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练9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解析版)
展开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
高频考点精练4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循环
(2020·禹城一中月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图甲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2.据图乙推断,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
A.2时前后 B.6时前后 C.14时前后 D.18时前后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海水蒸发后,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项。
第2题,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当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
(2020·吉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处理污水 D.截留雨水
4.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减少下渗 B.增加水汽输送 C.增加降水 D.减少地表径流
5.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节约用水 C.防治大气污染 D.减轻内涝
【答案】3.C 4.A 5.B
【解析】第3题,据图所示,收集的污水通过芦苇床进入过滤材料层后经过多层处理进入用户,可见,芦苇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便使废水能够得以再利用。
第4题,据图可知,该系统是收集废水,利用芦苇床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水被抽出进行再利用,使排放的废水较少或不能渗入地下,减少废水下渗。
第5题,城市的废水通过净化处理再利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城市用水。
(2019·泸州模拟)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能够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有( )
①海陆间水循环 ②海洋内循环 ③陆地内循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下渗 C.植物蒸腾 D.没有缺少
【答案】6.D 7.D
【解析】第6题,图中有陆地也有海洋,根据各箭头表示的环节可知,该图能够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内循环、陆地内循环,D正确。
第7题,图中向上箭头表示蒸发和蒸腾、大气上空由海洋指向陆地的箭头表示水汽输送、向下箭头表示降水、河流表示地表径流、左下角向下箭头表示下渗和地下径流,没有缺少水循环环节,D正确。
(2019·湖北仙桃检测)环太平洋军演是美国海军倡议发起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6月15日起航赴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2018”军演。下图为“太平洋沿北纬30°的表层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题。
8.对于水循环来说,水汽贡献率最大的海域是( )
A.a B.b C.c D.d
【答案】8.B
【解析】水汽贡献率最大即蒸发量最大。b位于副热带太平洋西侧,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蒸发量大;a距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水汽蒸发量较小;c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蒸发量小;d处位于副热带太平洋东侧,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蒸发量小,故选B。
(2020·浙江高三模拟)全球水平衡是指通过全球水循环,平均每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总水量等于每年降到地球表面的降水量,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各纬度多年平均气温及大陆、海洋水平衡曲线。完成9~10题。
9.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 B.塑造了地球表面形态
C.促进了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D.解决了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10.有关海洋和大陆水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和蒸发总量小 B.中低纬度海区水汽输送量大
C.副极地地区降水总量小于蒸发量 D.副热带地区径流总量最大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促进了水体的更新,塑造了地球表面形态,促进了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但水循环不能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D错。
第10题,据图可知,中低纬地区海洋水平衡为负值,说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而陆地水平衡为正值,说明蒸发量远远小于降水量,故中低纬度海区水汽输送量大,B正确。
(2020·河南阶段检测)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总长为359 km的新安江从安徽黄山山间发源后,下游流入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中国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备用水源地——千岛湖,上游来水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缓解杭州市民的饮用水紧张问题,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领导小组成立,设计的引水规模每年总共约20.7亿m3,但遭到了位于新安江水电站下游的建德市等地部分市民的强烈反对。据此完成11~12题。
11.上述引水工程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 )
A.径流环节 B.降水环节 C.蒸发环节 D.水汽输送环节
12.千岛湖调水工程对下游富春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电力供应紧张 B.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
C.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D.河流含沙量和流速变大
【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据材料可知,该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导致千岛湖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即对水循环的径流环节产生直接影响;引水工程的建设对降水、蒸发及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
第12题,千岛湖调水工程使下游富春江水量减少,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速变小;千岛湖调水工程对电力和降水影响不大。
(2020·武威阶段检测)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13~14题。
13.雨水花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14.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C.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雨水花园被用于汇聚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因此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第14题,图中暗管位于排水砂砾层,暗管和排水砂砾层功能相似,均为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而暗管并不能减缓或阻止雨水下渗,也不能加速地下水的净化,经表层种植土壤简单过滤的雨水并不是可利用的地下水。
(2019·天津南开区拟)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16.“海绵城市”与传统“大雨快排”措施的差别是 ( )
A.“快排”措施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措施与纯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答案】15.B 16.D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渗水,则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海绵城市”增加下渗,则增加地下径流;“海绵城市”水体在地表停留时间延长,城市中水域面积增加,可以增加地表蒸发;水汽输送的动力是风,因此“海绵城市”的影响很小。
