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5.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2021·湖南高考真题)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7.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8.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2021·广东高考真题)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
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
(2021·浙江高考真题)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1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021·山东高三二模)唐人许浑在途经潼关时题诗曰: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华山),疏雨过中条(中条山)。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周秦汉唐建都的关中)明日到,独自梦渔樵。下图示意潼关周围的山河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诗中描述的季节和诗人前行的方向分别为( )
A.春季向南 B.夏季向东 C.秋季向西 D.冬季向北
15.流关此时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原因为( )
A.雨过天晴冷锋过境后 B.山雨欲来冷锋过境前
C.倾盐大雨对流运动强 D.阴南连绵准静止锋徘徊
16.潼关是渭河汇入黄河的地方,黄河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诗人在潼关看到黄河( )
①河水浑②河面宽③流速慢④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安徽高三二模)高山冻原是指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低矮植被。下图为我国某高山冻原带的一种植物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山地可能是( )
A.雪峰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18.图示植物叶子四季常青的最大益处是( )
A.利于春季光合作用 B.增强夏季植物蒸腾 C.适应秋季土壤冷湿 D.抵御冬季风沙危害
19.图示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其生态习性表现为( )
A.株形高大 B.根系发达 C.生长期长 D.花朵硕大
(2021·江苏高三三模)下图为“我国2021年2月20日亚热带树种春季植树造林适宜范围监测预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2月中旬常年平均造林范围相比,今年同时期造林的实况范围明显向北扩展,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光照较常年充足②降水较常年多,土壤含水量高③气温较常年高④环保意识增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2月中旬实况曲线与3月上旬预估曲线之间的距离东部比西部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2021·山东烟台二中高三模拟)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低等植物可在短时间内率先恢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长期来看,火烧对该区土壤的影响是( )
A.温度升高 B.有机质减少 C.碳储量增加 D.淋溶作用增强
23.该区森林大火后植被的恢复顺序依次是( )
A.苔藓、草本植物、灌木、黑云杉 B.苔藓、草本植物、黑云杉、灌木
C.草本植物、苔藓、黑云杉、灌木 D.草本植物、苔藓、灌木、黑云杉
24.1980—2004年该区草本植物植被覆盖度相比之前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热量减少 B.土壤肥力下降 C.苔藓植被覆盖度提高 D.黑云杉植被覆盖度提高
(2021·重庆高三三模)下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的原因是( )
A.经度差异 B.下垫面海拔高 C.纬度差异 D.冰川面积广大
26.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 )
①气压比青藏高原高②气压比青藏高原低③吹偏西风④吹偏东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图中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 )
A.非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纬度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2021·河南高三三模)科其喀尔冰川位于天山托木尔峰南部,冰川总长25.1千米,面积83.56平方千米,其中消融区面积约30.6平方千米,消融区分布大量表碛(主要是花岗岩颗粒碎屑和岩块)。科其喀尔冰川下部的表碛区内有数以百计形态各异的冰崖。冰崖具有大面积的裸露冰面,冰面表层分布有大量薄层状冰碛物,冰崖消融非常强烈。图示意科其喀尔冰川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表碛区内冰崖消融强烈,主要是因为( )
A.冰面覆盖冰碛物,内部热量难以散失
B.冰面覆盖冰碛物,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C.冰碛物搬运过程中,对冰崖侵蚀强
D.冰碛物风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
29.与科其喀尔冰川的其他地区相比,草地生长植被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土壤水分较足 ②热量条件较好 ③光照更强 ④坡度更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该冰川表碛区下游表碛物堆积量最大的月份是( )
A.3-4月 B.5-6月 C.7-8月 D.11-12月
(2021·四川高三三模)自2013年冬开始,我国在永暑岛、渚碧岛、美济岛等8个岛礁上进行了大规模填海造陆。经过几年的建设,南海特的岛礁面积明显扩大,特别是矮小的美济礁由几平方米发展成现在6平方公里的高大的美济岛。随着这些岛屿面积的扩大,守岛官兵欣喜地发现,岛上终于可以养活植被了(见下图)。到目前为止,南海岛礁已种植有热带植物200多万株、草坪20多万平方米以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我国在南海岛礁填海造陆的目的主要是( )
A.缓解用地紧张 B.改善海运条件 C.维护海洋权益 D.发展海洋旅游
32.岛上植被终于能够成活的原因是( )
A.气候条件变化 B.地下水条件改善 C.土壤逐渐形成 D.生存空间扩大
33.我国在岛礁上种植植被是主要是为了( )
A.改善人居环境 B.增加生物多样性 C.涵养水源 D.削弱风浪
(2021·安徽省泗县一中高三模拟)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泊。研究表明,青海湖曾是外流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通。调查发现青海湖面积正不断变大。下图是青海湖水域边界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野外考察时最能说明青海湖经倒淌河与黄河相通的依据是( )
A.倒淌河源头周围存在湖相沉积物 B.倒淌河河相沉积物层与黄河沉积物层相连
