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单选题1.(2020·北京)银西高铁(银川-西安北)途经陕甘宁三省区。经过7个月的铺轨作业,陕西段于2020年6月顺利完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段铁路( ) A.铺轨期间,西安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B.位于温带,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
C.穿越秦岭山地,容易受到滑坡影响
D.途经黄河流域下游,多桥梁隧道(2)银西高铁开通后,将( ) A.用于陕甘宁三省区大宗货物运输
B.带动新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
C.丰富陇西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
D.改变沿线农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答案】 (1)B
(2)B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经过7个月的铺轨作业,陕西段于2020年6月顺利完工”可知,铺轨作业的时间大致介于2009年12月~2020年6月,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西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A错;银西高铁途经陕甘宁三省区,位于温带,地处地势的第二级阶梯,B正确;银西高铁连接银川和西安北,并没有穿越秦岭山地,也没有途经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且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地势起伏小,隧道少),CD错。故答案为:B。(2)高铁主要用于客运而非货运,所以并不会用于陕甘宁三省区大宗货物的运输,A错;随着高铁的开通,高铁沿线的交通条件改善,会带动新建站点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B正确;交通线路的建设和通车,会提高区域的可进入性,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并不会丰富某一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C错;交通属于社会经济条件的范畴,该高铁的通车不会改变沿线农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D错。故答案为:B。
【点评】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对城市的影响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会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人口分
布和迁移的影响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分布的密度就要大些。例如我国东部人口分布的密度比西部大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各种阻碍,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2.(2020·天津)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2)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答案】 (1)D
(2)C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由于图片信息不全,解析后续更新,敬请期待。(2)由于图片信息不全,解析后续更新,敬请期待。
【点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3.(2018·海南)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2)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答案】 (1)D
(2)A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海口约位于东经110度,当海口正午时,0时位于西经70度,所以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即进入1月1日的范围为西经70度向东至180度,跨度达250度多于地球总面积的2/3。D正确。
(2)三亚位于海口西南,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越向南昼越长。A正确。
故答案为:(1)D (2)A【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为自然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设定的界线,理论上为180度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起向东至180度经线止。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夏至达一年中昼最长,南半球与之相反;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之相反;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冬至达一年中昼最长,北半球与之相反;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与之相反。4.(2018·江苏)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B.新
C.苏
D.赣【答案】 (1)D
(2)B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
(2)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D (2)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属于对地理原理的应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5.(2017·新课标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2)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答案】 (1)A
(2)B 【考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及北亚 【解析】【分析】(1)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而且最佳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积雪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2)题中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选B选项。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期没有日出,不会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该地冷空气向南移动,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点评】考查区域地理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然后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排除错误选项。6.(2017·江苏)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2)该日悉尼和广州( )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 (1)C
(2)A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起飞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2)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该日悉尼和广州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考查】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光照图的判读。7.(2017·北京)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2)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3)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答案】 (1)B
(2)A
(3)C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中国的地形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2)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3)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该区域为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受冰雪融水影响,流量大;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北京白昼比上海长;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二、综合题8.(2019·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云南省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的气温统计图。图3为图1中甲地与我国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的年变化示意图。材料二:橡胶原产于赤道雨林地区。橡胶树抗风能力差,18℃是其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低于5C时会受低温危害。我国橡胶生产集中在云南、海南、广东三省。云南是橡胶园面积和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材料三: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铜矿一百多处,铜矿的平均品位(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0.98%。铜业生产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大型铜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铜冶炼城市。(1)分析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区位条件。 (2)泥石流是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铜矿开采中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指出铜矿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 (3)分折我国云南省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自然原因,说明影响云南橡胶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4)计算该中学的纬度,说出P至Q时段甲地与该中学直立物正午日影的朝向及长短变化。 【答案】 (1)接近铜矿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铁路或公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利用城市的劳动力、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等。
(2)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
(3)原因:纬度低,光照和热量资源丰富;受北部高原、山地阻挡,冬季不受寒潮影响;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夏秋季不受台风影响。不利气候条件:1月和12月温度低,橡胶树不能正常生长;1月和12月极端低温会造成低温冻害
(4)20°N;甲地:影子朝北,由短变长;该中学:影子朝南,由长变短。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解析】【分析】解:(1)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条件主要从原料、交通及能源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云南省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布局大型铜冶炼厂接近铜矿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铁路或公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利用城市的劳动力、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2)铜矿区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主要从破坏植被、废渣等角度考虑。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源。(3)云南省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自然原因主要结合橡胶生长习性从气候角度分析。云南省纬度低,光照和热量资源丰富;受北部高原、山地阻挡,冬季不受寒潮影响;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夏秋季不受台风影响,所以有利于橡胶种植。不利条件主要从低温方面考虑,1月和12月温度低,橡胶树不能正常生长;1月和12月极端低温会造成低温冻害。(4)读下图可知,该地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部分时间差值相等,只有很短时间差值较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条纬线以南地区时,差值相等,当夏至日二者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最小,计算可得,该地纬度为20°N。二者差值最小时为夏至日,及P以前为春分到夏至,P-Q为夏至日以后的变化,则正午影子朝北,影子逐渐变长,而该中学物影朝南,由长变短。 【点评】⑴传统生产方式的集聚 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了便于生产协作,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积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⑵新兴产业的集聚 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为了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获取规模效益,扩大自身的影响,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高新技术工业区。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
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9.(2018·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打造新型能源基地。2015年底,该省太阳能和风能电力装机总量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11%。左图为山西省略图。右上图为山西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支柱工业变化示意图。材料二:太原某企业过去向美国出口普通钢材,近年来该企业研发出超薄钢材,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交货周期短,主要用于高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对美国出口。材料三:右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落位置年内变化示意图。α为左图中甲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1)说出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这种特点带来的主要问题。 (2)有专家认为山西省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难以取代火力发电,请说明理由。 (3)该企业产品升级后向美国出口钢材,推断运输方式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4)计算甲地P、Q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比较这两日日出地方时数值的大小,并指出Q日晨线过该地的走向。 【答案】 (1)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工业门类增多。影响:煤炭等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较低。
(2)山西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不丰富;风能、太阳能电力生产波动性较大;风能、太阳能发电成本高。
(3)运输方式:由海运转变为空运。理由:普通钢材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宜采用廉价的海运;超薄钢材体积、重量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宜空运;市场需求时效性强,适空运。
(4)47°; P日大于Q日;西北—东南走向。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解析】【分析】解:(1)由材料可知,山西工业类型包括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这些工业类型均为重工业,且随着时间推移,该地工业类型逐渐增多。重工业一般耗能多,环境污染较大,且经济效益相对较低。(2)该题考查山西发展太阳能、风能的不利条件,可结合山西地理环境特征,从太阳能风能数量、波动性、发电成本等方面分析。(3)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山西过去主要生产普通钢,普通钢材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适合采用海运;空运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该地转型升级后主要生产附加值较高超薄钢材,其体积、重量小,适合采用空运。(4)日落时太阳在偏西或正西方向,面向日落方向时,图中P位置为西南方向、Q位置为西北方向,根据其位置可知P、Q两日分别为冬至日和夏至日,P日该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日出最晚,Q日该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日出最早,因此日出时地方时数值P大于Q。Q日为夏至日,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长越长,晨线为昼半球,因此晨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该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之差的余角,P、Q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 【点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铁路造价高,占地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很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大量流体货物。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2讲 旅游地理(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