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有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008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有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008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有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008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地无风带相对于乙地无风带,丙地盛行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富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新网2018年9月25日电: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星际迷航》中宇宙和星际联邦中最重要的智慧种族之一瓦肯人所居住的瓦肯星可能确实存在,它围绕恒星娜瓦萨运行,距离地球大约16.5光年,有较稀薄的大气,它被科学家称为“超级地球”。据此完成1~2题。1.“超级地球”应属于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A.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B.具有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具有适中的自转周期2021年6月,加拿大北部出现短时极光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停电现象,并波及美国东部地区。据分析,本次停电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3~4题。3.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黑子减少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耀斑爆发4.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气象气球改向 B.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C.信鸽迷失方向 D.环太平洋地区地震增多广东省不少地方都有中秋“烧番塔”的习俗,祈求来年丰收,阖家幸福,火苗高就代表吉样。下图为“烧番塔”实景图(图甲)和过程原理图(图乙)。据此完成5~6题。甲 乙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图乙所示“烧番塔”过程原理不同的是A.城市风 B.火山喷发 C.山谷风 D.海陆风6.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的大小关系是A. ①﹥③ B. ③﹤② C. ①﹤④ D.②﹤④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阴影地区示意无风带,箭头示意该地区某月份盛行风。读图完成7~8题。7.甲地无风带相对于乙地无风带A.天气状况相同 B.形成原因相同 C.气压状况相同 D.移动方向相同8.丙地盛行风A.此时由高压吹向低压 B.强弱与印度高压有关C.由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 D.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水浒传》“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写到“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伸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据此完成9~10题。9.《水浒传》选文中描述的天气现象反映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A. B. C. D.10.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A. B. C. D.2021年7月19日至21日,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郑州城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较为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导致此次郑州城区发生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包括①a过大 ②b变小 ③c增强 ④d受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为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预警机制 B.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管网系统C.扩大城市规模,增加道路密度 D.尽可能保持原有天然池塘河道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洋流。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②洋流A.受极地东风影响,成因上属于风海流 B.受西风影响,性质上属于暖流C.属于副热带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属于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4.图中洋流A.①使沿岸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B.②沿途有大渔场分布C.③对甲城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D.②沿途风平浪静,有利航海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①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西风带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16.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下图),完成17~18题。17.②地自然带的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18.自然带由⑥—⑤—④的更替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19~20题。19.该地聚落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平原 B.山地 C.河谷 D.交通20.若该地聚落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乙丙和乙丁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选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第21题。21.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其原因是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C.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D.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2019年张家口市的春天就是这么淘气,五天之内就让你穿遍衣柜所有的衣服。受寒潮入侵影响,张家口市市民在3月份亲身体验了一种“过山车式”的气温变化。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据此完成22~23题。22.寒潮暴发会造成A.洪滂灾害 B.南方沙尘暴天气C.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水土严重流失23.寒潮有“功”也有“过”,寒潮带来的益处可能有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②强烈低温可冻死一些害虫③可缓解夏季早情 ④能带来风力资源⑤抑制土壤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下表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供水量和用水量(两者总量相等)构成表。据此完成24~25题。 供水量(亿立方米)用水量(亿立方米)行政区人口(万)地表水地下水其他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环境北京215412.316.310.818.43.34.213.5广东11300406.112.62.3102.199.4214.25.3贵州3600104.41.80.619.525.261.20.924.与广东省相比,北京市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水下渗严重 B.年降水量少 C.炎热干燥天气多 D.水污染严重25.为缓解贵州省水资源不足状况,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 B.跨流域调水C.实施海水淡化工程 D.植树造林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12分)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正值北半球 (填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 。(2分)(2)该日图中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地。(2分)(3)此时,B地的太阳高度为 ,C地的太阳高度为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分)(4)此时图中A地正值 (填“日出”或“日落”)。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 时,北京时间为 时。(3分)(5)写出A、C两地的昼夜长短状况:A地 ;C地 。(2分)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一二百年的气候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cm。据观测,北极地区1979年海冰的储量为16855km3,2012年只有3261km3。下图示意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月平均距平变化(距平是指该时段海冰面积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1)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2分)(2)试解释随着近现代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地表出现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4分)(3)简述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是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阴山的地理位置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1)说明大青山垂直自然植被类型较少的主要原因。(2分)(2)指出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3)与南坡相比,指出大青山北坡草原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4)与北坡相比,分析大青山南坡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上限海拔较低的原因。(4分)2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左图示意渭河流域,右图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6分)(2)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富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C【考点:天体系统】2.A【考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3.D【考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4.C【考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5.B【考点:热力环流的应用】6.A【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7.D【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8.C【考点:季风环流的成因】9.B【考点: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0.D【考点: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1.B【考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2.C【考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3.C【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成因】14.A【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5.D【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6.A【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7.B【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8.A【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9.A【考点: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0.A【考点: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1.D【考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22.C【考点:寒潮及其危害】23.D【考点:寒潮对人类的益处】24.B【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5.D【考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12分)【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夏至日 23°26'N(2分,每空1分)(2)A B(2分,每空1分)(3)90° 0°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分,每空1分)(4)日出 2 20(3分,每空1分)(5)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2分,每空1分)27.(12分)【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北极海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或1979~1996年下降速度较平缓,1997~2012年下降幅度增大);海冰厚度变薄(或储量减少)。(2分,每点1分)(2)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数量不断增加,近地面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辐射回地表,使得地表增温,使地球加速变暖。(4分,每点2分)(3)淹没沿海低地、基地设施;加剧洪涝、风暴潮等灾害;加剧土地盐碱化;海水倒灌,河口排污能力减弱,水质恶化。(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8.(14分)【考点: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1)纬度较高;相对高差小。(2分,每点1分)(2)自然带名称:温带草原带。(2分)理由: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且大青山较为湿润,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山麓自然带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2分)(3)北坡草原比南坡空间分布广;山麓草原分布上限海拔高;亚高山草原分布下限海拔低。(4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但由于夏季风较弱,携带的水汽较少,在此高度范围内,受地形抬升不明显,产生的降水有限;南坡为阳坡,光照较强,蒸发旺盛,导致南坡此处水分条件比北坡同海拔地区差,故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上限海拔偏低。(4分,每点2分)29.(12分)【考点: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6分,每点2分)(2)北侧沉积物颗粒较小。(2分)原因: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4分,每点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40,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是,甲国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