C.倒淌河上游地壳有多次抬升痕迹 D.倒淌河流经地区海拔较低
35.随着青海湖面积不断变大,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湖区鸟类栖息地位置变化②区域气候温差变小③周边地区降水明显变少④渔业捕捞产量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若青海湖水位不断上涨,由倒淌河汇入黄河,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夏季黄河中游的洪涝灾害加剧 B.黄河下游地区河床加深
C.黄河中下游沿岸地下水水位上升 D.黄河三角洲海水倒灌加重
(2021·江苏高三三模)一个地区的植被群落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与年平均降水量。下图为“各地区植被群落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据图推测泰加林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 )
A.高温高湿 B.高温少雨 C.温和干燥 D.冷凉潮湿
38.温带雨林在北美太平洋海岸的分布面积远大于欧洲西部,主要原因是( )
A.距海洋更近,气候暖湿 B.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C.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D.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肥沃
(2021·福建高三二模)中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生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下图示意丹霞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从沟谷季雨林到山顶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之间的植被依次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常绿灌丛
B.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常绿灌丛—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40.导致丹霞地貌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山顶效应是( )
A.“风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冷岛”效应 D.“干岛”效应
41.对崖下坡地植被分异影响最小的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分 D.坡度
(2021·广东石门中学高三零模)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下表示意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自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42.贡嘎山东坡山麓地区所处水平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43.推测S0样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
A.裸地 B.草原 C.灌木 D.乔木
44.相较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冰川退缩区的植被演替,海螺沟植被演替从初始到形成成熟顶级群落的速度要快很多的因素是( )
A.人类干扰更少 B.土壤肥沃 C.光照更足 D.水热组合更好
(2021·山东高三三模)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醇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海拔约2140~2220米,其土壤有机质丰化。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45.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 )
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 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
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 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
46.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 )
①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②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
③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④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1·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土壤C-13值反映了土壤盐碱化过程和趋势,二者呈正相关。土壤C-13值与植被生长和生物活动密切相关,根系呼吸和残体分解会使土壤中C-13值降低。自然状态下,土壤的C-13值呈现随土层深度先递减后增加再递减的变化规律。下图示意吉林西部某地三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C-13值随深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图中代表耕地、草地、碱斑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48.在0-10cm间,③土壤C-13数值小于②,可能原因是( )
A.水分蒸发更强 B.风力更强 C.植被稀疏 D.人为干扰更少
49.经过20年研究发现,该区域0-10Cm土壤C-13值呈上升趋势,可能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过度开垦 C.退耕还草 D.气候异常
(2021·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三三模)草丘(如图)是沼泽中密丛型苔草为适应地表过湿或积水环境的变化密集生长,并与根系迭生而形成的地表起伏。草丘高度一般为30~50Cm,其物种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丘间位置。在季风气候区优先选择密丛型苔草进行湿地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材料显示草丘( )
A.生物生存空间小 B.土壤通气性差 C.枯枝落叶厚度大 D.碳固存能力低
51.与丘间位置相比,草丘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多 B.光照足 C.温差大 D.通风好
52.季风气候区进行湿地修复时,首选密丛型苔草的益处是( )
A.缓解洪水冲击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促进水质净化 D.增加空气的湿度
(2021·广东高三二模)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处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是( )
A.较低海拔缓坡处 B.较高海拔缓坡处
C.较低海拔陡坡处 D.较高海拔陡坡处
