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含解析)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含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含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调节过程,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调节过程
    (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

    (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


    考向一 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

    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
    B.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
    C.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
    D.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激素甲为胰岛素,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等组织细胞储存、利用葡萄糖的过程减弱,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A错误;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B错误;激素甲(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激素乙(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作用,二者相互拮抗,共同参与血糖调节,C正确;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这是由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的,说明人体正在进行血糖平衡的调节,不能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错误。
    归纳整合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2.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⑥过程在只在肝细胞中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C.①过程发生后,胰高血糖素随即升高
    D.⑤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发生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②③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④⑤⑥⑦表示血糖的几个去路,只有当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相对平衡时,血糖浓度才能维持相对稳定。A、图中⑥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可以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A错误;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能够促进②、③过程,但是不能促进①过程,B错误;C、①过程发生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C错误;D、⑤过程表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在所有活细胞中都可以发生,D正确。故选D。

    考向二 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

    3.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
    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3-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5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A、据图分析可知,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A正确;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C、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机体对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B。
    技法提炼
    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A.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甲、乙、丙的异常抗体,图一若出现丙种异常抗体的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取得治疗效果,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二中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肝细胞
    D.图二中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图一中的丙种异常抗体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抗体,可以破坏胰岛素受体(抗原),该类疾病即便注射胰岛素后,也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该类疾病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注射胰岛素后血糖的消耗速率增加而补充速率降低,所以a表示的是血糖的补充速率,b表示的是血糖的消耗速率,消耗速率上升除了与血糖的氧化分解加快有关外,还与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合成有关,B正确;激素的运输不是定向的,可以随着血液循环运向全身各处,C错误;由于肝糖原的含量不是无限多的,所以图二中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的消耗速率和补充速率也不能长时间相等,D错误。

