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2.1)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2.1)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共8页。
【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2.1)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必备知识+方法技能 【考情简述】考纲中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下面我们首先总结一词多义的相关知识点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备战高考使用。此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更有效地掌握文言文实词,在“2023一轮复习”考点和知识梳理的同时,我们同步对最新“统编教材文言实词”(侧重高中古诗文,兼顾初中古诗文)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 【必备知识】1.一词多义的概念一个词有几个意思,这些意思又是互相联系的,叫作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这是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例如:“兵”本义是武器,《出师表》“兵甲已足”中的“兵”就是这个意思。《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中的“兵”指军队,“行收兵”中的“兵”指士兵。2.一词多义的形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本义。所谓词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当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如“走”的基本义是“步行”。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义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这种基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义项。(2)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3)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手足”本义是“手和脚”,“兄弟”是其比喻义“干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捍卫者”。(4)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它同词的本义是不相干的。如“然”,本义是燃烧。后来假借为:①代词,如此,这样。如“鞣使之然也”。②形容词词尾,相当.....的样子”。如“屋舍俨然’。3.词义的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例如: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④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⑤黄巢矶与白沙滩,只是闻名已胆寒。(《过黄巢矶》)(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是竹节,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例如:①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郑板桥《竹》)②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后汉书·虞诩传》)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⑤单于壮其节。(《苏武传》)⑥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并序)》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 具体到抽象,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以简驭繁,对多义词进行系统梳理。 【辨析方法】一词多义辨析方法 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语法分析法任何句子都处在一个语法结构之中,每个词语都充当句子的不同的成分,通过句子成分的分析,便可以推知词语的词义。(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因此,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2)将军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句中“将军”作主语,“被”和“执”作并列谓语,那么“坚”和“锐”是宾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因此应解释为“就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2.字形推导法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大都有密切的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形声字的“义符”给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啮,从“口”从“齿”,“口”“齿”加于人不是“吃”而是“咬”,“啮”即“咬”。3.成语助记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含义。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其中保留了不少的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不速之客”中的“速”,“不期而遇”中的“期”等等。推断实词词义时,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借用成语,问题也可能就化难为易。如:(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联想到成语“日薄西山”,其中“薄”是“接近”“靠近”,可推断“芳不得薄兮”中“薄”词义与之相同。(2)必躬造左公第。(《左公毅公逸事》)联想到成语“登峰造极”中的“造”是“到”,分析该句,“造”也是“到”的意思。4.因声寻义法。即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解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词时,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这样写,有时那样写。后人便称之为通假。如:(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 通“俱”。 综合练习 【题目】一、填写类加点字解释。(1)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__________(3)批大郤,导大窾:__________ (4)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__(5)窃为大王不取也:__________ (6)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__(7)错勘贤愚枉做天:__________ (8)着这楚州亢旱三年:__________二、选择类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2.下列对句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竭诚以待下”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与“度义而后动”两句中的“度”字含义不同。C.“刑人如恐不胜”与“沛公不胜杯杓”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D.“项羽兵四十万”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爱护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百里奚举于市B.拔三川之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D.故今具道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权,然后知轻重(《齐桓晋文之事》)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B.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C.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D.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蒲松龄《促织》)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逮奉圣朝(等到) ②因自度此曲(创作)③其制稍异于前(制度) ④感慨系之矣(关系)⑤生生所资(凭借) ⑥其置也若弃(放下)⑦此世所以不传也(记录) ⑧善万物之得时(美好)A.①②⑤⑥ B.①④⑥⑦ C.②⑤⑥⑧ D.③④⑦⑧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②具以表闻(使上闻,报告)③昼夜勤作息(劳作和休息) ④芳菲菲其弥章(同“彰”,显著)B.①求之靡途(消失) ②桴止响腾(鼓槌)③字而幼孩(取字) ④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C.①迨诸父异爨(分家) ②盘飧市远无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③殆有神护者(恐怕,可能) ④未尝不临文嗟悼(叹息哀伤)D.①悟己往之不谏(挽回) 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掐)③事不目见耳闻(亲眼) ④余方心动欲还(产生念头)8.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答案】一、(1)夹,处 (2)做榜样 (3)空隙,指骨节间的空穴 (4)趁机 (5)私下里 (6)谦让 (7)审问 (8)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摄”,夹,处。句意:夹在(几个)大国之中。(2)“刑”,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3)“窾”,空隙,指骨节间的空穴。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间的空处。(4)“因”,趁机。句意: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5)“窃”,私下里。句意: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采用(这种做法)。(6)“让”,谦让。句意: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7)“堪”,判断。句意:你错误地判断好人坏人白做天。(8)“亢”,极。句意:让这楚州大旱三年。二、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济:渡河。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C.前“胜”:尽。句意: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后“胜”:承受。句意:刘邦禁不起多喝酒。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爱:吝啬。句意: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前“举”:攻占,占领。句意: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 后“举”:选拔。句意: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选拔回来并被任用。B.前“拔”:攻下,攻占。句意:攻下三川地区。后“拔”:选拔。句意: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C.前“微”:(如果)没有。句意: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后“微”:(如果)没有。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在一起呢。D.前“所以”:……的原因。句意: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后“所以”:用来……的。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前“知”:知道。句意: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中“知”:知道。句意: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后“知”:知道。句意: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知道它会这样的。B.前“举”:向上托,举起。句意: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中“举”:被攻占,被占领。句意: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占。后“举”:拿。句意:拿它们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C.前“善”:拭,擦。句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中“善”:与……交好。句意:一向和留侯张良交好。后“善”:好。句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D.前“过”:错。句意: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逐客的事,我认为逐客错了。中“过”:经过。句意:忽然(听到)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经过。后“过”:超过。句意: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③“制”,规模。句意:它的规模稍微不同于从前。④“系”,联结。句意:感慨随之产生。⑦“传”,流传。句意: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⑧“善”,欢喜,羡慕。句意:(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①②⑤⑥解释正确。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作息,偏义复词,这里单指劳作。句意: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B.靡,没有。句意:可是求官缺少门路。字,养育。句意:抚养好你们的孩子。D.心动,内心惊恐。句意:我正心惊想要回去。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为纵横、方圆。A.方:方向。句意: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B.方:纵横、方圆。句意: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C.方:道理。句意: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D.方:副词,正。句意: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6.1)文言翻译得分点之实词、虚词,共6页。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3.1)文言虚词之“代词”,共5页。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2.6)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