54.与坡度角小于20°的部位比,大于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021·湖南高三模拟)沙丘水分的深层渗漏和侧向运移与深层土壤水、地下水、相邻丘间低地和湖沼的水分状况关系密切,对维持风沙区水量平衡具有关键意义。某地理考察团队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观测流动沙丘不同坡位入渗到100cm以下的深层渗漏量(下图)。科尔沁沙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年降水量为284 mm。2000年以后,该地大规模推广固沙造林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5.5〜6月背风坡坡中和坡底均未观测到深层渗漏,主要是因为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 )
A.风速较小,径流较慢 B.蒸发旺盛,表土干燥
C.坡度较小,表层积水 D.降水量小,水源有限
56.7〜8月,背风坡坡底的深层渗漏远大于坡中,是因为坡底( )
①坡度较缓 ②降水量多 ③蒸发量小 ④受侧向水分补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7.随着该地固沙造林工程的大面积推广,研究区域内部分湖沼消失,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流动沙丘深层渗漏量减少 B.暴雨出现频率降低
C.植被拦截地表径流量减少 D.风蚀洼地深度增加
(2021·山东高三三模)火烧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对环境中的动植物、土壤、水文及微生物产生一定影响。下图示意敦煌西湖荒漠湿地芦苇植物群落火烧后第一年干扰样地和未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研究发现,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8.火烧后第一年,该地芦苇植物群落( )
A.盖度增加 B.高度降低 C.密度增大 D.生长期缩短
59.火烧干扰区域植物萌芽提前是因为(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地表温度回升快 D.地下水水位上升
60.火烧干扰区域入侵植物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耐旱 B.喜阴忌晒 C.喜湿耐寒 D.喜凉忌涝
(2021·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模拟)当惹雍措与当穷措是位于藏北高原的内陆湖泊(如下图所示),湖面海拔约4500多米。某地理科考队沿S205省道对藏北高原进行科学考察。考察发现:当惹雍措与当穷措曾属同一湖泊,后来两湖逐渐分离,近40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藏北高原湖泊群水文特征变化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此次地理考察最可能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2.推测当惹雍措与当穷措分离的原因( )
A.地壳抬升,湖泊水位下降 B.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减少
C.断层发育,湖水大量渗漏 D.气候变干,湖泊水量减少
63.受气候变化影响,近40年来藏北高原地区湖泊群( )
A.水域面积缩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盐度减小 D.结冰期延长
(2021·山东高三三模)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高程变化的累积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4.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高程约为( )
A.1300米以下 B.1300-1600米 C.1600-2700米 D.2700米以上
65.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水分、热量 B.水分、坡度 C.光照、风力 D.热量、土壤
(2021·江苏高三模拟)苔藓是一种生长于永久冻土带的植物,苔藓覆盖的地貌称为苔原(又叫冻原,在冰岛语中意思是“无树的平原”)。苔原的足迹遍布了冰岛四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连绵的山坡,还是荒蛮的火山岩地,甚至在墙头、树干上,到处都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它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左图为冰岛区域图,右图为苔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6.苔原成为冰岛地貌一大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纬度较高,风力强盛
C.地壳运动活跃 D.火山熔岩,土壤肥沃
67.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 )
①促进岩石分解,形成土壤 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③抑制风沙扩张,发展旅游 ④调节气候,增温增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1·江苏高三三模)喜马拉雅山的海洋性冰川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随着气候逐步变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呈现出退缩的态势。下图为“1990—2015年不同坡向及坡度的冰川年均退缩率(%a-1)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8.据图分析( )
A.喜马拉雅冰川退缩速度呈加快趋势
B.1990-2010年间,东坡冰川面积保持稳定
C.2010年后各坡度冰川退缩率均增加
D.坡度越大,各时段冰川退缩率差异越明显
69.2010—2015年,对喜马拉雅南、北坡冰川退缩率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冰川面积 C.坡向坡度 D.山麓农耕
(2021·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三模)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限,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下面两图分别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和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0.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
A.神农架南坡 B.神农架北坡 C.太白山南坡 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71.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C.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2021·湖南高三三模)研究森林土壤水分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森林环境综合效益的基础。鹤北流域坡向朝向正西,林带为高大乔木,但林下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种植大豆。下图示意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流域2号小流域的横坡林带和8号小流域的顺坡林带不同位置1m深处土层监测期内平均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导致横坡林带上坡和下坡土壤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上坡大气降水多于下坡 B.下坡蒸发大于上坡
