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6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7页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虚词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45页。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1.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②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③怅恨久之。
    之2.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1.连词,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5.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代词,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②复前行,欲穷其林。(那里)③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
    (3)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一定”“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真无马耶? 可译作:“难道”②其真不知马也。 可译为:大概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译为“恐怕”。④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译为“一定”。
    1.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
    1.介词:表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等,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在”“向”“到”“从”“跟” “对”“给”等。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译文:我将长久地被见过大世面、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译文:我不能拿着整个的吴国的土地,以及十万的大军,还被人制约着。
    4.介词,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也可不译。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2.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①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②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3.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4.表顺接时,相当于“而”;如: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5.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如:以伤先帝之明——以致6.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4.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1)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陈述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例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可译为“在这(那)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可译为“从这(那)里”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如: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3)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4)指示代词,与“虽”组合,可译为“虽然这样”“虽然如此”。如: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5)指示代词,与“后”组合,“然后”表示承接。可译为“这样以后”“这样以后才”。比如:①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6)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意为既然,那么(就)”。比如: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作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向”“对”)③愿为市鞍马(wèi,“替”)④为报倾城随太守。(wèi,“为了”)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③为宫室、器皿。(雕刻)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
    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副词(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相关课件

    课内重点文言虚词梳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课内重点文言虚词梳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虚词名目,解析C把用,表假设即使,拓展巩固,代“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及时巩固,素养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练重点文言虚词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练重点文言虚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这件事,人称代词他指男子,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动词去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