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1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1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1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
展开夯 实 基 础
1.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__实际距离__。
(2)三种表现形式:
①数字式:1∶1 000 000;1/1 000 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③线段式:eq \a\vs4\al()。
2.方向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__符号__。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核心考点突破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详细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2)实际范围相同时
3.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0 000的比例尺缩小1/5,即比例尺缩小到4/5,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4/5×1/10 000=1/12 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1/9。
二、地图上的方向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情况下:箭头指向N。方法:指向标平移。
如下图所示,A在B的西北方。
(3)经纬网上的方向判定。
方法eq \b\lc\{(\a\vs4\al\c1(纬线上判东西,经线上判南北))
(4)时针法: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5)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2.地图方向描述的实践应用
(1)风向描述:“风从哪里来,便叫什么风”。
(2)山脉走向:以山峰的连线判定。
如右图中AB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3)河流流向描述:上游段至下游段方向描述。
如右图中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
(4)航向描述:如由东向西。
真 题 演 练
eq \a\vs4\al(例1)(2018·北京)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A)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据题干知,主干道的方向指示南北方向,长1千米,河流指示东西方向,长2千米,且村史馆位于该村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该村东北部,经分析可知甲图各条件均符合。故选A。
eq \a\vs4\al(例2)(2014·重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 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B)
A.A4纸(29.7 cm×21 cm)
B.B4纸(36.4 cm×25.7 cm)
C.A3纸(42 cm×29.7 cm)
D.B3纸(51.5 cm×36.4 cm)
【解析】(1)从图中右侧浏览窗口可以看出,选中的对象是喷水池,其建筑面积最小,所以对应建筑分布窗口中面积最小的④,D项正确。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比例尺为1∶1000。用地长为300 m,则其在图上距离为30 cm;用地宽为220 m,则图上距离为22 cm。结合选项可知,A4纸长度和宽度均不够,B4纸、A3纸、B3纸都能画出完整的平面图,其中B4纸幅面最小,B项正确。
eq \x(考点2) eq \a\vs4\al\c1(等高线地形图)
夯 实 基 础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__相同__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
2.高程:每条等高线所表示的__高度__叫高程。
3.高差: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__高度差__叫高差,也叫等高距。
4.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5.地形基本部位
可以判断地形图上的地表形态特征,如下表:
(续表)
6.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核心考点突破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
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公式求算,即(n-1)d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 d=100 m, H大=400 m, 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l)d≤ΔH<(n+l)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ΔH<500 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4.估算坡度
(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2)计算:公式tan 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定其数值,如右图中有两条等高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选“点”、选“线”、选“面”
(1)选点
(续表)
(2)选线
(3)选面
2.地形与气候
(1)谷地、盆地地形与气候
①谷地:利于气流深入、爬升、滞留,故降水偏多,多云雾。
山地南坡处谷地植被生长茂盛。(雨多,土肥)
②盆地:不易散热。
易出现逆温现象,气流不易交换,易形成粉尘污染,多雾。
eq \b\lc\ \rc\}(\a\vs4\al\c1(夏季气温偏高,冬季气温偏高(无霜期长)))eq \b\lc\ (\a\vs4\al\c1(积温比同纬度地区高,(例:四川盆地)))
(2)地形与降水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候和降水状况。
3.地形与河流
(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4.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真 题 演 练
eq \a\vs4\al(例1)(2017·江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
A.甲 B.乙
C.丙 D.丁
(2)水库建成后能够(B)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解析】(1)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丙地位于鞍部不适宜建水坝;丁地建水坝,无处蓄水。
(2)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
eq \a\vs4\al(例2)(2016·江苏)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D)
A.③ B.④ C.⑤ D.⑥
【解析】(1)读图可知,①地过于靠近河流,易受水患的影响,不适合露营;②地地形平坦开阔,与河流的距离适中,取水方便,适合露营;③地位于陡崖下,易受到落石等威胁,不适合露营;④地接近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地形不平坦,且离水源地较远,不适合露营。故选B项。
(2)观日出需要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的地方,5月初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③地海拔较低,且日出时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④⑤两地海拔较高,但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⑥地海拔高,视野开阔且东北方向视线不受阻挡,适合观日出。故选D项。
eq \x(考点3) eq \a\vs4\al\c1(地形剖面图)
夯 实 基 础
