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原卷版).doc
    • 解析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解析版).doc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原卷版)第1页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原卷版)第2页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原卷版)第3页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解析版)第1页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解析版)第2页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实验探究-必刷卷,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实验探究-必刷卷解析版doc、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实验探究-必刷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05 实验探究

    1. 每年的冬季,流感疫情都会进入一个流行期。但由于人们接种了甲流疫苗后,甲型H7N9病毒不再是最占上风的毒株了。请分析回答问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__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 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动物/植物)细胞,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移动可将上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③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答案】
    ②   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不能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植物   右上   A   A
    【解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代谢和繁殖,因此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顺序应该是先有细胞,后有病毒,即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观点合理。
    (2)根据题意可知,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而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3)①图示细胞呈正方形,表示细胞结构外有一层细胞壁,因此确定该细胞为植物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物象是倒立的虚像,视野中观察物象在哪个位置,要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就将该装片往哪个位置移动,图中细胞在右上方,所以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0×40=400倍,故选:A。
    ③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由于是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因此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故选:A。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句描写了西湖的风光,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西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所有的清荷构成_____。
    (2)生活于西湖的微生物如一个细菌属于个体生命系统吗?_____。
    (3)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
    ①该细胞为原核细胞,它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_____区域。
    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如上图所示,实际的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填“左侧”或“右侧”)。
    (4)青蛙在繁殖季节里繁殖了无数只小青蛙,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_____。
    【答案】
    (1)群落;种群
    (2)属于
    (3)拟核;左侧
    (4)DNA
    3. 阜阳三中清颍湖中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如图1)。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阜阳三中高一生物兴趣小组对阜阳三中清颍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了物像如图2所示。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移动载玻片;  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c.转动转换器;  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动玻片的操作中,该同学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2)若阜阳三中清颍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河水中的蓝藻大量爆发会使阜阳三中清颍湖发生__________现象。
    (3)阜阳三中高一生物兴趣小组从湖水中取了一瓶水送到实验室,研究阜阳三中清颍湖的污染情况。他们检查所带回的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时,发现如下图所示的生物,请判断该种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答案】
    (1)acbd(或acdb);向左
    (2)水华
    (3)真核
    【解析】
    (1)使用高倍显微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之后的操作顺序应该是:移动载玻片,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目标(后两步骤可能同时进行),因此正确的顺序应是acbd或acdb;在移动载玻片时,往“像”的方向移动即可,①此时在视野的左方,即往左方移动载玻片。
    (2)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排放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人水体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淡水水体中藻类等大量繁殖,此现象称为水华。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图中明显观察到有细胞核,因此为真核细胞。  
    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禽流感病毒H7N9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某研究小组在培养甲型H7N9病毒时,应选用的培养基是:____(A、富集各种有机物的培养基;B、活鸡胚细胞),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②细菌的细胞结构(图1)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2)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

    【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⑦⑨;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  
    (2)①A;B;D ②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差异
    【解析】
    (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细胞生物,除了⑥⑧是病毒外其余的都是细胞生物,其中①②③⑨是原核生物,④⑤⑦是真核生物,故应是①②③④⑤⑦⑨。
    (2)①甲有细胞壁有核膜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最可能是植物,应是A洋葱。乙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无细胞壁最可能是动物,应是B兔子。丙无核膜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应是D蓝藻。蘑菇是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核,而洋葱表皮细胞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说明了细胞存在差异性。  
    5.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图D中的红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图A~D中可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
    【答案】
    (1)长度或宽度 
    (2)左上方;q 
    (3)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BC;核糖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B
    【解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或宽放大的倍数。
    (2)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需要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才能移至视野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3)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据图分析可知,A为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B是蓝藻,属于原核细胞的。C为植物细胞,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图D中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图A~D中可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B。
    6.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回答:
    (1)物质F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___;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的不同取决于________的不同;现有C若干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________个。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__;在人体内,物质E是指_______。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
    (5)若物质G具有免疫作用,则G可能是_____。
    【答案】
    (1)C、H、O;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2)R基;203
    (3)淀粉;糖原 
    (4)F
    (5)抗体
    【解析】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F表示脂肪,其组成元素只有C、H、O;H表示核酸,D是其基本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SARS病毒体内物质H为RNA,其彻底水解后得到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2)G为蛋白质,C为氨基酸,氨基酸不同取决于R基的不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生成水数=氨基酸数-链数,则氨基酸数为200+3=203。
    (3)小麦种子中主要能源物质E是淀粉,在人体内物质E是糖原。
    (4)由于脂肪是H含量多,O含量少,相同质量的淀粉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F脂肪。
    (5)识图分析可知,图中G为蛋白质,若物质G具有免疫作用,则G可能是抗体。
    7. (1)在“验证 DNA 和 RNA 的分别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浸到质量分数为 0.9 %的 NaCl 溶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用质量分数为 8 %的盐酸水解的目的是 ________我们用人口腔上皮细胞来做“验证 DNA 和 RNA 的分别实验”,也可以用植物细胞来做,但如果用植物细胞则要选择 ___________ 的细胞,是为了 ___________ 。
    (2)在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鉴定大豆组织蛋白质的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其用法是:____________。
    (3)黄豆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下表是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请据表回答:

    处理方法
    质量/g
    种子
    幼苗
    湿重
    直接称重
    160
    750
    干重
    70℃,72h
    138
    118
    灰分
    550℃,16h
    2
    2
    和种子相比,幼苗湿重增加,增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种子相比,幼苗干重减少,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分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维持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质中的 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无色(浅色);防止深色遮盖反应产生的颜色
    (2)斐林试剂;葡萄糖;先加入1ml的0.1g/mlNaOH,再加入4滴0.01g/mlCuSO4
    (3)水;有机物;无机盐
    【解析】
    (1)在“验证 DNA 和 RNA 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浸到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 溶液中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利于观察,该实验材料也可以用植物细胞来做,但如果用植物细胞则要选择浅颜色的细胞,是为了防止深颜色反应被遮蔽。
    (2)检测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可用该试剂检测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检测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的步骤是:先加入1ml的0.1g/mlNaOH,再加入4滴0.01g/mlCuSO4。
    (3)结合图表分析可知,幼苗的湿重与干重之差很大,且幼苗的干重小于种子的干重,说明幼苗湿重增加,增加的物质是水;幼苗和种子相比干重减少,原因是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所致;灰分是指植物燃烧后剩下是物质,种子和幼苗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到空中,故主要是无机盐。
    8. 油菜是生活中常见的油料作物。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1)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与糖类相比,脂肪在元素含量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因此等质量的脂肪要比糖类储存的能量多。
    (2)油菜等其他粮食作物的种子收获后必须晒干储存,否则容易发芽。风干的油菜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反之,种子萌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子除了可参与有机物的水解反应外,还具有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有些地方的农民喜欢将收获后的秸秆燃烧,留下灰烬肥田,灰烬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为证明成熟10天的油菜种子含有还原糖,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和B,依次向两支试管内注入2mL成熟10天的油菜种子匀浆和_____mL蒸馏水。
    第二步:向两支试管内分别注入1mL斐林试剂(将0.1g/mL NaOH溶液的甲液和0.05g/mL CuSO4溶液的乙液__________后再注入)。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第四步:观察结果。A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得出实验结论:成熟10天的油菜种子含有还原糖。
    (4)取图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III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组别是 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糖类含有的氢多而氧少
    (2)结合水;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无机盐
    (3)2;等量混合均匀;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甲和丙;甲产生紫色,丙显橘黄色
    【解析】
    (1)与糖类相比,脂肪在元素含量上的特点是比糖类含有的氢多而氧少。
    (2)风干的油菜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反之,种子萌发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子除了可参与有机物的水解反应外,还具有的作用有: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有些地方的农民喜欢将收获后的秸秆燃烧,留下灰烬肥田,灰烬的成分是无机盐。
    (3)第一步: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和B,依次向两支试管内注入2mL成熟10天的油菜种子匀浆和2mL蒸馏水。
    第二步:向两支试管内分别注入1mL斐林试剂(将0.1g/mL的NaOH溶液的甲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的乙液等量混合均匀)。
    第四步:观察结果。A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取图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III染液;因为35天时,淀粉已经分解完,不能与碘液发生反应,故能发生颜色反应的组别是甲和丙,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分别为​甲产生紫色,丙显橘黄色。  
    9. 以下几种符号代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请完成有关问题