第16题,“快排”措施使城市水快速排出,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快排”措施与纯自然水文环境差异不大;“海绵城市”增加了城市水体的下渗量,减小了城市地表排水量;根据材料,“海绵城市”下雨时渗水,减少地面积水;需要时“放水”,提供生活、生产用水,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2019·莆田模拟)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改为种植橡胶林后( )
A.蒸发量增多 B.下渗量增加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18.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答案】17.A 18.C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该地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应减少,气候变得干旱。故选A项。
第18题,破坏原始植被,会加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故选C项。
(2019·安徽合肥测试)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a)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b)。读图完成19~20题。
19.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蒸发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20.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答案】19.D 20.A
【解析】第19题,综合分析两图可得,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会增加,故选D。
第20题,流域内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故选A。
21.(2019·全国统考调研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由古黄河、古漳河、滹沱河、滏阳河等多条古河流在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衡水湖面积268.342平方千米,海拔18~25 m,水域深度的空间差异明显。曾经的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滏阳河补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衡水湖水位急剧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滏阳河污染严重,为了减少对衡水湖的污染,关闭了与滏阳河相通的闸门。目前,黄河下游已没有断流现象,衡水湖水源补给主要靠每年定期从黄河买水来维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完成后,长江水成为其主要的补给水源。下图为衡水湖水系分布图。
(1)说明衡水湖周边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判断依据。(4分)
(2)据图推测衡水湖水域深度的空间差异,并说明理由。(3分)
(3)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衡水湖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4分)
(4)请从水循环角度,说明目前衡水湖湖水与其他地表水之间补给的季节关系。(3分)
21.【答案】(1)特点: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判断依据: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湖区周边河流多由西南流向东北方向。
(2)差异:东北部水域较深,西南部水域较浅。原因:西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泥沙沉积量大;东北部河流注入较少,泥沙沉积量少。
(3)滏阳河水污染严重,关闭了与滏阳河相通的闸门,水源补给量减少;周边地区人口增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用水量增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4)夏秋季节为雨季,大气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于衡水湖,河流水补给湖水。冬春季节为旱季,大气降水少,湖水量减少,引黄河水补给湖水。
【解析】第(1)题,衡水湖周边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根据文字材料和河流流向判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第(2)题,衡水湖水域深度的空间差异可从河流分布、流向、含沙量等角度判断。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衡水湖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从衡水湖水源补给量、生产生活用水量、气候变暖等角度分析。
第(4)题,衡水湖湖水与其他地表水之间补给的季节关系主要从湖水输入与季节变化的角度来说明。衡水湖地处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大气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水量大,河流水补给湖泊;冬春季节降水少,湖水减少,需要人工引水补给湖水。由于衡水湖距离黄河较近,21世纪初引黄工程竣工,故冬春季节需抽黄河水补给湖泊。
22.(2020·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
(1)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
(2)分析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再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
22.【答案】(1)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2)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解析】第(1)题,“海绵校园”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
第(2)题,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透水砖可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以及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水分,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第(3)题,“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
二、河流特征
(2019·山西六校联考)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完成1~2题。
1.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2.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
第2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风速较小;故②③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所以植被稀疏,则①④错误。
(2019·沂水二模)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完成3~4题。
某库区流量收支时间变化图
3.该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
A.2—5月 B.4—7月 C.6—9月 D.10—12月
4.每年都要将该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 m降至145 m)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B.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
C.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 D.确保河流中下游地区的用水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库区收入、支出水量相当时,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由图可知,6—9月,两曲线近乎重合,故选C。
第4题,每年在汛期来临前都要腾空库容,其目的是增大水库蓄水能力,以增强水库的调蓄洪水能力,选A。
(2019·岳阳一模)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
6.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上游流速快,含沙量小,B错误。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成夏汛现象,C正确。沿线经济落后,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不发达,D错误。
第6题,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B对。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水流急,不表示流量大,A错。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不能表示流量丰富,C错。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流量大,没有大量海水倒灌,D错。
(2020·亳州模拟)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黏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读图完成7~9题。