C.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 D.上坡农地灌溉水量多于下坡
73.顺坡林带内部左侧边缘土壤含水量高于右侧边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力 B.太阳辐射 C.土壤结构 D.人类活动
74.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主要是因为林带( )
A.引水较少 B.降水较少 C.蒸腾较强 D.下渗较少
(2021·湖南高三三模)先锋植物是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块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垫状点地梅具有致密的垫状结构,常贴伏于地面,性喜光,能够通过自身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微环境,从而可以为其他植物的迁入和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它常伴生于高山草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先锋植物。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垫状点地梅景观(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5.判断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 )
A.4900米以下是光照 B.4900米左右是水分
C.4900米以上是热量 D.4900米左右是土壤
76.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气温,原因是垫状点地梅( )
①多分布于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
②生存地区降水多,大气逆辐射强
③生存地区海拔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平均温度高
④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7.有关垫状点地梅作用及其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垫状点地梅能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②垫状点地梅能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气候变暖,会导致垫状点地梅分布上限的海拔降低
④过度放牧破坏高山草甸,会导致垫状点地梅分布面积缩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浙江高三二模)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晋西北某地做了一个关于土壤入渗的实验,选择有杂草覆盖的撂荒地、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夵木三种不同植被覆盖状况地方下垫面,测量不同深度的初始合水量(实验前测量的土壤含水量)和入渗后含水量(连续灌水两个小时后的土壤含水量)。下表为本次实验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下垫面
有杂草覆盖的据荒地
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
乔木
深度/cm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初始含水量/%
13.05
12.31
10.35
13.79
14.71
7.73
9.45
11.29
11.35
12.05
8.62
8.55
10.76
9.08
11.49
入渗后含水量%
24.89
17.19
15.23
14.34
14.72
20.62
24.04
18.09
11.51
12.42
18.97
17.04
10.77
10.7
12.64
78.本次实验表明,表层土壤(0~20cm)和深层土壤(80~100cm)含水量增加最显著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灌木林地、撂荒地 B.灌木林地、乔木
C.撂荒地、乔木 D.乔木、灌木林地
79.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该研究小组建议当地适度提高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的覆盖率,控制乔木数量,主要原因是( )
①乔木过度生长会严重消耗当地地下水
②三种植被中乔木涵养水土的能力最弱
③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地表水下渗量最小
④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土壤保水能力最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广东高三三模)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对大兴安岭北部高纬度地区针叶林生态系统土壤性状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下表表示大兴安岭北部根河样地在重度火灾后,不同时期植被的恢复情况。此次火灾火烧迹地地表乔木均被焚毁,恢复期前15年内,落叶松林生长慢。根据表格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名称
火烧强度
落叶松材积占比
样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恢复2年
重度
灌草群落阶段
恢复3年
重度
灌草群落阶段
恢复9年
重度
灌草群落阶段
恢复15年
重度
灌草群落阶段
恢复31年
重度
19.05%
白桦林阶段
恢复50年
重度
80.19%
落叶松林阶段
原始林
86.94%
落叶松林阶段
80.据表推测森林过火后短期内( )
A.乔木层的密度增加 B.草本和灌木层光照减少
C.土壤养分含量减少 D.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
81.土壤有机碳指土壤中含有的与有机质有关的碳素。恢复2-9年,导致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A.气温明显上升 B.草本灌木恢复
C.降水明显增多 D.岩石风化加剧
82.恢复15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最低值,主要原因是( )
A.凋落物输入量的增加 B.处于乔木向灌木转型阶段
C.土壤养分消耗量增加 D.全球变暖
(2021·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三模)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3.关于祁连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
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
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
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
84.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 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
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 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