    (1)以上物质在结构上的差别在于_______的不同。在不改变原蛋白质肽链的情况下,只需要改变其__________,就可改变该蛋白质的性质。
    (2)蛋白质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水解后的产物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某些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它们被称为____________。
    (3)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液中的蛋白质过多,则称蛋白尿。健康的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的蛋白尿。请你完成下面实验,验证你在某次剧烈活动后出现了蛋白尿。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上A、B号,然后向A加入2mL运动前的尿液,向B试管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两试管中分别先加入______________,在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摇匀后,静置观察。
    预测结果:A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R基;空间结构
    (2)肽键;;非必需氨基酸
    (3)①2mL(或等量)的剧烈运动后的尿液
    ②双缩脲试剂A液;4滴双缩脲试剂B液
    ③(几乎)未出现紫色;出现紫色变化
    【解析】
    (1)氨基酸种类的差异在于侧链R不同;在不改变原蛋白质肽链的情况下,只需要改变其空间结构,就可改变该蛋白质的性质。
    (2)蛋白质在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为肽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某些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它们被称为非必需氨基酸,由12种,人体不能合成的为必需氨基酸。
    (3)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剧烈活动后出现了蛋白尿,实验原理是;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极微量蛋白质,因此剧烈运动前的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可能呈现淡紫色,剧烈运动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因此可能会呈现深紫色;实验的自变量是尿液的来源,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和B,然后向A加入2mL运动前的尿液,向B试管加入2mL(或等量)的剧烈运动后的尿液;
    ②先向A、B两试管各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
    ③观察对比两试管的颜色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剧烈运动前的尿液(几乎)未出现紫色,剧烈运动后的尿液出现紫色变化。  
    10. 分析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事实1: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这表明无机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实2: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____________________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3:同一生物,代谢缓慢时,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会上升;代谢越旺盛时,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会下降。这表明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实3: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答案】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葡萄糖盐水;淡盐水
    (3)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O
    【解析】
    (1)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这表明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大量的消化液,包括水分和无机盐,同时吸收功能降低,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同时也要补充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故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3)事实3说明同一生物体在不同代谢状态下,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会发生变化,这表明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4)油料植物种子中脂肪的含量较高,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会转变为糖类,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氧含量较低,所以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1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均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1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________,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
    【答案】
    (1)①5滴蒸馏水
    ③取少量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配制成斐林试剂
    (2)①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不出现,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也出现,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3)有无乙醇;A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自变量是乙醇的有无,所以A试管加入5滴蒸馏水,B试管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因变量是蛋白质是否变性,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来判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淀粉水解,证明淀粉酶(蛋白质)没有变性,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淀粉没有水解,证明淀粉酶(蛋白质)已变性。
    (2)该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有两种可能性结论,无水乙醇能使淀粉酶变性或无水乙醇不能使淀粉酶变性,则有两种相应的结果: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不出现;或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也出现。
    (3)该实验中无水乙醇处理的一组是实验组,没有无水乙醇处理的一组是对照组。  
    12. I.某同学按下表所示进行有关实验。

