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20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热状况,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垂直分层
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___________。(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___________。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________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________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__________、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 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___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 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 ℃以上,但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答案 (1)对流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平流(3)高层大气 气温逐渐升高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大气所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4)C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2~3题。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3.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 C.③D.④答案 2.D 3.A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5.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 4.A 5.B
6.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答案 6.B 7.D
下图示意某一等压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8~9题。
8.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④或⑤ B.③或④C.⑥或⑦D.⑤或⑥9.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B>C>D。
(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方法技巧]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气压大小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甲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乙地。
(2019·天津一模)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法,可判断Q地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如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解析: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
4.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图表专攻(五)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2016·江苏卷·节选)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如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判断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解题指导]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 D
如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 m)。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A.PA>PC>PB B.PAPAD.PA=PC=PB
解析: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
(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解析: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
(3)C点近地面吹(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解析: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为东南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热状况,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考点二热力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反射作用,大气逆辐射,热状况,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8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劳动力,合理利用,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发展方向,耕作业,平坦开阔,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