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原卷版)(选择性必修2).doc
    • 解析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解析版)(选择性必修2).doc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原卷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原卷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原卷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解析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解析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解析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群落及其演替解析版选择性必修2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2群落及其演替原卷版选择性必修2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 群落及其演替

    重难点索引:
    1.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3.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4.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1: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例1.(2021·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A.水体中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植物a、c降低水体中N、P含量的效果较佳
    C.投放植物后,该水体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保持不变
    D.投放植物后,不会改变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C
    【解析】A、生活在同一水体中的植物由于光合作用而互相争夺阳光,据此可知,水体中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A正确;B、浮水植物a和c,其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和P的吸收量都相对较高,因而有利于净化水体,B正确;C、投放植物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该水体中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C错误;D、投放的植物是当地原有的植物,因此,尽管投放植物也不会改变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C。
    例2.(2021·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期中)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鸭舌草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B.水生花的种群密度能准确反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水稻和杂草互为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A、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A正确;B、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反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通过年龄组成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C、看福寿螺一组图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日均密度增长率与增长率呈正相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水稻和杂草都是绿色植物,都需要水分、无机盐、光照等条件,所以互为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B。
    重点2:群落的空间结构


    1.生物群落的结构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2.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3.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例3.(2021·安徽黄山·高二期末)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公顷)
    占比(%)
    密度(株/公顷)
    占比(%)
    密度(株/公顷)
    占比(%)
    胡桃揪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胡桃楸、白桦和红松3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
    C.该地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等条件有关
    D.在自然演替情况下,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答案】C
    【解析】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大、幼年树比例为0,故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白桦种群中的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所占比例相当,故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红松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小、幼年树比例较大,故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056+307+60=1423株/公顷,B正确;C、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不同,这是由于地形的变化而引起的植被分布不同,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由于红松较高大,与白桦树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所以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D正确。故选C。
    例4.(2021·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应选用标志重捕法
    B.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青海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C
    【解析】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B、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C、青海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是由于地行不同引起的,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属于同种生物,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C。
    重点3: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
    (1)表现: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举例:
    ①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②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
    2.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研究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例5.(2021·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高二期中)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不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答案】B
    【解析】A、根据生态位的概念可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在该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D正确。故选B。
    例6.(2021·河南·高二月考)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据图所知,物种x与物种y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物种x因生态位较物种y小,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
    C.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环境中都有相似种类的生物
    D.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A、物种x与物种y因为生态位重叠,所以它们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A错误;B、物种x因生态位较物种y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B错误;C、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C错误;D、生态位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D正确。故选D。
    重点4: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
    2.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影响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
    4.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最终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7.(2021·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三中高二月考)下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和图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A
    【解析】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C、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正确;D、人类的砍伐森林、植树造林等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因此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故选A。
    例8.(2021·内蒙古赤峰·高二期末)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B
    【解析】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一定经历苔藓阶段,B错误;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即群落演替向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如干旱)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即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故选B。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高二月考)栽培番茄含有来自野生番茄的 Mi1 抗虫基因,它使番茄产生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根部)、长管蚜和烟粉虱三种害虫的抗性。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
    A.三种害虫与番茄之间协同进化,所以害虫和番茄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B.Mi1 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C.能在含 Mi1 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长的长管蚜和烟粉虱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D.长期种植含 Mi1 基因的番茄,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答案】C
