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98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98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98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9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9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59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专题备考套卷
【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 垂直地带性,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垂直地带性解析版docx、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10垂直地带性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垂直地带性一、单选题(2021·河南开封·高二期末)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描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阔叶林带 D.冰川带2.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答案】1.B 2.D【分析】1.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从下到上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和冰川带。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草甸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档,水汽难以到达。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阿拉山口可以有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森林为针叶林,A错。山麓地带为荒漠,B错。此时有簇簇花草,说明为夏季,C错。水汽来自大西洋,D对。故选D。(2021·辽宁丹东·高二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山脉南北坡两侧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山脉可能是( )A.天山 B.秦岭 C.阴山 D.贺兰山4.有关该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比北坡低 B.北坡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C.北坡降水最低点海拔为1500m D.南坡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答案】3.A 4.D【分析】3.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知,图中显示的山脉南北坡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并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可看出该山脉同一海拔高度北坡降水量高于南坡,说明北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天山北坡受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影响,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A正确;秦岭和阴山都是南坡为迎风坡,BC错误;贺兰山东侧为迎风坡,D错误。故选A。4.天山北坡位于迎风坡和阴坡,雪线低,南坡雪线比北坡高,A错误;据图可看出,北坡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B错误;据图可知,北坡降水最低点为山麓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大约为800米,C错误;据图可看出南坡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D正确。故选D。(2021·重庆·高二期末)下图为“某山地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6.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东坡是的迎风坡 B.西坡较东坡雪线高C.山地西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030米 D.西坡较东坡森林植被丰富,林线较高【答案】5.C 6.D【分析】5.根据图中信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为350mm,属于半干旱地区,因此最可能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一般分布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为800mm 以上的湿润地区,A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般分布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为40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B错误。温带荒漠带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C。6.据图中信息判断,西坡降水量比东坡大,可知,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为背风坡,A错误。西坡的最热月气温比东坡低,因此西坡出现终年积雪的区域所处海拔比东坡低,即西坡较东坡雪线低,B错误。图中显示丙地海拔为2000米,夏季气温为19℃,根据“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计算可以得出,西坡夏季0℃出现在丙地以上3167米处,因此山地西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2000+3167=5167米,C错误。 西坡降水丰富且冬季气候温和,因此西坡较东坡森林植被丰富,林线较高,D正确。故选D。(2021·浙江杭州·高二期末)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赤道附近,近年来山顶冰川大量萎缩,预计20—30年后会消失殆尽。下图为肯尼亚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甲地植被是( )A.山地雨林 B.山地针叶林 C.热带荒漠 D.常绿硬叶林8.肯尼亚山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 )A.山顶昼夜温差变小 B.山坡白天谷风增强 C.山麓河流水量增加 D.竹林分布上限降低【答案】7.A 8.B【分析】7.山下的基带与周围自然带热带草原带相同,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草原带上部甲地出现高大的乔木山地雨林,雨林上部,气温降低,植被高度也随之降低,出现竹林,A正确。从草原不可能直接过渡到针叶林,B错误。当地降水较多,不可能从草原到荒漠到竹林,C错误。当地没有常绿硬叶林分布,不是地中海气候区,D错误。故选A。8.肯尼亚山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白天山坡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山谷风会增强,B正确。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山顶白天气温更高,晚上气温更低,昼夜温差变大,A错误。没有冰川融水,山麓河流水量减少,C错误。气温升高,竹林分布上线升高,D错误。故选B。(2021·北京延庆·高二期末)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甲表示的植被最可能是( )A.针阔叶混交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10.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答案】9.B 10.A【分析】9.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地位于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位于落叶阔叶林带以下,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热带雨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均不是亚热带基带植被类型,ACD错,故选B。10.根据图示可知,该山地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坡多森林植被;西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草原带或荒漠带,导致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差异,A正确;东西坡的热量、海拔、土壤等差异不大,不是主导因素。