    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III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西瓜汁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C
    豆浆
    X试剂
    Y现象
    根据观察的结果分析:
    (1)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的X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Y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II.无机物在细胞的正常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寒冬到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_______,增加抗逆能力。无机盐在机体中绝大多数以____形式存在。
    (2)为验证Mg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某同学进行了实验。甲组: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乙组:正常植物+缺Mg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生长情况。
    ①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预测:乙组叶片______________。
    ③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尚有可疑之处,其处理方式是向培养一段时间后的乙组加入适量的含Mg的化合物,观察乙组加入Mg前后生长状况与甲组的对比情况。其实验结果观察到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设置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I.(1)材料选择不对(不应该用西瓜汁液)
    (2)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II.(1)升高;离子 
    (2)甲组;变黄;乙组加入Mg后长势变好,与甲组基本一致;二次对照,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解析】
    I.
    (1) 由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砖红色沉淀,因此实验中的错误是材料选择不对,不应该用西瓜汁液(红色)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2)鉴定蛋白质的试剂选择双缩脲试剂,因此实验中的X试剂是双缩脲试剂,Y现象是紫色反应。
    II.
    (1)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寒冬到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增加抗逆能力。 无机盐在机体中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2)①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Mg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因此实验中自变量是Mg的有无,则对照组是甲组。 
     ② 实验结果预测:由于乙组缺乏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因此乙组叶片变黄。 
    ③ 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尚有可疑之处,其处理方式是往培养一段时间后的乙组加入适量的含Mg的化合物,观察乙组加入Mg前后的生长状况与甲组的对比情况。其实验结果观察到最有可能的是乙组加入Mg后长势变好,与甲组基本一致 。该同学设置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二次对照,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13. 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如图处理,根据P1、P2、P3、P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图中DNA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S1~S4、P1~P4)。
    (3)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__________部分。
    (4)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的是__________部分。
    (5)P2中的细胞器与下图的________相对应。具有单层膜的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6)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P3的棒状结构,一般需要利用________进行染色处理。
    【答案】
    (1)差速离心
    (2)P1;S1、S2、S3、P4
    (3)P2
    (4)S1、S2、P3
    (5)②;③④
    (6)健那绿染夜
    【解析】
    (1)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分析图示可知:第一支试管中是磨碎的植物细胞;第二支试管经过离心,P1中含有细胞壁、核物质沉淀物,S1中含有细胞质中的成分如细胞器和各种酶等;第三支试管将S1再离心,得到的沉淀P2中主要是叶绿体,上清液S2中有细胞质中的其他成分如核糖体和各种酶;第四支试管将S2进行离心,得到沉淀P3中的棒状颗粒主要是线粒体,上清液S3中是一些些酶和核糖体等其他的细胞器;第五支试管将S3进行离心,得到沉淀P4中的粒状小体主要是核糖体,S4中一主要是一些营养物质及酶等。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NA含量最多的是P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图中含有核糖体的有S1、S2、S3和P4,故图中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S1、S2、S3和P4中。
    (3)P2中的细胞器为叶绿体,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P2部分。
    (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的是S1、S2、P3部分。
    (5)P2中的细胞器为叶绿体,与图中的②对应,其生理功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①(线粒体)和②(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③(内质网)和④(高尔基体)为单层膜结构,⑤中心体无膜结构。
    (6)P3的棒状结构是线粒体,与图中的①对应,高倍镜下观察线粒体时,通常要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使其呈蓝绿色。  
    14.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如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其中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填标号),在上图中1上进行的化学反应叫____。
    (2)实验中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请判断图甲中的a、b、c三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
    ②请判断图乙中的d、e、f三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
    (3)细胞器膜、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以上实验也可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________,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
    (1)123456;2和4
    (2)脱水缩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3)核膜;细胞膜;相似(基本相同或大体相同)
    【解析】
    (1)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质X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1]核糖体→[2]内质网→[3]囊泡→[4]高尔基体→[5]囊泡→[6]细胞膜,其中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2]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在图中[1]核糖体上进行的化学反应叫脱水缩合。
    (2)含35S标记的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分泌蛋白最初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多肽,多肽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腔中进行初步的加工,然后内质网出芽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再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经胞吐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先增加后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大,且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综上分析并结合题意可知:
    ①图甲中的a、b、c三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图乙中的d、e、f三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3)细胞器膜与核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以上实验也可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基本相同或大体相同),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5.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把菠菜叶放进适当的溶液中进行研磨,将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后,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然后进行适当强度的离心分离,得到沉淀(沉淀A)。将此沉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可发现细胞核和一些由纤维素、果胶等构成的碎片组织(甲)。将其上清液的绿色部分进行较强的离心分离时,绿色部分几乎全部沉淀(沉淀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许多直径为几微米的细胞器(乙)。又把几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强的离心力进行分离时,可得沉淀(沉淀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许多球形或短棒状,内外有两层膜且膜向内折叠的细胞器(丙)。如继续进行强离心,可使上部的澄清液部分中的小微粒都得到沉淀,此沉淀(沉淀D)含有许多直径为0.2微米的致密小颗粒(丁)和由该颗粒所附着的膜(戊)构成的细胞器。
    (1)上述材料中,画线处甲~戊所表示的细胞结构名称分别是: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_,戊__________。
    (2)下面①~⑥是对上述沉淀A~D所含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请从①~⑥中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的括号内。
    ①与有氧呼吸有关,是“动力车间”
    ②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③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④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
    ⑤蛋白质加工、合成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沉淀A(     ),沉淀B(      ),沉淀C(      ),沉淀D(      )。
    【答案】
    (1)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    
    (2)②;④;①;③⑤
    【解析】
    (1)通过题意分析:甲为细胞壁,乙为叶绿体,丙为线粒体,丁为核糖体,戊为内质网。
    (2)根据题意:沉淀A为细胞核和细胞壁,沉淀B为叶绿体,沉淀C为线粒体,沉淀D为核糖体和内质网。所以,沉淀A②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沉淀B的功能是④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沉淀C为①与有氧呼吸有关,是“动力车间”;沉淀D为③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和⑤蛋白质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16. 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蒸馏水(清水)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科学家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上表数据显示,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1: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两个资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的成熟红细胞    除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    
    (3)  S/2
