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第1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第2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共22页。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15 水循环和水平衡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必修1]3.1[选择性必修1]4.1山东一模卷第89题;山东二模卷第1011题;天津卷第23一、水循环1.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B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A蒸发、降水、植物蒸腾海上内循环C蒸发、降水[思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评价。提示 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然后以雨雪的形式落在地面上其中一部分地表水汇集入江河由此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是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海洋水又会蒸发以水汽输送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的形式从天上来到陆地。从水循环角度来看陆地水可以汇入海洋海洋中的水也可再返回陆地。2.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圈(2)大气圈(3)岩石圈:不断塑造地表形态(4)生物圈:影响全球的生态[易误辨析]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中所以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个观点对吗?提示 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如果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水平衡1.平衡原理(1)含义: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2)表达式: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如果某地无储水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闭合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径流量。2.球水平衡示意图能力一 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1] (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读材料回答(1)(2)题。(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节地表径流量  B.少地下径流量C.少水的下渗量  D.少地表水蒸发(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A.风沙影响小  B.碱化程度低C.干旱影响小  D.量条件较好[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解题步骤]答案 (1)A (2)B1.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2.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跨流域调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了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工降雨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植树造林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削峰补枯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2021·山东一模)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T1  B.T2  C.T3  D.T4(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答案 (1)B (2)A解析 (1)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间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至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第(2)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Q1减少、Q2增加、Q3增加。能力二 用水循环微导图解释地理现象[2] (经典真题·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试自解]                                                                         [解题步骤]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1.作水循环微导图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把水循环各环节细化成不同的小箭头按其逻辑关系顺序依次摆放形成相关的微导图从而解释某地理现象的前因后果。制作微导图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水循环的各环节要细化、保证不漏项用的时候才不会丢掉要点。尤其需要关注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等不属于正式名称的小环节。(2)水的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也就是收支平衡一个地区的储水量=收入-支出。关键是把握好常见的收、支项目:收入——大气降水;河水、湖水、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2.用水循环微导图解释地理问题 内流河断流的成因沼泽地的形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2.(经典真题·山东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答案 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解析 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思考如下图:能力三 利用水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3] (2017·全国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大于2 000毫米  B.2 000毫米C.210毫米  D.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B.积扇C.  D.(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盆蒸发量增多  B.湖面积缩小C.水富营养化加重  D.水盐度增大[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解题步骤](1)题:(2)题:(3)题:答案 (1)C (2)A (3)B1.量平衡公式2.域水量平衡方程(1)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2)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流域根据其中的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3.向及案例分析考向水循环环节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单一的内流区或外流区不变增大内外流河()转化降水量变小蒸发量变大降水量<蒸发量时降水量变大蒸发量变小降水量>蒸发量时水量稳定外流河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内流河降水量=蒸发量3.(2020·山东二模)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其蒸散量、降水量以及黄河来水量的动态平衡。蒸散量是指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以及土壤蒸发的水量。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处于缺水状态为保持湿地水量平衡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需增加黄河来水进行补充(生态补水)。下图是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据此完成(1)(2)题。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1)黄河三角洲湿地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年份是(  )A.2002  B.2003C.2004  D.2005(2)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需求存在年际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湿地植被  B.水量C.阳辐射  D.散量答案 (1)A (2)B解析 (1)据图可知2002年黄河三角洲的降水量最少蒸散量比降水量大并且蒸散量与降水量的差值最大故生态补水量最大。故选A。第(2)黄河三角洲下游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黄河三角洲的水量变化大。故选B[情境设置] 某地理研学小组在实验室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实验用品:烧瓶、石棉网、带有弯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实验步骤: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下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示意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设问角度](1)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据此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若要改变托盘中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素养体现]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推测实验所展示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改进实验的能力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水循环环节实验能够描述实验现象和过程体现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我的答案] (1)                                                                        (2)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1)过程:烧瓶中的水汽通过玻璃导管传输到玻璃板下方遇到较凉的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滴落到托盘中。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2)若要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加即增加地表径流量可通过加大蒸发量、加强水汽输送增加降水的方式;若要使托盘水量减少可通过减少蒸发量、减弱水汽输送、减少降水的方式此外还可考虑改变地表性质増加下渗量从而减少托盘中的水量。视角一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1.(2016·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水变率增大D.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 (1)B (2)C (3)D解析 (1)破坏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故选B。