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第1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第2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山地可能是,①地形区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规范练20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规范练第40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山地可能是(  )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2.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  )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 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图中人口的分布判断:北坡的山脚人口多,说明山麓自然条件好,而南坡的山腰人口多,说明自然条件好,只有天山满足。在冬季,由于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而南坡则全年干旱;南坡山腰的光照条件好。选B项。第2,由于该山地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湿润,形成山地草场。选C项。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地形区为(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 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答案3.A 4.D 解析3,图中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A项正确。第4,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D项正确。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完成第5~6题。  201020202030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 535.951 705.68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 460.991 543.031 596.84综合最大人口容量1 8701 9352 000 5.按照表中数据的增长速度,估算的上海市2010年综合最大人口容量达到实际中201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  )A.50 B.57 C.62 D.676.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5.D 6.B 解析5,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从2010年的1 870万人增加到实际的2 301.91万人,大约需要67年。第6,表中显示的是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因此根据表中信息得出的措施是②③澜沧江湄公河流城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据此完成第7~9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7.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B.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C. 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稠密8.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9.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A.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方向是正北答案7.C 8.B 9.A 解析7,读图,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人口密度在高程1 400~2 999米先上升后降低,变化明显。5 000米以上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根据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波动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故选C项。第8,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所以土地生产力较大的地区,人口较密集。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故选B项。第9,读图可知,在向阳方位东南、正南乡镇居民点较村级多,说明乡镇对坡向的选择较村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澜沧江流域山体走向多为西北东南向,居民点分布在偏东、偏南坡的比例较多,分布在偏西、偏北坡的比例较少,说明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有关。故选A项。(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考)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10~12题。10.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男性比例降低 B.女性比例降低C.青壮年比例降低 D.村中心人口减少11.“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播种面积减小 机械化水平下降 农药用量增加技术进步缓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答案10.C 11.D 12.B 解析10,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向城市流动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因此农村中青壮年比例降低,C项正确。第1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部分耕地撂荒,导致播种面积减少,对。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更大,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错误。劳动力短缺与农药用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错。外出务工收入更高,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下降,农业技术进步缓慢,正确。综上分析,D项正确。第12,耕地流转以后,有利于统一农业生产的作物种类,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B项正确。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下图为2000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2000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13.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  )A.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 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C.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 D.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14.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13.D 14.C 解析13,图中显示,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逐渐增加,说明水资源限制性逐渐增强,人口和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趋于紧张。超载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第14,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是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根本措施;③④明显不合理。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4年美国人口数量达3.18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国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2)简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地理角度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答案(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经济(工业、金融贸易发达)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优美。(3)原因:较高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外来移民多。影响:增强综合国力;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口快速增长会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解析(1),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第(2),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第(3),从生育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面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2)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其他省区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东部小、西部大;负相关。(2)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解析(1),从图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规律。我国的人口密度东部大、西部小,因此两个指标之间呈负相关。第(2),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应考虑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第(3),新疆地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则是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造成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四川等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到新疆地区可以寻找较多的就业机会。  

    相关试卷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作业(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6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共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