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6.1)文言翻译得分点之实词、虚词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6.1)文言翻译得分点之实词、虚词,共6页。
【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6.1)文言翻译得分点之实词、虚词必备知识+方法技能 【考情简述】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子的大意,每句往往在3分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两个左右这样的得分点,每个1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必备知识】解题指导1.踩准三大得分点(1)五类实词“准确判定”要记牢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具备2至3个关键实词,这几个关键实词就是得分点。若想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首先要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等进行准确判定,继而才能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实词的翻译。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思路】①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渡过去。〔重要实词:地方(古今异义)、王(名词用作动词)。〕②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窘困)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心中难道不愧疚吗?〔重要实词:王(名词用作动词)、面目(名词作状语,以……面目)〕〖参考译文〗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拢船靠岸等待,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让我灭亡,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窘困)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心中难道不愧疚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是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2)两类虚词“译与不译”掌控好①高频虚词——确保翻译到位(部分虚词另有实词的用法,为方便学习,以下一并讲解)所谓高频虚词,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在”等;译准其连词义,如“用来”。另有实词义“认为”“率领”等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祈使的“可要”,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等。乃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却”等的辨析。②可译可不译的虚词——当译则译,不当译则不译有一部分虚词,兼有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等,其为助词时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这两种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叔齐列传》)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臣弑君,可谓仁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思路】①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关键词: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就)、其(代词,指孤竹君)。〕②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仁义吗?〔关键词:以(介词,凭借……的身份)、乎(疑问语气词,吗)。〕③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关键词: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之(代词,指天下归顺周朝)、于(介词,在)、而(顺承连词,可不译)、之(代词,指薇)。〕④用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关键词:以(介词,用)、其(代词,那种做法)。〕【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说:“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方进兵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伤害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用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综合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①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注:①郎中:官名,宫内侍卫。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却,吾恶紫臭。译文: (2)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译文: 【答案】1.(1)稍微退后点,我讨厌(闻)紫色衣服的气味。(2)在当天/这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解析】(1)“却”,后退;“恶”,讨厌;“臭”,气味。(2)“是”,这;“莫”,没有人;“衣”,名词作动词,穿。【参考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这个时候,五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如果恰好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您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闻)紫色衣服的气味。’”桓公说:“好。”从这天开始,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2.占卜自己生活在世间应该做什么,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卜”,占卜;“居世”,处于世间;“宜”,适宜,应该;“冀”,希望;“异策”,不同意见;“定”,解决;“嫌疑”,疑惑。【参考译文】《卜居》是屈原创作的,屈原表现出忠诚正直的本性却遭受嫉妒,考虑到阿谀奉承奸邪狡诈的大臣迎合君王是非不分却获得富贵,自己坚守忠诚正直却不得重用,内心很是迷惑不解,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于是前往太卜之家,考查追问神明,让蓍草和龟甲来做个判决。占卜自己生活在世间应该做什么,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所以取名为《卜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6.2)文言翻译得分点之文言句式,共8页。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3.8)文言虚词之“兼词”,共7页。
这是一份【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法指导—(3.6)文言虚词之“叹词”,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