    (4)它们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细胞器膜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低(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不同;或细胞膜都含糖,而细胞器膜不含糖)
    (5)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1)提取纯净的细胞膜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因此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利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可以将其放入蒸馏水或清水中,由于渗透作用,细胞会吸水涨破。
    (3)动物细胞膜的结构为磷脂双分子层,即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是2层的,磷脂面积为S时,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S/2。
    (4)分析表格中生物膜的成分可知,细胞膜与细胞器膜中主要含有磷脂和蛋白质,主要区别是细胞器膜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低(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不同;或细胞膜都含糖,而细胞器膜不含糖)。
    (5)资料1:由题意可知,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
    资料2:由题意可知,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通过两则资料可以得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7.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1)该细胞中的[ ]___________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_______合成的车间。破坏[9]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结构)会使细胞中蛋內质合成过程不能发生。
    (2)图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_____(填序号)。正常情况下,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序号)。
    (3)该细胞适合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因为其中的[ ]___________中含有色素,易于观察。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结构8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4)与该细胞相比,老鼠肝细胞没有[_____](填序号)结构,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5内质网;脂质;核仁、染色质(体)
    (2)③④⑥⑨;③
    (3)4叶绿体;7高尔基体
    (4)2、4、8;基因不同
    【解析】
    (1)该细胞中的[5]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破坏核仁会使细胞中蛋內质合成过程不能发生。
    (2)图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⑥核糖体、⑨细胞核。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CO2,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③线粒体。
    (3)叶肉细胞的[4]叶绿体位于原生质层中,其中含有色素,易于观察,适于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7 ] 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2大液泡、4叶绿体、8细胞壁,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二者的遗传物质(基因)不同。  
    18. 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分析有关问题。
    (1)应选取人体哪种细胞做实验                                      (   )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你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实验步骤⑵以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   )
    A.静置          B.加热      C. 离心     D. 过滤
    (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表中数据均为质量分数%)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大鼠肝细胞膜
    59
    35
    2.9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微量
    线粒体外膜
    52
    48
    微量
    依据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线粒体双层膜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类似,但在线粒体内膜上_________的含量远远高于细胞膜,因为线粒体是细胞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膜上的多种______ 的参与。
    (6)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具有________的膜。细胞膜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一定的_______性。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___________模型。
    【答案】
    (1)D;因为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比其他三种细胞更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2)蒸馏水(清水);渗透
    (3)C
    (4)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细胞膜中含较多的糖类,而细胞器中只含微量的糖类
    (5)蛋白质;有氧呼吸;酶   
    (6)选择透性;流动;流动镶嵌
    【解析】
    (1)因为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比其他三种细胞更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所以常被用作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的实验材料。故选D。
    (2)通常先将红细胞放入蒸馏水或清水中,通过渗透作用使红细胞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进一步提纯细胞膜。
    (3)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的方法是离心,故选C。
    (4)从题中所给的表格可以看出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但细胞膜中含糖类较多。
    (5)线粒体双层膜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类似,但在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含量远远高于细胞膜,因为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膜上的多种酶的参与。
    (6)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细胞膜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流动镶嵌模型。
    19.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 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最终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是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将两个装片中的细胞分别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观察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X;质壁分离
    【解析】
    (1)图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漏斗外,而起始时漏斗内外液面一致,说明水分子的总移动趋势是从漏斗外进入漏斗内,故起始时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外的,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的时候,漏斗内的蔗糖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的,即S1>S2,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从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径大小控制物质进出;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靠能量和载体控制物质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够通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装置X能出现液面差,装置Y不能出现液面差。
    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选洁净的载玻片分别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能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被消除,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质壁分离。  
    20. 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_______。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_____(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_____。细胞处于该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_____ 。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有
    (2)紫色大液泡;A>B或A<B或A=B
    (3)①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解析】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处于动态平衡。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当A>B,细胞吸水,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状态;当A<B,细胞失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当A=B,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题图并不能确定细胞所处的状态,所以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的浓度)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说明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说明b侧浓度高于a侧,原因是蔗糖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但“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21. 某同学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 g·mL-1蔗糖溶液、1.0 mol·L-1KNO3溶液、清水;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取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________溶液中,乙组置于________溶液中;
    ②5 min后取出少量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显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③25 min后取出少量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显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同时将甲、乙两组剩余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清水中;
    ④10 min后(第35 min)取出少量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显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时间
    组别
    第5 min时
    第25 min时
    第35 min时
    甲组
    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质壁分离程度减小
    质壁分离复原
    乙组
    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质壁分离程度加大
    质壁分离复原
    说明:表中第25 min时的质壁分离程度与第5 min时相比减小或增加;第35 min时液泡体积为初始体积。
    (4)实验分析与探究。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两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出变化趋势)