7.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 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 C.山地降水 D.地下水
8.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侵蚀影响小
9.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阻隔湖水下渗
C.黏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答案】7.D 8.B 9.B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这说明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下水补给的体现。
第8题,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是因为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周边的水体可以顺地势补给湖泊。
第9题,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可以阻隔湖水下渗,使得水量可以保持;黏稠土壤隔水性强,湖泊中的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但对地表径流无影响。
(2020·临沂高三月考)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 713 m)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时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10~13题。
10.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时径流量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气温
12.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时径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
A.蒸发量增加 B.下渗量增加 C.降雪量增加 D.地面反射率降低
13.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的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 )
A.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 B.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
C.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答案】10.D 12.C 13.A
【解析】第10题,读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上游海拔较高,逐时径流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可判断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故选D。
第12题,9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同时,9月份降雪量增加,冰面多为新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明显减弱,致使径流量减少,故选C。
第13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结冰期延长与否关系不大。
(2020·抚州模拟)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 800~6 100 m,平均约3 600 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约511 mm,其中雨、雪、冰产流比例为18∶67∶15。下图为阿姆河上游流域及其降雨和降雪量,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分变化过程图,(径流水深=径流总量/流域面积)。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流域融雪期从3月持续到7月,融雪期长的原因是 ( )
A.积雪厚度大 B.海拔高差大 C.纬度跨度大 D.气温回升快
15.受水源补给综合影响,推测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径流峰值可能出现在( )
A.2月上旬 B.3月上旬 C.6月上旬 D.8月下旬
【答案】14.B 15.C
【解析】第14题,题中显示,流域内雪的产流比例为67%,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 800~6 100 m,相对高度大,雪线以下不同海拔均有积雪,不同海拔达到积雪融化的温度时间不同,积雪融化是在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导致融雪期长。从图中可知,当地每月降雪量并不大,积雪厚度不大;图中显示,阿姆河上游流域纬度跨度不大;气温回升快,会导致积雪融化快,融雪期较短。
第15题,图中显示,2月上旬和3月上旬,融雪量少,降雨量不大,没有融冰补给,不可能出现径流峰值;4、5月融雪量最大,降雨量较大,这些补给通过一段时间汇集流动,6月上旬,在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可能出现径流峰值;8月下旬,融雪量几乎没有,融冰量不大且降低,降雨量较小,此时径流补给量不大,出现径流峰值的可能性不大。
(2020·山东模拟)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17.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答案】16.B 17.A
【解析】第16题,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刻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致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
第17题,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2019·全国统考卷Ⅰ)悬浮指标是指某段河流中悬浮的各大小级别泥沙颗粒累积干重占所有级别泥沙颗粒总重量的比重。通常,泥沙颗粒直径小于0.1 mm的为细泥沙,大于0.1 mm的为粗泥沙。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位于38°N~40°N,每年有约4~5个月的凌汛期。凌汛期按照河流冰的生消过程可分为流凌期、封冻期和开河期,之后为伏汛期(也称畅流期)。下图为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头道拐凌汛期和伏汛期相同流量下悬移质泥沙不同颗粒直径的悬浮指标。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河段悬浮的细泥沙比重较高的时期主要是( )
A.畅流期 B.开河期 C.流凌期 D.封冻期
19.与流凌期和封冻期相比,该河段开河期河道含沙量突然增大,其泥沙主要来源于( )
A.河流上游 B.河流两岸 C.河流底部 D.岸边沙丘
20.河段封冻期输沙率远低于其他时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植被 D.流量
【答案】18.A 19.C 20.D
【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该河段直径在0.1 mm以下的细泥沙比重较高的时期为畅流期,故A项正确。
第19题,河流中心地带流速快,因而开河期河流中心的冰先融化,河流流量、流速增大;水的密度大于冰,所以水在河流下部流动,对河流底部冲刷作用增强,携带泥沙量增大,故C项正确。
第20题,河流封冻期径流量远小于其他三个时期,因此,封冻期的河流输沙率也远小于其他三个时期,故D项正确。
(2020·贵州铜仁月考)下图是“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这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22.修建大坝后( )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1.A 22.D
【解析】第21题,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方式;冰川补给应与温度有明显的关系;湖泊与河流为互补关系;由图可知,筑坝前河流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故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雨水补给。
第22题,修建水坝可以调蓄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不会改变径流量,①错误,②正确;修建大坝不会改变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③错误;大坝修筑后,下游泥沙淤积减少,④正确,故②④正确,选择D。
23.(2019·广州质检)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该湖泊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23.A
【解析】该湖泊从9月至次年3月,流入量从等于流出量到大于流出量,再到等于流出量,水位一直升高,3月后流出量大于流入量,因此3月该湖泊平均水位最高。故选A。
(2019·厦门模拟)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 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据此完成24~26题。
24.鱼道中的巨石可以 ( )
A.稳固河床 B.增加流速 C.改善水质 D.加大侵蚀
25.图中河水里没有积雪而巨石上有积雪,主要是因为 ( )
