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课件练习题
展开一、日本1.位置和范围
东临太平洋,西北靠日本海。由A 北海道 、B 本州 、C 四国 、D 九州 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2.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3.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三、俄罗斯1.位置和范围东临太平洋,西至波罗的海,北靠北冰洋;纬度较高;范围包括欧洲东部和北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四、澳大利亚1.位置和范围:南回归线横穿中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A 塔斯马尼亚 岛及周围一些小岛组成,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五、美国1.位置和范围跨寒、温、热三带,东临 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 墨西哥湾 。本土有48个州、1个特区,海外有夏威夷州(热带)、阿拉斯加州(寒带)两个州。
六、巴西1.位置和范围绝大部分位于0°~20°S,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
典题研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思路分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日本的地形、气候、陆地面积等归纳其河流水文和水系特点。第(2)题,从流程、流速等角度评价日本河流航运价值的优劣;从水量、落差两方面分析日本河流水能的多少。第(3)题,根据图中的盛行风和地形来推断夏季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差异,从而推知河流径流量的不同。从人口、城市分布,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来分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第(4)题,根据图中的山脉分布和盛行风可知,濑户内海南北都有大致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因此夏季和冬季都位于雨影区,降水较少。
命题立意 本题围绕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考查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意在检测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答案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整合构建深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经济
即时训练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掌造”建筑,于199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其造型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与下图匹配的是( )
(2)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夏秋台风频发 B.夏季多洪涝灾害C.冬季多暴雪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典题研析(2018江苏卷)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5月B.5—9月C.9—12月D.11月至次年3月
思路分析第(1)题,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第(2)题,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故B项正确。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从史实中挖掘地理元素,考查区域认知素养。答案 (1)C (2)B
整合构建印度的气候特征(1)印度降水时空分布特征①时间分布特征:主要集中于6—9月;②空间分布特征:半岛西部沿海形成多雨区。其他地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地形原因所引起。半岛西部为西高止山,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多雨区。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地形平坦,抬升作用不明显,至东北山区,受地形抬升,降水逐渐增多。(2)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特征:全年高温。最高温不是出现在7月,而是出现在5月。主要原因是南亚10至次年5月为旱季。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而此时多晴朗天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7月多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气温反而低于5月。
2.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特点
即时训练下图为尼泊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尼泊尔(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C.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D. 气候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2)尼泊尔的通商口岸多分布在其南部,是因为南部( )①与印度经贸联系紧密,通商历史悠久 ②河网的密度较大,水运便利 ③人口、城镇的密度大,商贸需求量大 ④地形较开阔,便于口岸建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典题研析(2018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思路分析信息获取与分析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中俄经济合作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区域合作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 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整合构建1.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2.中俄经济合作(能源合作)
即时训练读俄罗斯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E、F、G、H四地为俄罗斯小麦集中产区的是( )A. E地B. F地C. G地D. H地
(2)叶尼塞河航运价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河流短,流量小 ②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③封冻期较长,通航期短 ④落差大,水流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甲地区为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陆交通便利B. 劳动力丰富C. 科技发达D. 矿产资源丰富
典题研析(2018全国Ⅲ卷,9~11)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思路分析第(1)题,图文信息获取与分析
第(2)题,思维过程该地降水稀少→不可能为收集雨水之用地下住宅位于矿井里→通天井深度大,不可能作通信用通天井深度大,为垂直竖井→阳光直射时可进入室内,从纬度位置看该地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下住宅没有窗户,空气流通性差→垂直竖井利于室内污浊空气排出,新鲜空气从洞口进入第(3)题,分析过程:地下住宅室温受外界影响小,气温变化较小,并不是不变。由于受外界气温影响小,因此冬暖夏凉,类似于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包建于地面,不是地下。
命题立意 本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气候特征以及住宅建筑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掌握情况,并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答案 (1)B (2)D (3)B
整合构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征及成因1.半环状特点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沙漠带。
2.形成原因(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成为干季。(4)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干燥少雨。