    ②实验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
    ③第5~25 min时,两组实验质壁分离程度的变化出现差异,其原因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
    【答案】
    (2)①1.0mol·L-1KNO3;0.3 g·mL-1蔗糖
    (4)①如下图所示

    ②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③选择透过性
    【解析】
    (2)①根据第25 min时甲组、乙组的试验结果可知,甲组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乙组未复原,加入清水后才复原,故选取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1.0mol·L-1KNO3溶液中,乙组置于0.3 g·mL-1蔗糖溶液中;
    (4)①根据实验现象表格,可以画出如下曲线:

    ②水分子进出细胞不需要能量,可以依靠水通道蛋白,也可以不依靠,故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③甲组由于K+、NO3- 通过主动运输逐渐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上升,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叶片表皮细胞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故第5~25 min时,两组实验质壁分离程度的变化出现差异,其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2.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常选用30%的蔗糖溶液。下表为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完成的实验并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
    溶液浓度%
    质壁分离时间(s)
    质壁分离完全时间(s)
    质壁分离程度
    质壁分离复原时间(s)
    质壁分离复原程度
    <0.8
    不发生
    -
    不发生
    -
    0.9—1
    219
    497
    +
    >600
    +
    2
    46
    151
    ++
    205
    ++
    4
    20
    83
    ++++
    85
    ++++
    6
    15
    65
    ++++
    80
    +++
    8
    浓度>8%都发生质壁分离且
    所需时间都<13s
    45
    ++++
    浓度>8%都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0
    31
    ++++
    12
    26
    +++
    14
    20
    ++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据表推断,本实验最佳观察质壁分离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该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浓度约为____________。
    (3)溶液浓度小于0.8%时,钠离子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出细胞。从表中还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液泡中有紫色的花青素,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原生质层
    (2)2%-6%;0.8%-0.9%
    (3)能;NaCl溶液浓度越大,质壁分离时间和质壁分离完全时间越来越短,质壁分离程度则先变大后变小;NaCl溶液浓度大于8%时,细胞都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因是细胞外溶液浓度大,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解析】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液泡中有紫色的花青素,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据表中数据分析,NaCl溶液浓度在2%-6%,质壁分离程度较大,是最佳观察质壁分离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NaCl溶液浓度小于0.8%,不发生质壁分离,在NaCl溶液浓度为0.9%,开始发生质壁分离,故该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浓度约为0.8%-0.9%。
    (3)溶液浓度小于0.8%时,钠离子能进出细胞。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NaCl溶液浓度越大,质壁分离时间和质壁分离完全时间越来越短,质壁分离程度则先变大后变小;NaCl溶液浓度大于8%时,细胞都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因是细胞外溶液浓度大,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23.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问题:
    Ⅰ.某同学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试剂是质量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如图1,此时该细胞处于______状态,1中的液体称为______。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______的浓度______,______的伸缩性比细胞壁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若将此细胞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与图1相比,B值______,A值______。
    Ⅱ.有的同学想用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进行上述实验,设计如下:
    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图3中的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______。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
    Ⅰ、(1)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小于30%的蔗糖溶液)
    (2)细胞液;大;原生质层;大
    (3)增大;基本不变(或略微增大)
    Ⅱ、(1)①;胭脂红不能透过生物膜,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故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为红色,原生质层为无色
    (2)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解析】
    Ⅰ、(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如图1,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此时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1中的液体为外界溶液(浓度小于30%的蔗糖溶液)。
    (2)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当外界环境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大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3)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若将此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原生质层变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基本不变。
    Ⅱ、(1)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而原生质层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所以胭脂红是不能进入细胞内的。故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胭脂红,而液泡无色,为图3中的①。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有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24. 某学生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实验基本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的大小,观察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__   __的位置,以便与__      __(填写相关步骤的字母)进行对比。
    (2)请简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          __。
    (3)某学生在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是___      __。
    (4)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___   __。