①树冠截留降雪 ②河水的流动性 ③水中生物活动 ④岩石的热容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斜坡生态鱼道更有利于( )
A.鱼类快速通过 B.生物的种类多样 C.鱼道水流稳定 D.鱼类的产卵繁殖
【答案】24.A 25.D 26.B
【解析】第24题,该生态鱼道所处水利设施河段坡度较大,河水流速较快,河床容易被侵蚀,鱼道中数量众多的巨石可加固河床减少侵蚀;鱼道中巨石的存在可以模仿天然河流中丰富多变的流速和流态,创造出较为丰富多样的水生环境,但是河水的整体流速不一定增加,巨石本身也不能够改善水质。
第25题,树冠可以截留部分降雪,但树冠不大可能只覆盖在水面以上,而不覆盖巨石,故①错;雪融化需吸收热量,河水热容量大,河水流动更有利于雪融化,而岩石热容量小不利于雪融化,故②④正确;水中生物活动对水温(及融雪)的影响无法确定,排除③。
第26题,与混凝土鱼道相比,石鱼道更接近天然河道,维护了河流上下游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通道断面宽阔且洄游余地大,提供多样的水生环境,适合浮游动植物生长,鱼饵料丰富。总体来说,有利于生物的种类多样。鱼类快速通过的情况不好判断,同时鱼道仅仅是鱼类的洄游通道不是产卵繁殖地点;鱼道中巨石的存在可以模仿天然河流中丰富多变的流速和流态。
(2020·蚌埠质检)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海拔2 189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也是松花江的发源地。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长白山天池照片。据此完成27~28题。
27.长白山天池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河流水和大气降水 B.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积雪融水和河流水 D.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28.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主要是由于该湖泊( )
A.面积大 B.海拔高 C.深度大 D.蒸发弱
【答案】27.B 28.C
【解析】第27题,由材料可知,长白山天池地势高,无河流汇入,且附近无冰川分布,所以其补给水源无河流水与冰川融水,主要源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第28题,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主要是由于该湖泊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松花江的源头,由火山口积水形成,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所以水体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020·泉州一中月考)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29~30题。
29.山体滑坡之前,河流流向为( )
A.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 B.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
C.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 D.②处流向①处,东南流向西北
30.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则①处水位变化为( )
【答案】29.B 30.A
【解析】第29题,山区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故该段河流应该是由①处流向②处,同时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故B选项符合题意。
第30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①处位于堰塞体的上游,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会有稳定水量注入①处,①处的水量会逐渐增加,水位会逐渐升高,形成堰塞湖;因为河谷地形是下窄上宽,随着水位的继续上涨,堰塞湖的面积增大,水位上涨的速度会减慢,因此①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A选项符合题意。
(2020·湖北黄冈中学调研)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过大易造成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Ⅰ),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Ⅱ)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Ⅲ)。读图完成31~33题。
31.关于图(Ⅱ)中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32.结合图(Ⅲ)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
A.a增加 B.b增加 C.c增加 D.d增加
33.在城市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Ⅲ)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减少 C.c减少 D.d增加
【答案】31.B 32.D 33.A
【解析】第31题,根据图Ⅱ河流水量的变化和出现洪峰的时间先后判断,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故B项正确,A项错误;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故C、D项错误。
第32题,根据图(Ⅲ)可知,a表示下渗,b表示地下径流,c表示蒸腾,d表示地表径流;②曲线洪峰时间提前,说明地表径流量增加,故D项正确。
第33题,根据图(Ⅲ)可知,a表示下渗,b表示地下径流,c表示蒸腾,d表示地表径流;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会增加下渗水量,故A项正确;地下径流会增加,故B项错误;c蒸腾作用会增加,故C项错误;d会减少,故D项错误。
(2019·阜新月考)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鱼类绝迹
B.水库建成后,可能会增强河流下游泥沙沉积,利于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C.图甲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1
D.图甲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2
35.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强烈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蓄水后夏季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强烈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答案】34.D 35.C
【解析】第34题,图甲中显示t2之前时间段进水流量大于出水流量,则水库总水量在增加,水位不断升高;在t2之后则相反,水位下降。故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2。
第35题,水库库区蓄水后,夏季库区水域面积大,温度低于周边地区,库区大气的上升作用较弱,降水减少;冬季库区总体气温较低而降水不多,故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会变小。
(2020·贵州遵义模拟)读“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反映东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7.导致乙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 ( )
A.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 B.伏旱天气的影响
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D.准静止锋的影响
【答案】36.D 37.B
【解析】第36题,甲图汛期长,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A项错误;乙图7月份径流量小,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丙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月,应是华北地区,故C项错误;丁图有两个汛期,4月份是春汛,7、8月份是夏汛,位于东北地区,故D项正确。
第37题,乙图所示地区河流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河流径流量骤减,故B项正确;伏旱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故A项错误;与亚洲高压无关,故C项错误;准静止锋影响下降水多。
(2019·天津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的海拔随季节变化图(单位:米)。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读图,回答38~39题。
38.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是因为该时段 ( )
A.上游灌溉需水多 B.流域内降水量少 C.下游防洪压力大 D.库区内蒸发量大
39.该水库可能位于 ( )
A.浙江省西部 B.青海省东部 C.甘肃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答案】38.C 39.A
