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991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991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991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7)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8)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10)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提前学(1)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提前学(2)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9)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9),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作业(9) 1.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2.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利用了光的折射B.图乙中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C.图丙是人眼看到地上的书,是因为书折射了太阳光D.图丁是利用了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②阳光下,立竿见影③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④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⑤用放大镜看地图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这组得到一组数据:物体距透镜35cm,在距物体42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认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像可能是虚像 B.此像可能是正立的C.此次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7cm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6.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一定是近视眼的是( )A.看近处的物体 B.看近处的物体C.看远处的物体 D.看远处的物体7.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像清晰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适合8.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产生近视眼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等,患近视眼的人为了看清远处物体,应该在眼睛前面戴一个凹透镜C.固体熔化时,温度一定保持不变D.用冷水可以使密闭烧瓶中刚停止沸腾的半瓶热水重新沸腾9.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远离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增大,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C.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f D.d一定大于f,小于10.如图所示,是九(3)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的图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1.春节假期,贝贝同学一家坐轿车去梅兰芳公园游玩。(1)她站在水池边的能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这是光的_____现象,此现象是光从_____射入_____造成的;(2)展厅里的电视上在播放着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经典剧目《贵妃醉酒》,电视遥控器是通过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_____,贝贝被深深感染了,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_____(选填“音调”或“音色”)与众不同,该乐曲是通过_____传入贝贝耳朵的。(3)公园内的摄像头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公园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当人们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远离近视。小华正在检查视力,如图所示,他看到镜中视力表上的“E”型图案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像。要求小明与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相距5m,则小明与视力表的距离L为___________m。若不小心成为近视眼,可以佩戴用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1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14.小明想知道某块透镜的焦距,进行如图甲操作(镜面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且透镜与白纸保持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若某时刻白纸上的所成圆形光斑直径为透镜直径的一半,且使凸透镜稍远离白纸光斑变大,则此时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______cm。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对光没有会聚作用,故 A错误;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2.答案:C解析: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B解析: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②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③人看到水中的鱼群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④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筷子偏高了,好像折断了;⑤用放大镜看地图,图被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有:③④⑤,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物距为35cm时,物体距离光屏42cm,则像距为说明像距小于物距,且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说明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即满足、,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有用与照相机,因此,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像距为26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解得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以是7cm,故A错误;B.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B错误;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依然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互换前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互换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C错误;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将蜡烛远离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所以要观察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像距,即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A.图中近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正常的眼睛,也可能是近视眼,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属于远视眼的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远视眼或正常的眼睛,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一定为近视眼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A解析:解: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粗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大,属于粗略调节,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调焦旋钮都是向后上升的,调焦的过程是先粗调,调至有图象,然后用细调焦旋钮调至清晰.故选A.8.答案:C解析:解:A、显微镜有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固体中的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向密闭的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水会重新沸腾,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稍远离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增大;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稍远离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增大;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稍远离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增大;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稍远离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增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答案:B解析: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时,所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当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凸透镜的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1)折射;水;空气(2)红外线;响度;音色;空气(3)缩小;变小解析:(1)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2)家中电视机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调节音量时,是改变声音的大小,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物理学中用响度来描述声音的这一特征。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贝贝被深深感染,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音色与众不同。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入贝贝耳朵的。(3)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当人们远离摄像头过程中,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变小。12.答案:反射;虚;0.6;凹透镜解析:他看到镜中视力表上的“E”型图案属于平面成像,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故成的是虚像。要求小明与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相距5m,如图,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故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小明与视力表的距离L为近视眼是折光能力太强,在视网膜前成像,故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13.答案:实;投影仪;放大镜;虚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因目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放大镜。由题意可知,目镜的作用是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像。14.答案:12;18解析:当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过凸透镜会聚于焦点时,纸面上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白纸烤焦时间最短,由图乙可知,当时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最短为4min,所以凸透镜焦距12cm。若某时刻白纸上的所成圆形光斑直径为透镜直径的一半,作出凸透镜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圆形光斑的位置可能在1或2的位置。若使凸透镜稍远离白纸光斑变大,则圆形光斑的位置只能在2的位置,由几何关系可知所以所以此时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9),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76年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电话传递声音的物理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10),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是的物体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以下四个措施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