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1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2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3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4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5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6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7页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示范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引入,组成要素,夏季降水较多,植被丰富,河流众多补给多样,三面环山中部平坦,冻土不易下渗,年平均气温较低,多湿地,颗粒较细土质黏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思考: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
    思考: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东北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中国拥有湿地面积5360多万公顷,黑龙江是保有大量湿地的重要省份。黑龙江省的湿地分布以中部小兴安岭为分界线,小兴安岭以东为三江平原湿地区,以西则是松嫩平原湿地区。
    东北地区不仅是湿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也是鹳形目和鹤形目鸟类的主要夏季栖息地,每年春暖花开时,都有大批丹顶鹤从南方飞回。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众多河流汇入;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弱;三面环山,中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不利于下渗。
    自然环境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思考: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
    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植物吸收一部分,部分下渗,部分形成径流,再通过蒸发、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周而复始。
    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的,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影响气候和生态。
    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思考:指出大气与植被之间、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迁移。
    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
    思考:归纳生物循环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改变原始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中的元素改变了陆地水的循环过程形成化石能源影响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改变地球面貌
    整体性的基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思考:湿地如何实现它的生产功能?都有哪些要素参与其中?
    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要素:植物、大气、土壤、水、岩石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消减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最主要途径)。
    思考: 1.控制土壤厚度的因素是什么? 2.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厚度一般变化明显吗?为什么?
    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
    一般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土壤与水、土壤与岩石间的物质交换,土壤厚度及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问题: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 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3.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
    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典型特点为:地势高,气温低。高山植物区,由山麓到山顶植被自然垂直分布。
    地理环境有整体性,藏羚羊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发生变化,藏羚羊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环境具有稳定功能,某些年份因为环境的不适合,会发生藏羚羊数量减少的情况,但是有些年份因为环境的好转,藏羚羊的数量也会上升,总体呈稳定状态。
    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称为雾凇,俗称树挂。吉林雾凇(下图)是著名的自然奇观。完成1~2题。1.吉林雾凇的形成,联系的地理要素主要有①岩石 ②大气 ③水 ④生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解析】1.D 解析:据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树上的自然景观,其联系了大气、水、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
    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称为雾凇,俗称树挂。吉林雾凇(下图)是著名的自然奇观。完成1~2题。2.吉林雾凇的形成,涉及的地理循环主要是A.生物循环 B.大气循环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及解析】2.C 解析:水汽凝结过程中,由气态水转化为固态水,主要涉及水循环。
    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完成3~5题。3.索科特拉岛拥有多种特有植物的原因主要是A.地处热带地区 B.地壳运动活跃 C.自然环境多样 D.长期远离大陆
    【答案及解析】3.D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长期点大陆分离,从而使岛屿物种与大陆物种隔离,导致该岛有多种特有植物。
    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完成3~5题。4.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断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少雨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D.凉爽干燥
    【答案及解析】4.A 解析:索科特拉岛位于亚丁湾地区,地处东北信风带内,冬季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也是从非洲大陆吹来,且沿岸地区在西南风的彩响下,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性质,更加剧了其于旱程度,由于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所以气侯特征为炎热少雨。
    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完成3~5题。5.龙血树巨伞树冠的功能主要是A.防止强光灼伤树干B.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
    【答案及解析】5.C 解析:索科特拉龙血树形成巨大的树冠,从而营造了面积尽可能大的树阴,可减少根系附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相关课件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12课时pptx、如今的塞罕坝wmv、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mp4、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影响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示范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引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统一演化,要素组合,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楼兰古城,整体性,黄土高原,水位上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ppt课件,共29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