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含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5)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6)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7)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8)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10)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9)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寒假作业(9),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76年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电话传递声音的物理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876年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
A.莫尔斯B.爱迪生C.奥斯特D.贝尔
2.电话传递声音的物理过程是( )
A.振动;电流;振动B.声音;电流;声音
C.振动;电流;声音D.声音;电流;振动
3.电话的听筒工作时主要是利用了电流的( )
A.化学效应B.磁效应
C.热效应D.以上三种效应均有
4.我们所说的“信息之路越来越宽”的含义是( )
A.传递信息时,我们走的高速公路很宽
B.仅指传递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
C.仅指传递信息所用的电磁波频率越来越高
D.传递信息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高,传递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5.在迎新年文艺汇演的相关场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同学们声带振动产生的
B.观众可以根据音调判断出伴奏的乐器
C.舞台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主持人使用的无线话筒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6.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
B.“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后质量会变大
C.“国和一号”核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核聚变而获得巨大的能量
D.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
7.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下列有关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机通话时,信号是靠电磁波传递的
B.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
C.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手机长时间通话时温度会升高
8.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象且图象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与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手机传递信息依靠的是( )
A.电磁波B.红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
9.“5G”时代的到来,可以使用5G手机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手机无线上网时,利用的是( )
A.电磁波传输的数字信号B.紫外线传输的模拟信号
C.超声波传输的模拟信号D.红外线传输的数字信号
10.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和军用雷达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B.树林能减弱噪声,是因为树木对噪声有较好的吸收作用
C.电磁波只能传播声音信号,不能传播图像信号
D.光在光导纤维中经多次折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1.如图甲所示的是电视信号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元件A是____________,元件B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的是电视信号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元件C是________,元件D是____________。
12.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手机)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______。移动电话(手机)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_____来传递的。
1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要勤洗手,用洗手液洗手时会闻到一股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景区拍摄的照片通过手机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是靠______传播的。
14.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________,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________,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3)模拟信号容易____;数字信号________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________,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故A不符合题意;
B.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故B不符合题意;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贝尔发明了电话,故D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电话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话筒把声音的振动转化成变化的电流,听筒把变化的电流转化振动还原成声音,因此电话的基本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故选A.
3.答案:B
解析:听筒里有电磁铁,是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信号,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D
解析:“信息之路越来越宽”的含义是传递信息所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高,频率范围越来越大。
5.答案:B
解析: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判断出伴奏的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特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舞台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线话筒传递信息的方式是电磁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故A正确;
B、“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密封封装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带回地球后样品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用钛合金制作,是因为钛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故C错误;
D、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手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手机使用的电池是锂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量,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长时间通话手机会发热,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解析:4G手机也属于移动电话,所以4G网络传输信息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BCD.手机无线上网利用的是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军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声音穿过树林时,树林能吸收一部分声音,从而能减弱声音,故B正确;
C.电磁波既能传播声音信号,又能传播图象信号,故C错误;
D.光在光导纤维中经多次全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就是光纤通信,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发射;摄像机;话筒;接收;显示器;扬声器
解析:电视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如图甲所示,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话筒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两种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电视的接收由电视机完成,如图乙所示,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高频信号接收下来,把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还原成图像,由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12.答案:电磁波;电磁波
解析: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发出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会激发出变化的电场,交替变化的电磁场就形成了电磁波。
移动电话在通话时,即是无线电波的发射台,又是一个接受台,故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3.答案:扩散;电磁波
解析:用洗手液洗手时会闻到一股香味,是洗手液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手机上的微信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14.答案:(1)模拟信号
(2)数学信号
(3)失真;抗干扰;模拟信号
解析:(1)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相同,“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通信的方式叫做模拟通信。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
(2)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采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做数字通信。通常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形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
(3)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中,模拟信号容易失真,而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用模拟信号传递,在交换机之间用数字信号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