太阳活动弱,所以地球上短波通信受干扰小,D正确。下图是某地局部地层剖面,以及地质学家根据各地层埋藏的化石绘制了其形成时期的场景想象图。完成56题。5.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是(  )A.古代  B.古代  C.生代  D.生代6.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地球环境(  )A.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B.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C.水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转变 D.物理演化阶段向生物演化阶段转变答案 5.C 6.C解析 5题,图中甲岩层蝾螈出现在古生代后期,乙图中的原始鱼类出现在晚古生代,丙图中的三叶虫出现在早古生代,故选C。第6题,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说明生物是由海洋向陆地演化的,故选C(2020·杭州外国语学校期末)20191226日午后,天空上演2019最后一出天文大戏——日偏食。我国各地均可观测该景象。下图为青岛天文爱好者拍摄的图片及太阳系部分天体轨道示意图。完成78题。7.日偏食现象发生时,月球可能位于(  )A.P  B.Q  C.S  D.R8.月球位于 R 位置时,地球上能观测月掩行星现象的是(  )A.  B.  C.  D.邻星答案 7.B 8.A解析 7题,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被月球阴影外侧的半影覆盖的地区,所见到的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挡住,就是日偏食。所以发生日偏食时,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即Q点位置。第8题,与日偏食原理一样,月掩行星即月球遮挡行星的光,所以月球位于行星和地球之间。当月球位于 R 位置时,月球只能遮挡地外行星的光线,水星和金星是地内行星,可排除;火星位于地球外侧,符合条件;比邻星是恒星,不是行星,D错误。(2020·成都)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回答910题。9.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10.线表示的城市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度低,太阳高度大B.高压控制,晴天多C.度高,日照时间长D.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答案 9.D 10.B解析 9题,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降水多、阴天多,海拔低,太阳辐射强度整体较小。故选D。第10题,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全年太阳辐射强度整体较高,应为;由上题分析可知,成都应为;北京夏季降水多,太阳辐射少,应为;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太阳辐射强度不大,应为78月份,我国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地区,上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故选B联合古陆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合古陆形成的时期(  )A.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B.重要的金属矿形成时期C.行动物盛行D.类植物空前繁盛12.合古陆的形成和解体与大陆的漂移密切相关。科学家认为大陆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  )A.壳软流层之上  B.核软流层之上C.石圈软流层之上  D.幔软流层之上答案 11.D 12.D解析 11题,联合古陆是古生代后期形成的,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故选D。第12题,软流层具有流动性,它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故选D(2020·海南省12月模拟)20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马约尔和奎洛兹发现了约50光年处绕类日恒星飞马座51公转的行星飞马座51b母星的表面温度约为1 000度。该行星的公转周期约为4个地球日,其轨道与母星的距离相当近,质量约为木星的一半,体积为木星的2倍,大气层厚度大。据此完成1314题。13.该行星上有生命存在,依据材料可推知其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  )A.在液态水B.星表面温度极高C.宙环境安全D.达行星表面的辐射被削弱14.该行星无自转,则在一年内,昼夜长短相当于地球上的(  )A.2天白昼2天黑夜  B.1天白昼3天黑夜C.3天白昼1天黑夜  D.4天白昼4天黑夜答案 13.D 14.A解析 13题,材料信息表明,该行星的母星表面温度较低,但该行星的轨道与母星的距离相当近,获得的恒星辐射能应该较多,而材料表明该行星的大气层厚度较大,到达行星表面的恒星辐射被削弱,行星表面的温度可能比较适中,由此推知该行星可能具有存在生命的条件,故选D。第14,若该行星无自转,则其昼夜的变化周期就是公转周期,材料信息表明,该行星的公转周期约为4个地球日(一年),则昼夜的变化周期也为4个地球日,其中白天占2个地球日,黑夜占2个地球日,因此在一年内,昼夜长短相当于地球上的2天白昼、2天黑夜,选项A符合题意。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516题。15.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16.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A.平面  B.霍界面C.石圈底面  D.登堡界面答案 15.D 16.B解析 15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界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16题,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17 km,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 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 km。则10 km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在全球光伏产业低迷的情况下,进军非洲是中国太阳能企业突围的一个新方向。读非洲某区域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1718题。17.响该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度高低  B.阳高度C.形地势  D.气气候18.光伏企业派往图中甲城考察的小王发现,自己携带的GNSS信号机受到太阳活动影响出现故障,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阳黑子使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B.阳风对地球电离层造成严重干扰C.耀斑发出的强辐射使信号机内部电路中断D.阳辐射急剧增强使无线电波消失答案 17.D 18.B解析 17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为非洲区域几内亚湾北岸及其以北地区。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多阴雨天气;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影响该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气候。第18题,主要是太阳风等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电离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2020·安庆模拟)嫦娥四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913(农历十一月二十八)1026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如下图)。之后,月球首颗植物培育成功,一颗棉籽在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密闭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发芽了,但相隔不久又枯萎凋零。网友说,这都是月亮惹的据此回答1920题。19.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  )A.特肯盆地烈日当空  B.球背面已夜幕降临C.肃酒泉正日落西山  D.国纽约露出了晨曦20.嫦娥四号棉花嫩芽死亡,网友所说的是指月球表面的(  )A.真空  B.重力  C.辐射  D.温差答案 19.A 20.D解析 19题,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月球背面是月昼,且月球车的影子较短,加上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近乎真空,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说明此时艾特肯盆地烈日当空,A对;根据时间推算,酒泉经度在100°E,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20分钟,此时甘肃酒泉已日出;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此时纽约已夜幕降临。第20题,棉籽在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密闭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没有直接暴露在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环境下,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时间达半个月,月昼温度高,月夜温度低,昼夜温差超过300 嫦娥四号棉花嫩芽受其影响而枯萎凋零。故选D

    相关试卷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4讲 宇宙中的地球 (含详解),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作业,共5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作业,共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