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1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1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练习题,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太行山脉,-5-,牧业区,生态环境,-6-,农业垦荒,伐木烧薪,-7-,农林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①范围: 以西、日月山以东、 以南、 以北。 ②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 发育,地表______(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形成基础)。
滑坡 塌陷 泥石流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 , 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 、工程建设(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 、营造宫殿、 、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轮荒 开矿
3.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策略。①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综合发展。 ②以 为中心:压缩 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 工作。 ③综合治理: 、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 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2)具体措施:工程措施( 、护坡、 )、农业技术措施、 措施相结合。
(3)模式: 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与治理典题研析(2018全国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思路分析第(1)题,
第(3)题,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2)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较短,故①错误;2天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相对比降水强度大,故②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③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④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
第(3)题,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覆盖坡面,因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毫米,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高现象,故C项错误。
整合构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
3.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图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5.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
(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
即时训练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地理问题及措施典题研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思路分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从降水、地下水位、土壤、多大风等角度分析“小老头树”形成的环境条件。第(2)题,属于“地理问题”类设问,要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建立思维链:环境恶劣→树木生长不良;树木耗水量大→与草本植物争水→水土保持功能减弱→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属于“地理措施”类问题,意在考查人地协调的地理素养。根据前面两题的分析,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环境条件出发,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适宜的生态措施)、人地协调(生态修复要减少人为干预,以自然恢复为主)。
命题立意 本题以黄土高原局部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对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思维建模1.分析思路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往往与“问题”结合在一起,解答时要先找出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找出对策。(1)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关系。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矛盾。(2)对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要从区域特征出发遵循“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见措施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如下表所示:
2.答题技巧区域发展中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它们所揭示出的最核心的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类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包括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瞄准问题,分析原因。对于措施类问题,在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是区域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如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人为原因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如长江中游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萎缩导致洪涝威胁加重。(2)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即时训练(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2)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课件练习题,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考点一世界地理概况,-5-,-6-,-7-,2七大洲地形,-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单元 第1讲 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课件练习题,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5-,-6-,区域的主要类型,-7-,区域的特征,-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3单元 第1讲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 课件练习题,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亚热带季风,南北辐射,-5-,-6-,水土流失,有色金属,退耕还湖,长江中上游,-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