85.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沟谷>坡脚>坡肩 B.坡肩>坡脚>沟谷 C.沟谷>坡肩>坡脚 D.坡脚>沟谷>坡肩
(2021·安徽安庆一中高三三模)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温带草原带,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6.与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
A.寒温带荒漠带;寒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B.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寒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
C.寒温带荒漠带;寒温带森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热带常绿季雨林带
D.寒温带森林—草原带;寒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森林带;热带常绿季雨林带
87.与现今相比,末次冰盛期东部季风区同一自然带位置( )
A.偏东、偏南 B.偏东、偏北 C.偏西、偏南 D.偏西、偏北
88.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因素有( )
①冰川覆盖面积大,下垫面增温慢 ②亚洲低压势力较强
③海岸线偏东,距离海洋较远 ④夏季风势力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山东高三三模)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引起了湖盆内部的多处分裂,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9.南部山地现代冰川较北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地面物质
90.泉水出露带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褶皱隆起带 D.断层
91.地壳差异性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有( )
A.湖泊面积增大 B.湖水盐度减小 C.湖泊深度增加 D.湖泊数量增多
(2021·学科网高三大联考)山地植被带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研究山地垂直植被带推移对重建古代环境演变,了解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有着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山地北坡(44°N附近)近3000年垂直自然带的推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Ⅴ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
A.植被覆盖率高 B.湖泊河流密布 C.裸地占比很大 D.常年冰雪覆盖
93.与现在相比,距今3000—2000年该山地( )
A.林带上限明显较低 B.雪线海拔较低 C.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D.草地面积较小
94.据图推测与之前相比,距今2000年以后该地气候变得( )
A.热湿 B.冷干 C.冷湿 D.暖干
(2021·福建高三三模)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表反射率的差异,获取我国某区域植被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数十年来该地植破生长李始期与末期的变化。下图示意该区域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5.该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荒漠草原 D.高山草甸
96.研究者发现该区域近十年来植被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较大,若( )
A.春季气温偏高,生长季始期提前 B.夏季降水增多,生长季始期提前
C.秋季气温偏低,三生长季末期推迟 D.冬季降水增多,生长季末期推迟
97.为获取植被生长状况使用的主要技术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系统 D.数字地球
(2021·山西高三三模)我国某山地北坡海拔2500-3000米分布有云杉林,南坡相同海拔范围内以草甸为主。云衫解眠和复苏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下图示意该山地坡海拔2500-3300米年降水量以及5月和7月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8.该山地云杉林分布坡向范围的限制性因索是( )
A.水分 B.土壤 C.光照 D.热量
99.该山地海拔2500米处与3300米处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 )
A.降水垂直变化 B.坡面径流积累
C.云杉复苏时间 D.潜在蒸发能力
100.推测该山地2500~3300米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 )
A.土壤孔度增大 B.土壤表层温度升高
C.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减小 D.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
(2021·山西高三模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用来分析被观测的目标区域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科研机构对我国新疆天山和贵州天楼山进行研究,发现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且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下图为“天山与天楼山北坡随海拔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1.形成天山800~1000米处NDVI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
A.坡度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102.与天山相比,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主要是因为( )
A.人类活动少 B.水热状况差异小 C.地势起伏大 D.土壤矿物质少
103.推测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A.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生态恢复 B.气候变化,降水量增加( )
C.人口迁移,土地撂荒 D.经济发展,开发力度加大
104.(2021·百校联盟高三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岛,位于我国西沙群岛东部,距海南岛约337千米,面积约1.6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岛。岛上原始丛林郁郁葱葱,丛林中鸟类数量繁多,拥有保护级别的红脚鲣鸟等数十几种鸟类。最独特的是,丛林里还有上百只“野牛”。研究发现,东岛上难以自然独立演化出野牛,“野牛”是我国古代居民从内陆带上岛屿的家牛野化而来。为确定“野牛”的登岛时间,科研人员对该岛牛塘(距海约100米,为牛群唯一淡水源地)的沉积物进行了样本采集。根据从牛塘采集到的长126厘米、有着鸟粪和牛粪沉积物的沉积柱,推知大约1300多年前牛塘位于海面以下,且“野牛”登岛时间不超过350年。下图8示意东岛地理位置及其地理事物分布。