故选A。(2021·四川眉山·高二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单位:米)和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判断图中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12.该山地最可能是( )A.长白山 B.阴山 C.天山 D.贺兰山【答案】11.D 12.C【分析】11.读图可知,该山脉基带为荒漠带,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应为温度大陆性气候,D对。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错。温带季风气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带,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错。故选D。1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且海拔在5000米以上,应为天山,C正确;长白山、阴山、贺兰山海拔较低,大多在3000米以下,A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13.(2020·广东肇庆·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海拔7782米,垂直自然带谱之完整,为世界罕见。南迦巴瓦峰地区受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山地急剧上升,形成水平距离仅40千米,高差达7000米左右(南坡)和5000米左右(北坡)的高大山地,为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南迦巴瓦峰地区以29°37'51"N为中心地区。下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分布。(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山麓河谷准热带季雨林带的形成条件。(2)推测南迦巴瓦峰自然带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并做出合理解释。(3)南迦巴瓦峰北坡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上限高于南坡,分析其原因。(4)列举南迦巴瓦峰南坡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答案】(1)南迦巴瓦峰南坡所处纬度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有地形雨,气候温暖湿润;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候高温多雨,形成准热带季雨林带。(2)气温。南迦巴瓦峰自然带植被以森林和灌木丛为主,说明降水(湿度)因素的影响较小;各自然带所处的气候带不同,气温成为自然带垂直差异的主导因素。(3)南迦巴瓦峰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较好,需要水分较多的暗针叶林向较高海拔拓展。(4)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太阳能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分析】(1)本题考查非地带性规律,可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从位置看,南迦巴瓦峰南坡所处纬度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候温暖湿润;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气候高温多雨,形成准热带季雨林带。(2)气温。南迦巴瓦峰自然带植被以森林和灌木丛为主,说明水分差异较小,水分对自然带的差异影响不大;从自然带分布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气候带不同,说明气温成为自然带垂直差异的主导因素。(3)从图可知,南迦巴瓦峰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南北坡的水分差异不大,北坡水分条件较好,需要水分较多的暗针叶林向较高海拔拓展。(4)从自然带可知,该 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落差大,降水多,水能资源丰富;雪山、河谷、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一、单选题(2021·山东枣庄·高二期末)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南北过渡的属性。秦岭山脉的伏牛山近乎位于大巴山脉的神农架正北方向。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两山的南北坡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判断( )A.甲为神农架南坡 B.乙为伏牛山南坡C.丙为神农架北坡 D.丁为伏牛山北坡2.导致乙、丙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答案】1.A 2.C【分析】1.由材料“伏牛山近乎位于大巴山脉的神农架正北方向”可知,神农架纬度位置较伏牛山低;结合图例可读出,甲、乙基带为亚热带植被,丙丁基带为暖温带植被,可判断出甲、乙坡属于神农架,丙、丁两坡属于伏牛山;甲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说明甲坡热量条件好于乙坡,甲为神农架南坡,乙为神农架的北坡,A正确、B错;丙基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丁基带为暖温带落时阔叶林(含常绿成分)带,说明丁的热量条件较丙好,丙为伏牛山的北坡,丁为伏牛山南坡,C、D错。故选A。2.由第1小题可判断出,乙为神农架北坡,丙为伏牛山北坡,两坡都位于北坡,光照条件差别不大,A错;乙的热量条件优于丙坡,且海拔较丙坡高,热量的垂直差异更大,但自然带谱数较丙坡少,说明热带条件影响较小,B错;从图中看,乙坡山顶为山地暗针叶林带,而丙坡山顶为为灌丛矮曲林带,可推测出乙坡水分条件优于丙坡,乙、丙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正确;土壤对自然带谱影响较小,D错。故选C。(2021·江苏宿迁·高二期末)下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对应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四座山峰,自然带垂直分异最显著的是( )A.友谊峰 B.博格达峰 C.木孜塔格峰 D.珠穆朗玛峰4.关于图中四座山峰,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积雪冰川带的垂直高差最大 B.友谊峰所在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各峰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是因山峰海拔不同 D.图中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主要是受水分条件影响【答案】3.D 4.A【分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友谊峰、博格达峰、木孜塔格峰的基带都是荒漠带,雪线以下只有四个自然带;而珠穆朗玛峰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雪线以下有五个自然带,所以自然带垂直分异最显著的是珠穆朗玛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友谊峰雪线高度约为3000m,海拔高度为4374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1374m;博格达峰雪线高度约为4100m,海拔高度为5445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1345m;木孜塔格峰雪线高度约为4700m,海拔高度为6973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2273m;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约为5500m,海拔高度为8848.86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3348.86m,珠穆朗玛峰积雪冰川带的垂直高差最大,A正确。友谊峰所在地的基带为荒漠带,B错误。各峰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是因山峰纬度不同,C错误。图中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主要是受水分和热量条件影响,D错误。所以选A。(2021·天津一中高二期末)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A.落叶阔叶林带 B.荒漠带C.高山灌丛带 D.山地针叶林带6.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答案】5.A 6.B【分析】5.甲位于阴山山脉的草原带上部,山地针叶林带下部,对比选项应为落叶阔叶林带,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6.