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 课件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 课件练习题,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5-,-6-,考向一,考向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7-,-8-,-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3.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农业经济 、频繁的战争、 自然灾害 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 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 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 社会变革 、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典题研析(2016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思路分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区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临近三市;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区域间人口迁移量大小,主要看其经济差异(大)和文化背景差异(小)、人口基数(剩余劳动力)和迁移阻力等。
命题立意 本题虽然提供了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图,但需要将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转化到中国区域地图中,需要明确各个省区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对考生区域地理知识基础和区域认知素养要求较高。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区;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整合构建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①“两个变化”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②“三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①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②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即时训练(2018北京朝阳一模)近年来,离开“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几年的全网移动用户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 )A.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B.房地产价格较低C.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D.人均消费水平更高(2)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 )A.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B.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C.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D.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①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②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③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③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④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典题研析2〔2016江苏卷,28(2)(3)〕(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指出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及其其他地理原因。(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思路分析第(1)题,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可以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回答,其他地理条件还有交通条件、环境条件等。第(2)题,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回答。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诸多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内的融合与叠加,选取“候鸟式”养老主题,关注社会热点,思维层级分别对应“据图归纳—推断说明—评价论证”。设问开放,但又有所限定,在可测、可控的范围内有效地评价考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发展水平。答案 (1)气候条件: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其他地理原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等。(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对点训练2】(2018浙江嘉兴3月联考)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下图示意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地级市(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2)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B.宗教C.环境D.气候
典题研析(2013全国Ⅱ卷)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思路分析第(1)题,迁移人口数量由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总人口数量远低于四川,因此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与江苏基本一样,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
整合构建1.国际人口迁移
2.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即时训练(2018山东淄博12月摸底)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2讲 世界重要地区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5-,-6-,-7-,自然环境特征,-8-,社会经济特征,-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单元 第2讲 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 课件练习题,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相对一致,因地制宜,-4-,区域的特征,差异性,-5-,考向一,考向二,-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4单元 第2讲 环境管理 课件练习题,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环境管理的对象,-5-,-6-,-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