1.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__高低起伏__和__坡度陡缓__,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意义: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条线段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核心考点突破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1)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2)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需适当放大。
(3)建直角坐标系: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4)选点、描点:等高线与剖面线的所有交点(如图中A、①、②、③、④、⑤、⑥、B点)。
(5)连线: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注意高度起伏转折点的高度处理。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如图所示: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上陡坡下缓坡(凹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上缓坡下陡坡(凸坡),则无法看到。(如图1和图2所示)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图3所示)
真 题 演 练
eq \a\vs4\al(例题)(2014·上海)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1)~(2)题。
(1)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D)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2)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D)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
【解析】(1)AB与MN的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选④。所以选D。
(2)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是150米,所以库区水位最高点的海拔是250米,而该地最高海拔是250米,蓄水区只局限在河谷地带,所以选D。
知 识 拓 展
地形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1.地形特征类题目的类型
在高考中考查地形特征的题目多以区域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来考查,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等。
2.地形特征的描述术语
角度一: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角度二:地势特征。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形起伏大(小)。
角度三:海岸线。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角度四: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发育。
eq \a\vs4\al(例题)(2015·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解析】(1)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由图中阴影处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平原(0~200米)、山地(500米)为主。
(3)结合方向和等高线数值可知,地势东高西低。
考 点 集 训
一、选择题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下图为玉溪一中一名同学百度地图的手机截屏。读图完成1~2题。
1.该同学利用手机APP的测距功能测得玉溪一中到昆明的直线距离约为75 km,则此时地图的比例尺约为(C)
A.1∶500 000 B.1∶50 000 000
C. D.图上1 cm代表实际5000 m
【解析】该同学利用手机APP的测距功能测得玉溪一中到昆明的直线距离约为75 km,图上距离约1.5厘米,则此时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5 000 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C对。A、B、D错。
2.该同学想查看玉溪一中周边道路情况,对手机界面进行了如下操作,那么该同学的操作(C)
A.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图幅
B.缩小了比例尺,放大了图幅
C.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
D.缩小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
【解析】读图可知,两图的图幅相同,该同学的操作放大了比例尺,图幅不变,A、B错。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实际范围,C对,D错。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四幅图的图幅相同,图中等高距相同,结合比例尺判断,比例尺最大的,表示的水平距离最短,地形的坡度最陡。四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②,B对。①、③、④比例尺较小,坡度较缓,A、C、D错。
4.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比例尺最小图。比例尺最小的是①,A对。②、③、④比例尺较大,B、C、D错。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区域等高线分布,某骑行爱好者于9月骑山地车前往图中所示区域进行旅游。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为骑行者在①→②→③地骑行中的观察与体验,其中正确的是(B)
A.从①地到②地看到山谷两旁草木枯黄
B.从①地到②地骑行方向与河流干流流向一致
C.从②地到③地坡度较大,骑行比较费力
D.从①地到③地沿着山脊骑行,视野开阔
【解析】我国东南部区域植被是常绿林,骑行者从①到②地看到山谷两旁草木葱绿,A错误。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从①到②地骑行方向与河流干流流向一致,B正确。从②到③地是下坡,坡度较大,骑行比较省力,C错误。从①到③地先是沿着山谷骑行,后沿着山脊骑行,D错误。
6.骑行者想在沿途选择一地观看日出或日落,其应该选择在(D)
A.a地观日出 B.b地观日落
C.c地观日落 D.d地观日出
【解析】结合指向标,骑行者想在沿途选择一地观看日出或日落,其应该选择在d地观日出,d地地处山脊,东侧没有地形阻挡,D对。a地、b地位于山谷中,东西两侧山脉阻挡视线,A、B错。c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不适宜观日落,C错。
7.骑行者在①→②→③地的骑行中最大高度差可能是(C)
A.145米 B.175米
C.245米 D.265米
【解析】根据图示等高线,骑行者在①地时海拔最低,范围是850~900米,在②地海拔最高,范围是1050~1100米,高差范围是150~250米之间,骑行中最大高度差可能是245米,C对。A、B、D错。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虚线为观光索道线,索道运行速度保持恒定。读图完成8~9题。
8.该景区图示地区内可以游览的景色有(C)
A.激流飞瀑 B.湖畔午阳
C.湖光山色 D.古镇街巷
【解析】从图中可知,整个河流没有激流飞瀑,A错误;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可以判断,湖泊的南侧为山地,不利于游览湖畔午阳,B错误;图中显示有山和湖泊,可以游览湖光山色,C对;此地缺乏古镇街巷,D错误。
9.据图分析和计算,关于索道MP和PQ段的下列结论可能正确的是(D)
A.MP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B.PQ段容易遭受山洪摧毁
C.MP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
D.PQ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
【解析】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P为洼地,Q为凸丘,MP段高差小于150米,PQ段高差大于200米,PQ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A错误;索道在空中,不容易遭受山洪摧毁,B错误;MP段和PQ段水平距离差不多,但是PQ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索道长度较长,索道运行速度保持恒定,PQ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D对。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与下面剖面图相吻合的剖面线是(C)