    【解析】A、三种害虫与番茄之间的寄生关系使它们各有进化,促进了它们的共同进化,A错误;B、Mi1抗虫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C、由于选择的作用,所以能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长的长管蚜和烟粉虱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C正确;D、由于生物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所以,土壤中根结线虫可能会出现适应Mi1抗虫基因的个体,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多,D错误。故选C。
    2. (202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期末)下图是某群落中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甲乙两种生物在垂直结构的空间分层中位于同一层面中
    B.两种生物在种群数量上的变化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C.若除掉群落中的乙种生物,甲种生物将按“J”型曲线增长
    D.甲种群处于图中B点时期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不一定分布在同一层面中,例如鹰捕食兔子,A错误;B、甲乙两种生物是食物链中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着反馈调节,B正确;C、虽然甲种群是被捕食者,但在群落中影响甲种群数量的因素不仅只有其捕食者,还有其它因素,故即使除掉群落中的乙种生物,甲种生物也不会按“J”型曲线增长,C错误;D、由于甲乙两种群是捕食关系,甲群中易被捕食的是老弱个体,所以B点时期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增长型,D错误。故选B。
    3.(2021·重庆八中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对其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C.达尔文的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A、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B、“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浪费,B正确;C、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确实是某种刺激引起的,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C正确;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采用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D正确。故选A。
    4.(2021·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高二月考)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的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近邻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60天后测定植株干重并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处理值/对照值-1,对照值来自未用水提液处理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 B.在薇甘菊种内存在化感抑制作用
    C.鸡矢藤对其他种生长均表现为抑制 D.化感作用不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答案】A
    【解析】A、从第③组实验结果可知,鸡矢藤叶水提液均降低3种幼苗的化感作用,说明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A正确;B、从第①②组可知,当受体为薇甘菊时,Mm组的化感作用约为0.6;当受体为葛藤时,Mm组的化感作用为0.5,说明薇甘菊叶水提液对薇甘菊的化感作用有促进效果,B错误;C、对比①②组,鸡矢藤对薇甘菊表现为抑制,对葛藤表现为促进,C错误;D、从实验可以观察到,化感作用对不同生物的影响不同。因此,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组成,D错误。故选A。
    5.(2021·江西·丰城九中高二期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鸠占鹊巢”、“鹬蚌相争”等生物之间分别属于哪种关系?( )
    A.寄生、竞争、捕食 B.寄生、竞争、竞争
    C.共生、捕食、竞争 D.捕食、竞争、捕食
    【答案】D
    【解析】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鸠占鹊巢”,指的是红脚隼经常强占喜鹊的巢,二者之间时竞争的关系;“鹬蚌相争”中鹬以蚌为食,体现捕食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2021·河南·高二期末)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是单独培养还是混合培养,甲藻的增长方式都是“S”型
    B.甲藻和乙藻具有竞争关系,而且竞争力明显有悬殊
    C.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大于1.0×106个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D.如果起始数量相等且营养条件相同,甲藻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K值相同
    【答案】D
    【解析】A、从图中的曲线形状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独培养还是混合培养,甲藻的增长方式都是“S”型,A正确;B、甲藻和乙藻具有竞争关系,混合培养时,甲藻种群数量上升,乙藻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甲藻的竞争力明显大于乙藻,B正确;C、甲藻数量为个时正好是K/2,增长速率最大,大于该数值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C正确;D、由于混合培养时甲藻和乙藻都消耗营养物质,所以甲藻单独培养的K值大于混合培养,D错误。故选D。
    7.(2021·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答案】A
    【解析】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这属于种群的特征,并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B、群落的结构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季节性,B正确;C、淡水中的藻类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藻类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C正确;D、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故选A。
    8.(2021·江西吉安·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目
    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C.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丰富度统计
    D.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中小动物组成一般不相同
    【答案】C
    【解析】A、土壤小动物的类型不同,活动时间不同,故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目,A正确;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消毒和麻醉,B正确;C、用黑光灯诱捕法只能诱捕到趋光昆虫,而不能对土壤小动物进行诱捕统计丰富度,C错误;D、群落演替不同阶段,地表的植被不同,生活的土壤中小动物组成也不相同,D正确。故选C。
    9.(2021·山西怀仁·高二期末)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临时装片中的藓类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
    B.“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液泡颜色会加深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可用诱虫器采集土壤样品中的小动物
    【答案】C
    【解析】A、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正确;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水分渗透出液泡,色素不会出液泡,液泡颜色会加深,B正确;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将淀粉和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以保证酶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C错误;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因为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可用诱虫器采集土壤样品中的小动物,然后对采集的小动物进行分类、统计,D正确。故选C。
    10.(2021·福建·三明一中高二月考)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
    B.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答案】C
    【解析】A、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定存在竞争,A正确;B、森林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故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正确;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不是垂直结构,C 错误;D、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不同植物分层情况更复杂,由于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故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正确。故选C。
    11.(2021·山东·莱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果园中高湿度、低风速、弱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在某大型果园中进行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菇和果树的生态位是指它们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
    B.物种组成是该群落区别与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
    C.光照、水分等资源不均匀分布使该果园的种群呈镶嵌分布
    D.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提高了对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A
    【解析】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所以草菇和果树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只是生态位的一方面,A错误;B、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B正确;C、水平结构是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所以光照、水分等资源不均匀分布使该果园的种群呈镶嵌分布,C正确;D、果树(生产者)和草菇(真菌、分解者)的间种提高了对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A。
    12.(2021·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月考)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生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
    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C.森林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但无阴生植物
    【答案】D
    【解析】A、荒漠中水分短缺,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A正确;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B正确;C、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C正确;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也有阴生植物,如三七、人参、黄连等,D错误。故选D。