第(2)地表植被增加叶片面积增多蒸发和蒸腾作用加强;植被拦截降水增多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故选C。第(3)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视角二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雨水花园的原理及作用 2.(经典真题·全国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植物提供养分  B.制雨水渗漏速度C.附雨水污染物  D.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植土层和砂层C.层和砾石层  D.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供园林观赏景观  B.护生物多样性C.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节局地小气候答案 (1)D (2)B (3)C解析 (1)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第(2)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B项正确。第(3)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水循环环节和区域水量平衡 3.(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解析 (1)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第(2)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2020·州一中期中)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12题。1.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量下降  B.水期水位上升C.量会更加稳定  D.速减小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B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第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丰水期水位变化较小C项正确。答案 1.B 2.C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为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完成34题。3.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4.、乙为水循环主要环节(  )甲环节参与地表形态塑造甲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乙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乙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  B.  C.  D.答案 3.D 4.B解析 3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乙环节为入海径流图中21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降水图中13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陆地降水量减去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等于入海径流量故入海径流量为8单位故选D。第4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其动力来自于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太阳辐射是根本的能量来源错误正确;乙环节为入海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向海洋输送泥沙故选B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读图完成56题。5.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A.  B.C.下径流  D.表径流6.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答案 5.D 6.A解析 5综合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者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会相应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第6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会使区域内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降低气候趋于干热;它还会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减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2020·郑州一模)图甲为祁连山地区水循环示意图I为境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本地蒸发量O为输出水汽总量R为径流量。图乙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地区(  )A.I一定增加  B.P一定增加C.O一定减小  D.R一定减小8.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入水汽增多  B.入水汽减少C.发水汽增多  D.发水汽减少答案 7.B 8.C解析 7由图乙可知2009年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总降水量大于2002P一定增加。材料信息不能确定其他要素的变化。第8由图示可知2002年和2009年由水汽输送引起的降水没有差别但因蒸发引起的降水2009年大于2002则可能是蒸发水汽多而降水多。(2020·山东临沂质检)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据此完成910题。9.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A.  B.  C.  D.10.建中部引嫩()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A.加湿地生态用水  B.蓄湖泊水库水量C.理土地的盐碱化  D.足农业灌溉需水答案 9.A 10.A解析 9读图可知是蒸发是水汽输送是下渗是地下径流。在水循环中下渗、蒸发和径流是水量的支出环节。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无径流向外支出水量;所在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阻挡下渗;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因此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第10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影响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中部引嫩()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2021·潍坊10月监测)蒸发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图1、图2分别示意俄罗斯平原地域的湿润系数(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力的比值)和水分循环相对强度(年平均蒸发量与蒸发力的比值)据此完成1112题。11.莫斯科到北冰洋沿岸(  )A.发力大致相同B.分循环相对强度越来越大C.发力越来越弱D.平均降水量越来越大12.斯科(  )A.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力B.平均蒸发量大于年平均降水量C.平均蒸发量大于蒸发力 D.平均降水量大于年平均蒸发量答案 11.C 12.D解析 11读图分析从莫斯科到北冰洋沿岸纬度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力逐渐减弱A错误C正确;水循环相对强度数值减小B错误;从莫斯科到北冰洋沿岸暖湿的西风的影响减弱冷干的极地东风的影响增强年均降水量逐渐减少D错误。第12读图分析莫斯科的湿润系数>1说明年均降水量大于蒸发力A错误;水分循环相对强度<1说明年均蒸发量小于蒸发力C错误;莫斯科湿润系数/水分循环相对强度=莫斯科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该比值大于1说明莫斯科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B错误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0·山东济南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形成于距今20200万年前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它是一个外泄湖;13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等诸多原因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目前与初期的湖区相比青海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1)判断15万年前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答案 (1)海陆间循环。(2)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或地质作用青海湖变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13万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该地光照强烈风力强盛蒸发旺盛。解析 (1)青海湖形成于距今20200万年前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它是一个外泄湖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13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等原因变成闭塞湖)。第(2)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带来的盐分被带出所以当时为淡水湖。13万年前青海湖由于地质、气候等诸多原因变成了内流湖。河流带来盐分无法排出不断积累;且随着地壳的抬升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14.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3)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答案 (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3)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解析 (1)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第(3)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另外节约用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蓄水池、提高节水意识等没有必要将水田改为旱地。

    相关试卷

    回归教材重难点05 水循环和水平衡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5 水循环和水平衡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 (含详解),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循环,水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6水循环与水平衡——【备考2023】高考地理小题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06水循环与水平衡——【备考2023】高考地理小题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06水循环与水平衡解析版docx、06水循环与水平衡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