A.A—A′ B.B—B′
C.C—C′ D.D—D′
【解析】根据图示剖面图中部的两个山峰海拔高度大于290米,结合图示四条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区判断,C—C′剖面线经过海拔较高的山顶,而且海拔高度在280~300米之间,故选C项。
11.若在图中东部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平缓公路,最适宜的海拔高度范围是(B)
A.240~250 m B.250~260 m
C.260~270 m D.270~280 m
【解析】根据选线原则,交通线路应该选择在起伏最小、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读图可知,图示东部沿等高线250~260米之间的等高线分布最为稀疏,即坡度较小,利于修建公路。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2.2018年暑假期间,北京某校师生到郊区进行了户外拓展活动。下图为拓展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师生拓展活动路线由H地到甲地,估算拓展活动路线途经地区的高差范围;并依次说出拓展路线经过①、②、③、④地的地形部位名称。
__高差范围约400<△H<600米;①山谷;②山峰;③鞍部;④山脊。__
(2)参加拓展活动的师生夜晚在甲地露营,据图说明选择甲地露营的理由。
__处于山脊,避开洪水和泥石流风险地带;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较平坦开阔。__
(3)图示区域建有不同等级的公路。说出图中与国道相比,乡道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与国道相比,乡道数量更多(或密度更大);线路更弯曲(或多与等高线平行)。
原因:依地形建设道路,降低建设成本(难度);连接更多的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__南部分布的是山地,北部分布的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起伏大。__
(2)指出图示河流流向,说明河流源头流经的地形类型。
__由西向东(西北向东南);山地。__
(3)判断上图中甲—乙河段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__地形类型:盆地。判断理由:该河段大致位于基本封闭的面积较大的200米等高线附近,该闭合曲线西南和东北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该区域的支流多从北、西、南向东南汇入多瑙河干流),说明该区域的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__
地图类型
方向判断
一般地图
面对地图__“上北下南,左西右东”__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向__北__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__南北__方向,纬线指示__东西__方向
比例尺
实际范围
内容
精确度
大
小
详细
高
小
大
简略
低
比例尺
图幅
内容
精确度
大
大
详细
高
小
小
简略
低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等高距__相等__
闭合,
不相交
等高线是__闭合__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__相交__,不重合(__陡崖__处除外)
密陡疏缓
等高线__密集__,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_缓__
凸低为脊
等高线凸向__低__处,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凸向__高__处,为__山谷__
地形
山地山峰
盆地洼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峭壁陡崖
表示
方法
闭合曲线
外__低__内__高__
闭合曲线
外__高__内__低__
等高线凸向
低处的山脊连线
等高线凸向
__高处__的
山谷连线
一对山谷等
高线和一对山
脊等高线组成
多条等高线
__重叠__在一处
地形
山地山峰
盆地洼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峭壁陡崖
等高线图
地形
特征
四周__低__中部__高__
四周__高__中部__低__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部分
从山顶到山麓低凹部分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说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__外__侧,坡度向__外__侧降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__内__侧,坡度向__内__侧降低
山脊线也叫__分水__线
山谷线也叫__集水__线
鞍部是山谷线最__高__处、山脊线最__低__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凸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
中间__疏__,四周__密__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山地
__密集__
高,大于500米
坡度较__陡__,沟谷较深
丘陵
稀疏
较低,一般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坡度__平缓__
盆地
中间__疏__,四周__密__
无限制
四周__高__、中间__低__
平原
稀疏、平直
低,0~200米
平坦广阔
点的
类型
区位要求
水库
建设
坝址
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
点的
类型
区位要求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瞭望塔
一是要海拔较高,视线不受阻挡;二是视野的范围要大,距离要长
旅游
景点
①寺庙应建在地势较低的山麓或者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以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②宝塔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岗的脊线上,或者山麓的湖边,以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
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临时暴雨造成的泥石流爆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和滑坡造成的伤害;不能选在山顶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平坦的鞍部宿营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公路、
铁路线
①选线要求: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地质环境稳定的线路;②注意事项: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①线路尽可能短
②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尽量避免通过山脊、山脉、大河等
④考虑沿途城市利用
⑤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和季节变化大小
输油、输
气管线
①线路尽可能短
②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③气源地油气的产量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农业生
产布局
①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②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
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案,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章 第3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教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章 第3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教案,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章 第2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章 第2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