    13.(2021·江西省南城一中高二期中)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故选A。
    14.(2021·安徽黄山·高二期末)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D
    【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15.(2021·河南·高二期末)在人肠道中约有1.5kg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鞭毛虫)、病毒等,其中部分菌群是中性的,对人体既无害也无益。肠道中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活动诱导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与宿主达成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肠道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关联构成了肠道生态系统
    B.中性菌群可与有害细菌竞争资源,防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
    C.肠道微生物与人的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
    D.肠道中的细菌是一个种群,肠道中的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B
    【解析】A、肠道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关联构成了群落,A错误;B、中性菌群可与有害细菌竞争资源,达到一定的平衡,防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B正确;C、肠道微生物与人之间没有捕食关系,C错误;D、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细菌是一类微生物,肠道中的细菌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B。
    16.(2021·内蒙古赤峰·高二期末)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B.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
    C.图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
    D.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该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A、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因此乙图中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A错误;B、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d,B正确;C、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猎物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则猎物用N表示,捕食者用P表示,且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P2,C错误;D、甲图模型是对种群的数量进行的统计,描绘曲线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属于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每空2分,共52分)

    17.(2021·河北·正定中学高二月考)滹沱河水系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等功能,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沿河的景区内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景区中的某种植物由近水边到陆地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
    (3)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使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不属于 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可得分)
    (3)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分析】(1)某种植物由近水边到陆地沿地表随机分布,由于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这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3)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使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还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8.如图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某森林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曲线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形,若图中t3时植食性昆虫数量约有6000只,则t1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_只,P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
    (2)假如该种昆虫是蚜虫,则调查该昆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
    (3)该树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能够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树林曾经被人类过度砍伐,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明,人类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人类加以保护,使得该森林群落丰富度重新升高,那么群落的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该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
    【答案】(1) S 3000 增长型
    (2)样方法
    (3) 环境资源利用率 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次生
    【分析】(1)据图“t0→t1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增大,t1→t3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减小”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值(6000只);则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值=3000只;P点时种群数量还在增加,该种群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
    (2)蚜虫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
    (3)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类保护森林,使得森林群落丰富度升高,这种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9.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 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J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波动 80 偏高
    【解析】(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表示种群呈“J”形增长,该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才会出现。
    (2)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表示种群呈“S”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再变小最后为0,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
    (3)题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
    (4)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40×30)÷15=80只,由于调查是在1hm2范围内进行的,因此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20.(2021·广东茂名·高二期末)下面是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草原所做的一些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草原类型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植物总种数
    168
    106
    82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100
    938
    201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6.0
    50.1
    80.0
    (1)三个草原中,推测动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可以看出,草原类型___________的环境干旱缺水更为严重。
    (2)通过表中的平均产量并不能得出三个生态系统总产量的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对草原进行适度放牧,对植物总种数的增加___________,做出这种判断是基于“___________”(填一种理论名称)。
    【答案】1 类型1的植物总种数最多,能为动物提供更多类型的食物(及栖息条件) 3 不同草原的总面积未知 有利 收割理论
    【解析】(1)植物种类多,为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就多,还可能提供更多的栖息条件,从表中可以看出,类型1的植物总种数最多,所以动物物种丰富度最高。从表中可以看出,类型3的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最大,说明其环境干旱缺水更为严重,不能适合干旱环境的植物被淘汰,这样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会提高;
    (2)类型1草原的平均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与总面积的乘积为总产量,由于三种类型的草原总面积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总产量;
    (3)根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牲畜(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相关试卷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4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4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4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4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3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2章):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3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2章),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3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2章解析版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3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2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 (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 (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