(1)东岛“野牛”登岛较晚,说明其依据。
(2)分析东岛无法自然演化出野牛的原因。
(3)阐释家牛登岛后能够在东岛逐渐野化并繁衍至今的地理环境条件。
105.(2021·广东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尔兰岛是欧洲西北部北大西洋上的岛屿,终年温暖湿润。远古时期的爱尔兰岛上湖泊成群,森林茂盛,随着冰川期的到来,森林植被尽数毁灭。爱尔兰岛上的沼泽地下形成巨厚的泥炭层。下图示意爱尔兰岛地形。
(1)简析爱尔兰岛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分析爱尔兰岛沼泽地下巨厚泥炭层的形成过程。
(3)说明爱尔兰岛地理环境对航运和农业的有利影响。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爱尔兰岛居民饮食文化特点。
106.(2021·山东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
(1)说明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
(2)描述该地荒漠化过程中灌丛化阶段肥岛效应的强弱变化,并从水源补给角度说明灌丛入侵的原因。
(3)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107.(2021·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且沟谷内冰川发育典型(如下左图),雪线较北坡高。该区以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为主,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总体厚度大,且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1980-2015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该区冰川数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下右图)。
(1)描述1980-2015年南迦巴瓦峰冰川的变化规律。
(2)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高的原因。
(3)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碛厚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4)预测气候持续变暖后该区两种冰川的数量变化。
108.(2021·河南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下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左图)和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右图)。
(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
(2)分析在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的南界明显偏南的原因。
(3)分析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4)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简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
109.(2021·辽宁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横断山沙鲁里山脉的支脉索朗山,约80平方千米的古地貌中发育了40多座冰川湖,它们大多呈线形排列在数条不同的冰川谷中,形成串珠湖群,如同镶嵌在川西高原上的珍珠项链。位于横断山沙鲁里山脉的乡城县的七湖是已探明的串珠湖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串珠湖。这些湖泊形态或如碟似斗或婉约修长,湖盆之间或以瀑布相连,或以河曲相接,一湖是七座湖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呈长条形,湖水平静,呈现出美丽的蓝色,湖水透明度高。二、四、五、六、七湖每年12月封冻,翌年5月解冻。而一湖和三湖,一年中最冷月湖面仅有一半结冰,大部分时间都波光粼粼。图一为七湖剖面图,图二为七湖景观图。
(1)分析沙鲁里山脉的支脉索朗山湖泊众多的原因。
(2)乡城县七座湖泊形状串珠,就此做出合理解释。
(3)推测一湖和三湖湖水最冷月仅有一半湖面结冰的原因。
(4)串珠湖的发现,激发着摄影师们的寻湖热情,试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角度,说明吸引摄影师们来此地寻湖的理由。
110.(2021·山东高三其他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分裂成了数个湖面海拔高度相差悬殊的湖盆。该区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形成了广布的覆沙层。春末和夏季,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能在本区形成一定的降水。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
(1)说明南部山地现代冰川分布较广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覆沙层对泉水出露带形成的作用。
(3)分析中新世后地壳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
111.(2021·山东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我国广东省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左图),自然环境优越,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下右图为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分布频次。研究表明,石门台“假林线”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及山顶效应(山顶或山脊处的强风、较低的气温、贫瘠的土壤不利于森林的发育)关系密切。
(1)描述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频率特征。
(2)简述该保护区内“假林线”的形成过程。
(3)调查发展,保护区内“假林线”在山地北坡的高度大于山地南坡,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推测其自然成因。
112.(2021·四川石室中学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林线作为郁闭森林和高山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是极端环境条件下树木生存的界限。林线交错带生物生存环境梯度变化剧烈。色季拉山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西北侧,地处藏东南湿润气候区与半湿润 气候区的分界面上,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其林线处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呈现多样性特征。
(1)简述色季拉山林线高度阳坡高于阴坡的原因。