【解析】第38题,读图,该水库多年平均水位5~7月呈上升趋势且在7月达到最高,说明5~7月期间进入水库的水量不断增大,反映了此时期河流流量大;因此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库下游防洪压力大,水库需控制最高水位、腾出足够的库容来蓄水防洪;如果这段时期上游灌溉用水多、流域内降水量少,则流入水库的水量较少,水库的多年平均水位应该下降或较低;我国5~7月不断升温,库区内蒸发量大,但此时水库水位高,说明来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水库最高控制水位较低不是因为蒸发导致水库水量减少。
第38题,图中水库最高控制水位的海拔均在110米以下,可以判断该地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浙江省西部地形主要是丘陵、平原,海拔较低;青海省东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甘肃省北部为河西走廊,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上;云南省中部为云贵高原,海拔高、多高原山地。
(2019·朔州应县月考)下表为“2019年东北某河流下游河段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该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据此回答39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39.该河段在下列时间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答案】39.C
【解析】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有结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即为明显的南北流向,发生的时间一般为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根据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可知,3月和12月河水已经全部封冻,不可能发生凌汛;6月处于夏季,气温较高,更不可能形成凌汛;10月处于刚要结冰的时期,最可能发生凌汛,所以C项正确。
(2020·郑州四十七中月考)读“某区域图”,回答40题。
40.图中河流(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1月径流量最大
C.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 D.下游径流量最大
【答案】40.B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并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冰雪融水为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径流量大。下游为时令河,径流量较小。
(2019·四省巴中高三测验)下图是“鄂毕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41题。
41.关于鄂毕河水文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含沙量大 B.一年有两次汛期 C.结冰期长 D.有凌汛现象
【答案】41.A
【解析】鄂毕河流域内以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故含沙量小。鄂毕河流域冬季积雪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汛期;夏季降水增多,有明显的汛期,故一年有两个汛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故结冰期长。河流总体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同时结冰期长,故有凌汛现象。故选A。
42.(2020·山东德州月考)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B.甲、丙两汛期分别是积雪融水和降雨所致
C.该河流没有断流现象 D.河流流量和气温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
【答案】42.D
【解析】根据流量与气温变化关系图得知,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基本呈正相关,故最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D正确。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不属于季风气候,故不在我国东北地区,A错。图示甲处河流在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随着气温升高,流量增加,丙处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加上夏季大气降水补给,流量最大,故B错。冬季气温低,河流缺乏补给,可能出现断流现象,故C错。
43.(2019·郑州四十七中月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藏地区的河流在我国河流中属于含沙量低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上的丙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84 kg/m3,比长江的汉口水文站和西江的梧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还小,仅为黄河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的1/87。
材料二 图1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图2为甲至丙河段水温和海拔变化坐标图。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雅鲁藏布江含沙量小的原因。
(2)分别描述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47.【答案】(1)①降水量较少,降雨强度小,河流径流量小,对地表侵蚀弱;②人口密度小,植被破坏少,流域内天然植被保存较好;③海拔高,气温低,地表多冻土,不易被侵蚀;④流域中上游段整体起伏较小,径流对地表侵蚀较弱。
(2)特点:①河段水温缓慢上升(略增或缓慢增温)。②河段水温明显下降。 原因:①河段由于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从而导致水温增加。②河段由于沿途支流大量冰雪融水汇入,使水温降低。
48.(2019·厦门一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下图示意乌伦古湖周边水系及阿勒泰水文站降水量与径流量的月份分配。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分析森塔斯气象站积雪较厚、最大积雪深度出现的时间较迟的自然原因。
(2)与5月相比,分析阿勒泰水文站7月径流量较少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湖水质迅速恶化的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48.【答案】(1)海拔较高,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冬季降雪量较大,积雪量大,积雪较厚;冬季较寒冷(或冬季较漫长),积雪时间较长,气温回升时间较迟,融雪较迟,因此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时间较迟。
(2)流域内气候干旱,降雨量较少,径流量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融雪。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7月融雪补给锐减;7月气温较5月高,蒸发量较大。
(3)流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流域内耕地扩大,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入湖的灌溉用水中N、P等养分增加,导致湖泊中污染物增加,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现象。
(4)问题①:(5~6月)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答对2点即可)
问题②: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答对2点即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海拔高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雪早,融雪迟,积雪时间长,出现时间晚。
第(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较低考虑。
第(3)题,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从水循环的降水、蒸发环节考虑。第(4)题,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方法从调水及农业生产方式角度分析。
49.(2020·铜仁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流域,该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其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是该内陆河最为独特的水文现象。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预计面积为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型冰川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下图为黑河流域图。
