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1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2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3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4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5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6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7页
    4.3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引入,水分交换,大陆径流,热量交换,太阳辐射,长波辐射等,正常年份,厄尔尼诺现象,降水增加,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如何监测这种现象?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思考: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哪里?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有哪些?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思考:1.大气中水分最主要的来源是哪里? 2.海洋“损失”的水分是以何种形式得到“补偿”的?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思考: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12.5% 87.5% 海洋
    从长期看,全球水的总量是平衡的。若海洋蒸发增加(减少),则输送到陆地上的水汽增加(减少),陆地降水将增加(减少),陆地径流量将增大(减小),陆地水资源相应增加(减少),会变湿润(干旱)。
    思考:1.回顾大气受热过程。2.说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3.判断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地面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思考: 1.列举海洋将热量传递给大气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其主要途径是哪一种?最根本的热量来源是什么? 2.大气以何种形式将热量“返还”给海洋?
    1.传递方式:长波辐射、对流传导、潜热等。主要途径:长波辐射。最根本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海洋表层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而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受太阳辐射、蒸发、海洋表面辐射、洋流等因素影响。
    思考: 1.指出北半球低、中、高纬度海洋热量的收支差异。 2.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热量收支:低纬度>高纬度低纬度:热量盈余;高纬度:热量亏损
    不会。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地区,维持着全球热量平衡。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海洋是大气中云雨的故乡,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水汽和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能量储存库,海洋温度分布状况影响着大气环流;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和动量,近地层的风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降水较多。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降水较多。
    问题: 1.解读图中等值线的意义。 2.描述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
    该处水温与常年平均水温的差值
    等值线向西凸,海温距平值东高西低
    问题: 3.推断图示情况下南美洲西海岸气候特征。 4.当出现图示情况时秘鲁渔场的渔获量是增是减?为什么?
    渔获量减。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类饵料缺乏
    问题: 5.推断图示情况下澳大利亚东部以及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特征,并推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 6.归纳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降水减少,可能出现旱灾或森林大火等。
    东降水多,易涝;西降水少,易旱。
    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2.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3.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思考: 1.当出现拉尼娜现象时,该热力环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推断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特征。
    环流强度加强。东西温度差异增大。
    太平洋东部:更加干旱太平洋西部:降水更多
    厄尔尼诺1.易出现暖冬凉夏2.南方洪涝成灾,北方干旱
    拉尼娜1.易出现冷冬热夏2.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3.出现南旱北涝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南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异常升高。这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据此完成1~2题。1.南赤道暖流与“厄尔尼诺暖流”特征差异较大的是A.流向 B.性质 C.水温 D.成因2.“厄尔尼诺暖流”的形成将A.改变秘鲁西部的气候类型 B.增加秘鲁西部海域的渔获量C.利于秘鲁西部海域污染物的扩散 D.增加秘鲁境内洪水发生的频率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3.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温带高压 D.热带低压4.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5.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 ①正值天文大潮 ②位于浅海大陆架 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 ④围海造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2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质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气候异常与秘鲁洪水,课标要求,全球海洋水平衡,全球陆地水平衡,读图完成1~2题,沃克环流,厄尔尼诺年份,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