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单元 第1讲 城市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单元 第1讲 城市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练习题,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5-,非农业,用地规模,-6-,迅速增加,大城市带,逆城市化,大城市,-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城市化与城乡景观
一、城市化的过程及其特点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2.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 市 增加及城市 扩大。通常以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大城市数量 , 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二、城市化的利弊1.有利影响: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合理利用 、节约用地以及保护 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2.不利影响:城市问题突出地表现为 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_____问题。 3.城市热岛(1)概念: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 ,而市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 温区。 (2)影响:近地面形成由 吹向 的热岛环流;市区降水比郊区 。 (3)应用:为减少大气污染,将 污染严重的工业、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郊区 城区
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1)概念:是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2)特点: 、多样性、 、相对稳定性。
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不同文化区乡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典题研析(2017江苏卷)(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①1985—2004年增多 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 ④2004—2013年减少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 ②工业化中期阶段 ③郊区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命题立意 本题以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为依托,考查城市内产业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阶段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图示曲线和图例信息进行计算,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利用所获信息判断城市化阶段,体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具体运用。答案 (1)AD (2)BC
整合构建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即时训练(2018广东百校联盟联考)纽约市是指纽约市区(包括曼哈顿等五个区)、纽约大都市郊区和周边33个县。1820年纽约市区人口为15.2万人;随着伊利运河、伊利铁路和哈德孙铁路的建成,1860年美国进口贸易的2/3,出口贸易的1/3均由纽约完成;到1870年,纽约市区人口达到了147.8万人。读纽约市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动早期纽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资源开发B.商业贸易C.改革政策D.工业化(2)下列关于纽约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始终增加B.市区人口始终增加C.1830—1930年人口主要迁入市区D.1930—2006年人口主要迁入市区(3)20世纪80年代纽约人口变化现象在我国还未普遍出现,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城区交通B.城市产业C.郊区环境D.收入水平
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纽约市区1820年人口只有15.2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贸易额增加,人口迅速增加,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说明商业贸易是其早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材料中没有提示资源开发、改革政策和工业化等相关信息。故选B项。第(2)题,结合纽约市人口变化图,1970年前后纽约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出现了下降,故A、B两项错;1830—1930年市区人口及市区人口占比始终上升,所以人口主要迁入市区,故C项正确;1950年以后,市区人口变化不大,D项错。第(3)题,从图文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纽约人口及市区人口占比均下降,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而郊区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较好,导致城区人口迁往周边的郊区和卫星城。结合我国的国情可知,我国郊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选C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题研析(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思路分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根据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为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然后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项。第(3)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命题立意 本题以“职住平衡”和“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为载体,在理解“职住平衡、职住比”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进而推断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对就业人群的影响,最后就“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导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该组题思维“链”的各节点(问题—影响—对策)环环相扣,对应的思维层级依次为描述、推理、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答案 (1)C (2)B (3)A
整合构建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2)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即时训练荷兰兰斯塔德地区中心是被称为“绿心”的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周围,城镇之间设置有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城市群。下图为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兰斯塔德地区城镇布局的优势是( )A.降低人口密度B.促进城市竞争C.减少交通成本D.分散城市职能(2)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心”经济水平 ②促进“绿心”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③增加土地供应量,推进“绿心”城市化进程 ④提供更多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典题研析(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思路分析据图可知,天津地域文化兼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特点,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沿河靠海、海运便利是各种文化元素在天津交融的主要原因。
命题立意 本题以天津文化景观为载体考查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突出对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答案 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 河海交汇(沿河靠海)
整合构建1.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2.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另外,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即时训练(2018河北邯郸一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3)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研析(2012山东卷)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思路分析第(1)题,要求答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点。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要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起步早晚等方面来回答。第(2)题,江苏省与贵州省相比,城市化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交通与经济区位、产业基础等差异明显的几个方面回答。
命题立意 该题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思维建模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示。
1.读图名,定主题根据图名确定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如图1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图2为某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表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中心与郊区人口密度的大小;图3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从图例看主要包括城区范围,交通运输点、线等要素的发展变化。
2.抓要素,看变化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某城市不同时期地理要素变化曲线图多以距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城市化要素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该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图2的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的要素,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如图3的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城镇数量、交通线路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
3.用原理,析特征根据图中城市化要素的发展变化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如图1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城市化速度较快。从图2可以看出,在城市发展初期,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外迅速减小;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在距市中心6~9千米附近形成人口密度最大的住宅区。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图3表达了某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A—初期阶段、B—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C—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带)。
即时训练(2018安徽蚌埠第二次教学质检)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下图显示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8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知识体系导学,劳动力,经济发展,逆城市化,问题表现,很不平衡,地理环境,生态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课件练习题,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课时作业十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27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3意义,2地区差异,关键能力能力突破,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2有利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