(1)解释黑河这一“独特的水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49.【答案】(1)河流流入山前冲积扇,一部分消耗于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余则沿河床下泄,并沿途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向下游运动的地下水可能会出露成为泉水,或通过人类打井抽取地下水,再次被引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次和重复利用。
(2)变化规律:上游到中游融水汇聚,流量变大,中游到下游蒸发、下渗增加,加上农业灌溉,流量变小。
原因:黑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上游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
50.(2019·西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50.【答案】(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下渗至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解析】第(1)题,结合当地地表水来源和泉的发育过程进行说明。
第(2)题,根据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特点进行分析。
51.(2019·安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 km,流域面积76.6万km2,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 km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51.【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解析】第(1)题,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流程、流向。水系状况、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及密度、河流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状况等。据此结合朱巴河的地形地势、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等做具体分析。
第(2)题,河流水量的减少源于河流补给的减少、支出的增多等。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随着区域气候逐渐变干,区域蒸发旺盛,河流下渗增加,蒸发、下渗损耗了大量河水;同时,根据材料,下游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这都导致该河段水量的减少。
第(3)题,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方面是源于上游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而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导致此河段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人为原因是防御洪涝,人为筑堤束水导致河床不断抬升高出两岸地面。
三、水资源
(2018·全国统一模拟考试)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对。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错。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错。该农场体现的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错。
第2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对。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A、B、D错。
(2019·广东模拟)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 mm,能有效将道路上的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C.土壤入渗率 D.绿化带面积
4.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也因地制宜,降雨是主导因素,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绿化带下沉深度,故答案选B项。
第4题,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看海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所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武汉打造海绵城市、防止内涝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之一,故答案选D项。
(2020·吉林调研)吉林省白城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5~7题。
5.“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6.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条件有(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7.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
①减轻洪涝灾害影响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5.C 6.A 7.D
【解析】第5题,由示意图中的渗水槽、排水管、透水砖等可以看出,“海绵城市”主要影响下渗。
第6题,由材料“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说明该地排水设施不完善,有洪涝灾害发生,排除B;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材料说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答案为A。
第7题,通过材料可知白城市受洪涝灾害影响,建“海绵城市”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影响,①正确;白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分的散失,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增加空气湿度,故②③正确;植被的增加能削减风力,且当地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情况,故减轻风沙灾害是“海绵城市”工程的效益;水资源短缺情况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故⑤错误。综上答案为D选项。
(2019·河南郑州训练)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据此完成8~9题。
8.“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B.提高地下水水位
C.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D.提高农田单产
9.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
A.1~2月 B.5~6 月 C.7~8 月 D.10~11 月
【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促进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C项正确;“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项错误;地下水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B项错误;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D项错误。
第9题,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的特点,定期引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作用,且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所以浇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故D项正确。
高频考点精练9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备战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精练9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备战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循环,河流特征,水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练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练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此时,北京时间是,当新疆阿克苏某农场,当北京市郊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练1 地球与地图-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练1 地球与地图-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原卷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地可能位于,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