    【答案】
    (1)原生质层;D(或D、F)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3)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或发生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4)D
    【解析】
    (1)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B步骤是对照组,与后续D(或D、F)对照。
    (2)C步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3)某学生在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或发生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4)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液泡为紫色,紫色变深,细胞质为无色,综上可知,D正确,ABC错误。
    25. 人们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从未停止过。分析下列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后,回答问题。实验一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二科学家利用小球藻悬液探究光合作用原料中氧原子的去向实验。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三个钟罩内幼苗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若要探究该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好选择______(填编号)装置,且需要对该装置做___________处理。
    (2)实验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法。将甲乙两组同时置于重组的光照条件下,甲组中小球藻细胞内首先利用18O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中能利用18O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均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再将其同时置于黑暗条件下,此时产生的气体A、B中含18O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A”“B”或“A、B”)
    【答案】
    (1)二氧化碳浓度;A>C>B;B;遮光
    (2)同位素标记;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线粒体;A、B
    【解析】
    (1)分析实验一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于A不密封,B、C密封,而且B中的Ba(OH)2溶液吸收玻璃钟罩内的二氧化碳,所以三个玻璃钟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小为A>C>B,由于幼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所以幼苗生长量的大小为A>C>B。若要探究该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由于B中的Ba(OH)2溶液吸收玻璃钟罩内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氧气的减少量来表示,最好所以最好选择B装置,且需要对该装置做遮光处理。
    (2)甲组中用18O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在小球藻细胞内二氧化碳在叶绿体基质中与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因此首先利用18O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乙组中用18O标记水中的氧,水在光反应阶段分解产生氧气和[H],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其次18O标记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所以乙组中能利用18O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甲装置中二氧化碳中氧在暗反应阶段最终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并置于黑暗条件下,此时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被18O标记葡萄糖分解产生18O标记丙酮酸,第二阶段18O标记丙酮酸分解产生18O标记二氧化碳,即产生的气体A为18O标记二氧化碳。乙装置中被18O标记水分子与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18O标记二氧化碳,即产生的B也为18O标记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气体A、B中都含有18O。  
    26. 图1为某藻类植物(真核生物)的色素层析结果示意图,图2为其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推测该藻类植物的颜色最可能接近________(填“黄”或“绿”)色。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成________。
    (2)图2中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可用于表示________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用光照强度相同的蓝紫光和黄光分别照射A组和B组,如图2所示,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量更多的是________(填“A”或“B”)组,其原因是________。如果改变图2中的温度和CO2浓度,试管中释放的气泡量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黄;ATP中的化学能;
    (2)净光合;A;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
    (1)根据图1的色素带得知: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的含量大大超过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含量,推知该藻类植物的颜色最可能接近黄色。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的光能参与了水的分解和ATP形成,故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2中会出现冒气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现象,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氧气量)是此藻类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后多出来的氧气,属于净光合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用光照强度相同的蓝紫光和黄光分别照射A组和B组,如图2所示,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量更多的是A组,其原因是A组用蓝紫光照射,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蓝紫光利用率高。光合作用有许多酶参与,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等条件影响;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少了CO2不能合成有机物;故如果改变图2中的温度和CO2浓度,试管中释放的气泡量会受到影响,原因是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7. 回答下列关于呼吸与光合有关问题:
    Ⅰ: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的________水,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
    (2)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____(左或右)移动。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一个装置,该装置的金属网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_,其他部分与原装置相同。
    Ⅱ: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株叶面积
    (cm2)
    总叶绿素
    (mg·g-1FM)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自然条件
    2860
    1.43
    15.04
    187
    弱光条件
    3730
    1.69
    4.68
    304
    (1)实验中需用___________提取叶绿素,再测定其含量。
    (2)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使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__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___________(CO2或O2)的利用能力。
    (3)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黄瓜植株株高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的_________,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则支持上述假设。
    【答案】
    Ⅰ(1)自由
    (2)左;浸透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后导致瓶内气压下降;无氧呼吸;     

    (3)煮熟的种子
    Ⅱ(1)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2)光照强度弱;ATP和[H];CO2
    (3)干重;高于
    【解析】

    (1)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的自由水,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
    (2)浸透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后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左移动。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瓶中的氧气已被消耗完全,种子的呼吸方式应是无氧呼吸,其反应式是。
    (3)在恒定的外界条件下,要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可设置一个对照试验,但需满足单一变量原则,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同种、数量相等、死的种子或煮熟的种子。