即时训练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2)阐述图中B、C、D三地的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 (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少。(3)C地位于热带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第(1)题,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信息综合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纬度位置导致的热量差异是A、B两地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第(2)题,根据纬度位置判断,B、C、D三地都位于东南信风带。B、C两地分别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背风坡;D地位于大陆西岸,东南信风为离岸风。第(3)题,C地对应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属半干旱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典题研析(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思路分析第(1)题,要根据图中红杉分布区的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及地势起伏。第(2)题,要根据气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进而调用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解释多雨、多雾的成因。
命题立意 本题以美国海岸红杉为主题,考查“观图知地析因”的区域认知能力。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整合构建1.美国的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中部平原通道作用①冬季,来自北冰洋的极地寒冷气流可以长驱直达墨西哥湾,气温骤降,形成暴风雪和寒潮天气。②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达北冰洋沿岸,使本地区普遍暖热。③由于中部地形平坦,南北贯通,利于北方的冷空气和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相遇抬升,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极易形成龙卷风。在春季尤甚。
(2)西部高山对气流的阻挡作用①西部高山阻挡西风进入,迎风坡地形雨丰沛,山间高原、盆地地处背风坡,形成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②受西部高山的限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沿海呈狭长的带状分布。③受西部高山阻挡,冬季太平洋沿岸一侧不易受来自北冰洋冷空气影响,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于大西洋沿岸地区。(3)东部高原、山地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①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②东部山地的西北坡位于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常形成大雪天气。
2.美国本土主要农业带的区位因素分析
即时训练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下图为沿着36°N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死亡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断层下陷(2)死亡谷夏季少量降雨的类型是( )A.对流雨B.锋面雨C.气旋雨D.地形雨(3)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D.暖流的增温效应
典题研析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思路分析第(1)题,柑橘果酱的生产是以柑橘为原料,柑橘容易腐烂变质,不易储存,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因此应靠近原料地,A项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说明其产品主要供出口。S州位于东南沿海,拥有大型港口,因此便于产品运输,D项正确。接近原料产地是柑橘果酱集中于S州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A项错误。该产品主要供出口,因此不靠近消费市场,B项错误;巴西东南部是巴西经济最发达地区,因此相比巴西其他地区而言,劳动力价格并不廉价,C项错误。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可知,80年代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输环节,C项正确。巴西是世界重要的柑橘生产大国,原料供应充足,A项错误。巴西是传统柑橘果酱生产国,其果酱在国际市场占统治地位,说明其加工环节比较先进,产品质量较好,销售不成问题,B、D两项错误。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巴西柑橘果酱生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 (1)A (2)D (3)C
整合构建1.巴西的地理特征
2.分析国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思路
即时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国家海陆兼备,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该国为了发展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振兴发展政策。1967年将甲地辟为自由贸易区,且给予进出口商品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大量涌入。为提高粮食产量,该国在乙地大力开发,通过该国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这片昔日的荒原,现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农业基地,在该国有“谷物带”之称。快速的经济发展,使该国的耗电量快速增长,为了尽快找到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该国在2009—2019年的电力领域投资计划中,水电约占投资总额的57%,水电、风能、生物能发电约占27%,核能、天然气、煤炭、石油发电约占16%。
(1)简述该国在甲地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区位条件。(2)简述农业科研人员改造乙地区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3)结合材料信息,简要说明该国电力工业的投资特点及其原因。(4)某校地理信息小组认为乙地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复制到同纬度的非洲地区。但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宜在非洲复制”的看法,请你为此反驳意见提供论据。
答案 (1)政府政策扶持;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低等。(2)改良酸性土壤(添加熟石灰、增施有机肥);培育新品种;提高灌溉技术;改良田间管理,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等。(3)投资比重不均,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水电比重最大。原因:(利于发挥本国能源种类齐全的优势)完善能源结构;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4)(同纬度的非洲地区)自然条件虽然与乙地相似,但地表状况略显复杂,经济水平、科研能力仍然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较落后。
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主要国家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7讲 世界主要国家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北海道,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濑户内海,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2讲 世界重要地区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2讲 世界重要地区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5-,-6-,-7-,自然环境特征,-8-,社会经济特征,-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课件练习题,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考点一世界地理概况,-5-,-6-,-7-,2七大洲地形,-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