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导入,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品德修养,课文精要,《论语》十二章,真知灼见言简意深,共7条,总结课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逝者如斯夫(往、离去)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信”的意思应为“诚信”。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解析】第(1)题中,“学”“习”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表顺接。第(2)题中,“不知”“不愠”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3)题中,“思”“不学”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4)题中,“择”“从”之间有动作先后之分,“而”表顺接。
2.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A.顺接 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说”同“悦”,愉快的意思。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家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C.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D.人家不了解(我),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4.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 “学”和“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到了知识,应该时常去复习它,在孔子看来,这是愉快的事情。所以两者要相辅相成,从认识到巩固,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这三个句子层层递进,面对的对象先是“他人”,再是“朋友”,最后是“自己”,这三个对象是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2.第二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到领会的过程;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在法规内形成了思想与言行的融合。最高境界:七十岁,在法规内形成了思想与言行的融合。
3.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想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就应该是在温习过去知识的时候有新的发现,所以我们认为“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5.你是怎样理解第五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方法的?
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宝贵,一去不复返,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6.如何理解第十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写作特色(1)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课文选取的几章都是寥寥数语,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乐学精神、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全文内容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 忆过去,认识现在。
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 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示范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2《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以为快乐,学习采纳,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人称代词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能忍受,喜爱爱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迷惑疑惑,堪能忍受,普通的人男子汉,忠实坚守,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人不知而不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