贺兰山的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形成山地针叶林带,而西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不能形成山地针叶林带,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2021·安徽·高二期末)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累积,形成常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成冰川。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等。青藏高原上的山地雪线一般在5500~6000米左右,下图为青藏高原南缘某山岭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山岭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及其成因合理的是( )A.北坡雪线较高,因为北坡坡度较陡,存雪量少B.南坡雪线较高,由于南坡气温较高,融雪量大C.北坡雪线较低,因为北坡为背风坡,降雪量小D.南坡雪线较低,由于南坡海拔较高,降雪量大8.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一致 D.波动升高【答案】7.A 8.B【分析】7.雪线高度差异与气温、降水量、坡度、坡向等因素有关。该山岭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受地形阻挡,南坡为迎风坡,降雪相对丰富,北坡为背风坡,降雪量相对较小,故南坡雪线较低、北坡雪线较高;且因“青藏高原上的山地雪线一般在5500~6000米左右”,该山岭5500米以上部分,北坡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储雪相对困难,存雪量相对较少,雪线较高,A选项正确。南坡雪线较低,B选项错误。北坡雪线较高,C选项错误。南坡雪线较低,是由于南坡降雪量大,但不是由于南坡海拔较高,D选项错误。故选A。8.因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故雪线高度逐渐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1·吉林吉林·一模)土壤是在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导致高黎贡山两坡棕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坡度 C.坡向 D.海拔10.怒江河谷亚热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A.从沿海向内陆 B.垂直分异C.赤道向两极 D.非地带性【答案】9.C 10.D【分析】9.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棕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异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差异,导致了棕壤分布下限的不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0.我国云南的怒江地区,受焚风的影响,降水少,形成了干热河谷,出现了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难以发育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于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分异、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与规律,ABC错误。所以选D。(2021·江苏连云港·高二期末)圆柏和云杉一般生长在不同的地形坡向上,圆柏主要分布在阳坡或半阳坡,云杉主要分布在阴坡或半阴坡。下图为祁连山东北坡局部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针叶林主要集中分布在2800-3200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12.据图可知( )A.灌木林比圆柏分布的上限更低 B.圆柏比云杉更耐旱C.云杉林面积占比最大的高度在3000-3200米 D.灌木林在各海拔皆有分布【答案】11.B 12.B【分析】11.影响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降水,地形和土壤不是主导因素,且相比于其他海拔而言,2800~3200米海拔范围的地形和土壤与其他海拔的差异不大,排除CD;祁连山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分条件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2800~3200米对东南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降水相对较多,有利于针叶林的生长,相比降水而言,热量不是主导因素,A错,B正确,故选B。12.读图可知,灌木林在海拔3800米上仍有分布,灌木林分布的上限比圆柏更高,A错;圆柏分布上限比云杉更高,且圆柏主要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光照较强,土壤蒸发较大,而云杉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由此可推测,圆柏比云杉更耐旱,B正确;云杉林在3000~3200米总面积较大,但该海拔高度范围面积占比并不是最大,读图可知,云杉林面积占比最大的高度在2800~3000米,C错;读图可知,在海拔2600~2800米无灌木林分布,D错。故选B。二、综合题13.(2021·山东滨州·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垫状点地梅是分布于高寒区域的一种贴伏于地面生长的喜光类植物。某研究小组对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的垫状点地梅分布区域进行了考察,发现垫状点地梅只分布在海拔4500~5200米的坡面上,并发现在海拔4600~4700米处,高山草甸发育较好,海拔5200米以上是高山流石滩。下图分别是念青唐吉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景观图,气温、降水随海拔变化图,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1)描述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的分布特点。(2)从不同海拔的水热组合状况,说明垫状点地梅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海拔4900~5200米范围内分布差异的原因。(3)分析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海拔4600~4700米垫状点地梅几乎没有分布的原因。【答案】(1)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海拔4760~5200米处;海拔4900米处分布最广;在海按4500米处零星(少量)分布(海拔4600~4700米几乎没有分布)。(2)海拔4900米附近,水热条件适宜垫状点地梅的生长,分布较多;海拔4900米以上,由于气温的下降,虽然降水仍在增加,但低温限制了垫状点地梅的生长,分布较少。(3)垫状点地梅植株矮小。在海拔4600~4700米范围内,植株较高的高山草甸发育好,遮光效果明显,不利于垫状点地梅的生长。【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垫状点地梅在海拔4900米附近植物密度最高。分布最广,集中分布在4760~5200米处。低海拔地区几乎没有,除了4500米处有零星分布。(2)垫状点地梅是分布于高寒区域的一种贴伏于地面生长的喜光类植物,海拔4900米以上,海拔较高,虽然降水在增加(但垫状点地梅喜光,降水增加,光照减弱),但是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宜垫状点地梅的生长。(3)海拔4600~4700米处,高山草甸发育较好——垫状点地梅是分布于高寒区域的一种贴伏于地面生长的喜光类植物,垫状点地梅贴服于地面生长,高山草甸的分布遮挡了点地梅的光照,阻碍了它的生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9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9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版docx、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9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7 海—气相互作用,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7海气相互作用解析版docx、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7海气相互作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6 世界洋流,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6世界洋流解析版docx、期末专题复习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备考专题06世界洋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