(2)比较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3)说明色季拉山阴坡林线处物种丰富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13.(2021·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两大植被区的过渡带上,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海拔2000m是针叶林带与下部疏林灌丛带的分界线。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沟渠纵横,被称为“塞上江南”。左图为宁夏平原位置图,右图为贺兰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1)描述贺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特点。
(2)分析高海拔区域限制物种丰富度的水热条件。
(3)推测贺兰山东西两坡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并说出其原因。
(4)分析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对黄河的影响。
114.(2021·广东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脉中段北坡植被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可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该山地北坡的降水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1)描述图示山地北坡年降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该山地北坡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的原因。
(3)推测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一项,并运用水循环原理予以说明。
115.(2021·河南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白山脉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分析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
(2)推测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
(3)从地形地势角度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4)随着草本植物人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试做出合理解释。
116.(2021·山东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柔草地(主要为高寒草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平均海拔3033m,年平均气温为0.7℃,年均降水量400mm。阿柔草地夏季长势良好,10月底至第二年3月底,是高寒草甸的非生长季。阿柔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很强。下图为2008年7月到2009年12月的阿柔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月总量(单位:mgC/m2/月)的季节变化图。陆地与大气系统间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Ra+RMICROBE-PG;Ra为植物的呼吸释放碳通量,RMICROBE为土壤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的呼吸释放碳通量,PG为光合作用碳固定的碳通量;NEE正值表示碳排放,负值表示碳吸收。
(1)相对世界上其他草地生态系统而言,分析阿柔高寒草甸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的主要原因
(2)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分别出现碳排放峰值,试分析其共同原因。
(3)Q10表示温度每升高10℃,土壤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反映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阿柔草地2008-2009年的Q10平均值为3.28,趋向于生态系统Q10的平均幅度范围的上限。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阿柔草地碳吸收能力的影响。
117.(2021·湖北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在平坦地区,热喀斯特湖是其常见的地貌特征。北极地区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近年来,随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
材料二 研究发现,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对周围多年冻土产生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热喀斯特湖对周围多年冻土的影响。
(1)说明热喀斯特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热喀斯特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可能使北极地区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118.(2021·山东烟台二中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丹霞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侵蚀沿垂直裂隙发育,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这种地貌的山体崖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呈现为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块,山块间是悬崖围闭的沟谷,就了众多独特的小尺度生态环境。某地理小组在对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时发现,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不同山体大多存在着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员还发现,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下图示意丹霞地貌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及某处丹霞山景观图。
(1)说明丹霞地貌山体大多崖壁陡立、山麓平缓的原因。
(2)从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植物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
(3)分析“沟谷雨林”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2,[地理——选修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9中国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2 交通-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设陆港使海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