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9讲 全球气候和气候类型(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82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9讲 全球气候和气候类型(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82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9讲 全球气候和气候类型(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82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9讲 全球气候和气候类型(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9讲 全球气候和气候类型(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图文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9讲 全球气候和气候类型一、单选题1.(2018·浙江选考)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 (1)B
(2)D 【考点】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2)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点评】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2018·江苏)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答案】 (1)C
(2)B 【考点】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
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
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D错误。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1)C (2)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气候特征,季风环流。属于对南亚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考查。掌握季风环流是解答问题的关键。3.(2021·浙江)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 (1)C
(2)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知,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C符合题意。
(2)A.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不符合题意。
B.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符合题意。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不符合题意。
D.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地中海沿岸为夏季,夏季炎热干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二、综合题4.(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答案】 (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考点】气候类型及其判断,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农业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W、7-8°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2)可可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结合图3,中幼苗期农事活动、结果期农事活动可知,可可和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期可以为幼苗提供荫蔽环境,利于幼苗生长;可可、谷物生产忙季、闲季基本错开,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3)据图3分析,每年9月至次年1月,是结果收获的大季,此时降水较多,是雨季,“可可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可可收获应该及时晾晒加工,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农忙主要在其湿季,每年9月至次年1月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应该进入干季,是农闲季节,此时有大量劳动力闲置。
【点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典型地区在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其形成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5.(2019·浙江会考)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国是亚洲________(填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北部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图示地区气候类型多样,但以________气候为主;降水量在东西方向上差异很大,表现在自然带上①地为________带,②地为________带,③地为________带。 (4)从气候角度,分别说明图中甲国水、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1)耕地;水稻
(2)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3)热带季风;荒漠(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4)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水过多,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水不足,易造成旱灾。 【考点】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内力作用与地貌,气候类型及其判断,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解析】【分析】(1)根据是哦主要过的轮廓特征可知,甲国是印度,该国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典型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区,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
(2)印度北部处于喜马拉雅山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动活跃,多地震。
(3)由图可知,图中区域处于南亚地区,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其西部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图中①地处于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其影响降水少,终年高温,形成热带荒漠带;②地降水较①地多,形成热带草原带,③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处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4)影响印度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西南季风的异常是导致印度方式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西南季风来得早、势力强的年份,雨水过多,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晚、势力弱的年份,雨水不足,易造成旱灾。
【点评】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大。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的稻田,但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包括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数影响)。
三、图文分析题6.(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据图1中信息完成下列表格,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图中信息 评价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 ① ② 交通通达性差
(2)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________℃。 (3)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4)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
【答案】 (1)游览价值高(知名度高;特色突出)。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
(2)16
(3)(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气温较高。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
(4)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考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及其判断,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解析】【分析】(1)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有利条件:读图可知,贵州省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独特性强,知名度高,游览价值高。不利条件:据材料可知,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交通通达性差。(2)读图可知,兴义7月均温为20°C-22°C,1月均温为6°C-8°C,所以,兴义的气温年较差为12°C-16°C,最大不超过16°C。(3)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是因为兴义所处的纬度比铜仁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白昼时间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更多,所以兴义冬季气温高。兴义与铜仁相比,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夏季,兴义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但是白昼时间更短,因此两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近;但是,读图可知,兴义的海拔比铜仁高,所以,兴义夏季气温低。(4)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和地表物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气候条件来看:据材料可知,川、滇、黔交界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从地形条件来看:川、滇、黔交界处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山地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从地表物质条件来看,川、滇、黔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地表多碎屑物,所以,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
【点评】旅游资源的价值
两地气温差异成因 按照两地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依次分析:
(1)若纬度不同,则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太阳辐射)。
(2)若纬度相当, ①一个位于海洋,一个位于陆地(或一个距海近,一个距海远),则其影响因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一个位于大陆东岸,一个位于大陆西岸,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③两者均位于陆地,其中一个夏温偏低、冬温偏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夏温偏低,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冬温偏高,则从大气环流角度结合地形综合分析。如我国秦岭以南汉水谷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淮河流域,是由于秦岭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④位于山地或河谷海拔相同的两坡,气温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坡向。一般来说,受太阳辐射影响,阳坡气温高(北半球,山南水北为阳);受焚风效应(下沉气流)影响,背风坡气温高(迎风坡、背风坡的判读取决于当地的大气环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1讲 农业地域类型(学生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