    (1)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2)实验组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由于光照强度小,使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作用。
    (3)若要验证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是否向茎分配增多,则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干重(即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若假设正确,则测定结果为实验组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高于对照组。
    28. 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1)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性,对福橘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福橘完整植株,由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
    (2)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实验观察,拍摄了两幅显微照片如下图a和b所示。

    ①福橘茎尖临时装片经过________、漂洗、________和________几个步骤制成。
    ②照片a和b中的福橘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和______期。
    ③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粒分裂,________________分开,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图a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结构)异常导致的。
    【答案】
    (1)全能;分裂;分化
    (2)①解离;染色;制片    ②中;后    ③姐妹染色单体;纺锤体 (丝)

    29.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诱导可以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这也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策略。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缺氧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的机理是________。
    (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________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这些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研究发现,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有助于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A)的供能机制的修复,其实验步骤及结果见下表。分析下表可知,表中①为________,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对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的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
    分组
    一组
    二组
    三组
    处理方式
    用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A进行培养
    用不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A进行培养
    用不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①________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
    A内线粒体量增加,ATP水平相对值为1.7
    A内线粒体量不变,ATP水平相对值为0.7
    细胞内线粒体量不变,ATP水平相对值为1.0
    【答案】
    (1)细胞坏死;缺氧导致脑细胞的有氧呼吸受阻,无法为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脑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2)增殖分化;相同
    (3)正常脑神经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可转移到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修复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加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使有氧呼吸产生更多ATP,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
    【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缺氧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的机理是缺氧导致脑细胞的有氧呼吸受阻,无法为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脑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这些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相同。
    (3)分析表格可知,根据前两组的处理方式,可知表中①为正常脑神经细胞,由三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用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其内线粒体量增加,ATP水平相对值也增加。因此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对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的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可转移到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修复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加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使有氧呼吸产生更多ATP,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

    30. 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下列三组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其繁殖速度较快。在相同培养液中,以图中的装置Ⅰ和Ⅱ(密封环境)分别培养相同品质和数量的小球藻。将两个装置都放在阳光下,一定时间后,观察装置Ⅰ和Ⅱ发生的变化。

    (1)比较B、C两试管中的小球藻的繁殖速度,可以发现______试管的繁殖速度较快,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如果用图中E试管和F试管敞开口培养小球藻,E试管用完全培养液,F试管用缺镁的营养液,研究光照强度对E、F两试管中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2)P点的坐标值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Q点小球藻释放的氧气量为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小于M时,限制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实验三: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一条小鱼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体密闭状态。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将玻璃容器用黑纸包裹遮光,在距玻璃容器 0.3 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给予光照1 h时(每换一次灯泡有一个间歇期,间歇期间足以使玻璃容器内的含氧量恢复到初始实验状态),其间用仪器记录该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浓度单位:g/m3)。遮光实验结束后,去掉黑纸,实施上述同样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下。

    15W
    20W
    25W
    30W
    35W
    40W
    45W
    遮光
    -10
    -10
    -10
    -10
    -10
    -10
    -10
    不遮光
    -6
    -4
    -2
    0
    +2
    +5
    +10
    (5)不遮光的容器在光照为25 W时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g/m3。
    (6)实验中黑纸包裹容器的作用是用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瓶产生CO2,D瓶产生乳酸时不产生CO2
    (2)在光照强度为零时,E试管内小球藻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
    (3)0;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4)光照强度
    (5)8
    (6)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解析】
    (1)CO2是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比较B、C两试管中的小球藻的繁殖速度,可以发现B试管的繁殖速度较快,其原因在于A瓶产生CO2,D瓶产生乳酸时不产生CO2。
    (2)P点的坐标值表示的意义是在光照强度为零时,E试管内小球藻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
    (3)Q点小球藻释放的氧气量为0,其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4)分析题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小于M时,限制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5)由表格中遮光条件可知,小球藻的呼吸速率为10 g/m3, 25 W不遮光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是-2,则产氧量=10+(-2)=8 g/m3。
    (6)测定呼吸作用强度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这样可以排除光合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黑纸包裹容器制造了黑暗环境,通过以氧气的消耗量为指标测定呼吸速率。  

    相关试卷

    【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 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考点05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这是一份【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 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考点05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文件包含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考点05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解析版doc、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考点05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B: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B,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期末测试卷B解析版doc、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期末测试卷B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A: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A,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期末测试卷A解析版doc、期末专题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高一上学期期末期末测试卷A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