    1.吃饭后,人体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如图,下列选项能与曲线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B.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胰岛素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
    2.下图为人体胰岛分泌激素的作用机理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 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起催化作用
    B.若激素是胰岛素,与 A 结合会加速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C.A 参与激素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靶细胞的肝糖原、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3.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μL·mL-1)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含量/(μL·mL-1)
    65
    100
    153
    220
    420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4.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下图中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 段与 DE 段相比,甲的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可能较弱
    B.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乙 FG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
    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
    5.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结果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及时注射胰岛素是首要的治疗手段而不是控制糖的摄入量
    6.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样本数量(只)
    体重增加(g/d)
    血糖
    (mmol/L)
    血胰岛素
    (Mu/L)
    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
    正常运动组
    10
    2.63
    6.80
    19.02
    77.80
    糖尿病非运动组
    10
    0.19
    36.95
    8.19
    87.40
    糖尿病运动组
    10
    0.78
    26.35
    9.49
    80.60
    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
    B.与正常运动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因胰岛素含量低而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C.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
    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
    7.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不同结构)。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的受体,一种物质只能与其中的一种受体结合
    B.GIP和胰岛素分别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属于机体的体液调节
    C.据图推测,人体口服适量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能高于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
    D.从某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则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8.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
    9.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其中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其发病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现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请你设计一个诊断方法以确定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人群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30 mim,定时采样测定血糖及胰岛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测:
    ①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____________细胞的分泌负担。
    ②餐后适度运动可以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③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____________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10.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某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该植物叶片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
    ②实验步骤:
    Ⅰ.取30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丙组大鼠不作处理;
    Ⅱ.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Ⅲ.每天给甲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2 mL,每天给乙、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 mL,连续灌喂4周,其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脲佐菌素能破坏或损伤大鼠的胰岛__________细胞,导致大鼠体内胰岛素含量严重缺乏,步骤Ⅰ中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
    (2)甲、乙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患有糖尿病的大鼠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偏高,可用__________对甲、乙、丙三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检测,__________组大鼠的尿液不发生颜色反应。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江苏卷·27)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12.(2019浙江4月选考·33)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其原因是______。
    ②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变化是______。此时,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______。
    13.(2017·新课标Ⅲ卷)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4.(2017·天津卷)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解析】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会首先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升高在前,胰岛素分泌在后,①曲线与②曲线相比,①曲线的峰值先出现,所以①是血糖,②是胰岛素;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则③表示胰高血糖素。故选:A。
    2.【答案】B
    【解析】A、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激素只有调节作用,无催化作用,A错误;B、若激素是胰岛素,与A结合会加速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B正确;C、A受体蛋白参与激素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D、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靶细胞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由表分析可知,胰岛素分泌增多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多,A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为维持血糖浓度在相对平衡状态,需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作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需分解血糖氧化供能,血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不断降低,但不会持续下降,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甲曲线的血糖浓度高于160mg/dL,属于糖尿病患者;乙曲线的血糖浓度在80〜120mg/d L的范围内,属于健康人;DE段由于摄取葡萄糖溶液,使得血糖浓度升高;FG段开始运动,葡萄糖的消耗大于产生,使得血糖浓度降低。甲属于糖尿病患者,则胰岛B细胞受损,加工并分泌胰岛素少,A正确;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C正确;在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D错误。
    5.【答案】C
    【解析】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因为人体进食后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A错误;由图可知,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较不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慢,B错误;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导致血糖去路减慢,而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该减少糖类的摄入,并谨慎注射胰岛素,D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增加最少,正常运动组体重增加最多,说明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A正确;糖尿病运动组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运动组低,则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的能力降低了,B正确;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但是不能根治,C错误;糖尿病运动组与糖尿病非运动组相比,说明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7.【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1为脂肪细胞表面与GIP特异性结合的受体,2为脂肪细胞表面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3为胰岛细胞表面识别葡萄糖的受体,4为胰岛细胞表面识别GIP的受体。A、由图可知,GIP可分别与脂肪细胞与胰岛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A错误;B、由图可知,GIP和胰岛素分别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此调节方式属于机体的体液调节,B正确;C、人体口服适量葡萄糖后,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作用于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故推测,人体口服适量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能高于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C正确;D、某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则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A。
    8.【答案】C
    【解析】随着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错误;随着曲线b胰高血糖素浓度的上升,由于同时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故血糖浓度保持稳定,B错误;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C正确;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血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逐渐恢复稳定,胰岛素的分泌先升高后逐渐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不能用曲线b表示,D错误。
    9.【答案】(1)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被破坏) 给病人(注射较多葡萄糖溶液,血糖浓度升高后再)注射胰岛素制剂,如果病人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则是Ⅰ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浓度变化不明显,则是Ⅱ型糖尿病(或检测患者胰岛素含量,如果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则为Ⅰ型糖尿病,如果胰岛素含量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则是Ⅱ型糖尿病)
    (2)①胰岛B ②降低 ③胰岛素分泌高峰期
    【解析】(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只有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说明其胰岛B细胞结构完好,因此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最可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被破坏)。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可见,欲确定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其诊断方法有:一是给病人注射较多葡萄糖溶液,待血糖浓度升高后再注射胰岛素制剂;如果病人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则是Ⅰ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浓度变化不明显,则是Ⅱ型糖尿病。二是检测患者胰岛素含量,如果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则为Ⅰ型糖尿病,如果胰岛素含量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则是Ⅱ型糖尿病。(2)分析图示可知:①运动组胰岛素分泌的高峰比对照组提前出现,而且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小于对照组,说明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担。②运动组餐后血糖的峰值和胰岛素分泌的峰值都小于对照组,说明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③运动组胰岛素分泌高峰期比对照组提前出现,说明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导致血糖浓度下降快于对照组。
    10.【答案】(1)B 制备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模型
    (2)是否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
    (3)斐林试剂 丙
    (4)该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低到正 常水平
    【解析】(1)链脲佐菌素破坏或损伤大鼠的胰岛B细胞,导致大鼠体内胰岛素含量严重缺乏,步骤Ⅰ中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其目的是让健康的大鼠出现糖尿病的症状。(2)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甲、乙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是否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3)可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检测。一般来讲,健康个体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故丙组大鼠的尿液不发生颜色反应。(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组大鼠给药四周后测量的血糖浓度比乙组的低,但高于丙组,由此可看出本实验的结论是该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低到正常水平。
    11.【答案】(1)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2)甲、乙 大脑皮层
    (3)①④ (4)①③
    【解析】
    【分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12 h,甲、乙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
    【详解】(1)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参与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4)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故选①③。
    【点睛】糖尿病的病因大致分为三类:1缺乏胰岛素;2体内有胰岛素的抗体;3体内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第一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3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2.【答案】(1)①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③当岀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④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3)①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②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 抑制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1)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为降低血糖浓度。实验前需要测定各处理组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作为实验前后的对照数据。实验分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为两组,一组注射胰岛素,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待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给低血糖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即
    ①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③当岀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④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AB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差别不大;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A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有一定程度下降,B组小鼠血糖浓度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平衡;A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会上升,但与B组小鼠相比可能还会偏低,故预测的实验结果如下

    (3)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是人体正常分泌胰岛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②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血糖浓度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全面性和严谨性,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激素的功能和作用原理。在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不仅有平行实验组对照还有实验前后对照。在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后,需要再注射葡萄糖比较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3.【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析】(1)胰岛素是通过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使血糖浓度降低的;反应迟钝、嗜睡是低血糖的症状。(2)(3)胰高血糖素能通过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注射葡萄糖,能直接使体内血糖升高。
    14.【答案】(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
    (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加强 下降 偏高
    【解析】(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由图可知,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从而抑制神经元死亡。(3)由于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加强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结果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此类病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4 免疫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4 免疫调节(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二次免疫及其特点,免疫失调疾病,免疫学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1 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1 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0 体温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0 体温调节(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