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025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025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025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
5.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
展开
这是一份5.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守恒定律及其应用,55g,8g,6+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期末必刷常考题质量
5.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2秋•建邺区期中)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2.(2022秋•建邺区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丁一定是单质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1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
3.(2022•扬州)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4.(2022•秦淮区一模)取一定质量的苏打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13.2g二氧化碳,所取苏打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25.2g B.27.4g C.31.8g D.36.2g
5.(2022•兴化市一模)将20g铜与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冷却,称重,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仍为20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6% C.20% D.24%
6.(2022秋•溧水区期中)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S+O2SO2提供的信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每32份质量的硫与1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8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7.(2022•丹阳市模拟)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得的氧气常会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发生以下反应产生了Cl2:2KClO3+2KCl+2MnO22X+2Cl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KMnO4
B.MnO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有3种氧化物
D.Cl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
8.(2022•鼓楼区二模)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某时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0
B.乙可能是单质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9.(2022•姜堰区一模)火箭燃料偏二甲肼和氧化剂反应的方程式是C2H8N2+2N2O42CO2↑+3X↑+4H2O,其中生成物X是( )
A.NO2 B.NH3 C.NO D.N2
10.(2022秋•秦淮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4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1.(2022秋•镇江期中)KClO3和MnO2混合物共m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在改变,得10.0g剩余固体,测得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14.8
B.原混合物中MnO2质量为2.55g
C.共生成3.2gO2
D.加热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12.(2022•徐州模拟)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A.表中的a值为2.4
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一定相等
13.(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12%
B.x的取值范围:0≤x≤40
C.y≤30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14.(2022•邗江区校级三模)某研究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
1.76
3.52
4.4
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3、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B.表中m的数值是4.4
C.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D.第3、4次反应中盐酸有剩余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5.(2020•费县模拟)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
16.(2019•新宁县模拟)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17.(2019秋•姜堰区校级月考)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2+NaOH+X,则X的化学式是
18.(2019秋•沭阳县校级月考)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1)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 镁条的质量(填“<”、“>”或“=”),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填“矛盾”或“不矛盾”)。
(2)现有化学反应A+3B=C+2D,已知A为ag,B为bg,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D为dg,则生成C的质量为 g。
(3)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4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19.(2021•常州模拟)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18秋•玄武区期末)中国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可燃冰(CH4•nH2O)。
(1)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未测
根据表格中数据,请完成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1.(2021秋•射阳县校级期中)(一)用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所示实验:在实验前要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可看到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2)在B实验中,实验前天平示数为102.2克,实验后天平示数为100克,该反应 (填“遵循”、“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计算一袋5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是 mg (结果精确到0.1mg)。
22.(2021秋•溧水区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离子: ;
(2)氯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
(3)水分子的模型图: ;
(4)标出硫元素的化合价:SO2 ;
(5)将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中,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其中X表示某种未知物质,则X的化学式为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期末必刷常考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2秋•建邺区期中)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此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要判断发生的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属于化学变化,就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分析。
【解答】解:A、镁燃烧有气体参加,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不可以用于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可以用于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故B正确;
C、该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于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不能用于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2022秋•建邺区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丁一定是单质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1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t1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6g−8g=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32g−4g=28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24g−4g=20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甲、丁不一定是单质,故A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8g:20g=7:5,故C错误;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3.(2022•扬州)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氢气的质量分数减少,是反应物,氮气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氨气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据此分析。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得,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
C、M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正确;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4%:(1﹣14%﹣63%﹣6%)=14:17,错误。
故选:D。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
4.(2022•秦淮区一模)取一定质量的苏打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13.2g二氧化碳,所取苏打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25.2g B.27.4g C.31.8g D.36.2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假设13.2g二氧化碳全部由苏打碳酸钠反应生成,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13.2g
x=31.8g
假设13.2g二氧化碳全部由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
NaHCO3+HCl=2NaCl+H2O+CO2↑
84 44
y 13.2g
y=25.2g
所取苏打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的质量应该介于25.2g和31.8g之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极值法和近似平均值法进行。
5.(2022•兴化市一模)将20g铜与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冷却,称重,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仍为20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6% C.20% D.24%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铜与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了,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减少了,又因为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不变,跟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混合物中碳的质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铜与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了,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减少了,又因为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不变,跟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混合物中碳的质量,故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即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20%。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偏大,找到跟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混合物中碳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2秋•溧水区期中)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S+O2SO2提供的信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每32份质量的硫与1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8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读作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022•丹阳市模拟)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得的氧气常会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发生以下反应产生了Cl2:2KClO3+2KCl+2MnO22X+2Cl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KMnO4
B.MnO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有3种氧化物
D.Cl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2KClO3+2KCl+2MnO22X+2Cl2↑+O2↑,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Cl2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钾、氯、氧、锰原子个数分别为4、4、10、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氯、氧、锰原子个数分别为0、4、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钾原子、2个锰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钾原子、1个锰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K2Mn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2KClO3+2KCl+2MnO22X+2Cl2↑+O2↑,MnO2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中有MnO21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2•鼓楼区二模)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某时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0
B.乙可能是单质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85%﹣40%=45%,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25%﹣(1﹣85%﹣5%)=15%,丁是反应物;反应表达式可写成甲+丁乙,据此分析。
【解答】解:A、反应后,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30%,生成的乙的质量为85%﹣40%=45%;反应中,乙的质量为40%+=70%,丁的质量c%=1﹣(70%+10%+5%)=15%,c=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为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0%:15%=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
9.(2022•姜堰区一模)火箭燃料偏二甲肼和氧化剂反应的方程式是C2H8N2+2N2O42CO2↑+3X↑+4H2O,其中生成物X是( )
A.NO2 B.NH3 C.NO D.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0、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2022秋•秦淮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4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x=16+4+12+24﹣8﹣32﹣12=4;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8,则甲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8,则乙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后丁的质量减少了20,则丁是反应物;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x=16+4+12+24﹣8﹣32﹣12=4,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2022秋•镇江期中)KClO3和MnO2混合物共m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在改变,得10.0g剩余固体,测得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14.8
B.原混合物中MnO2质量为2.55g
C.共生成3.2gO2
D.加热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求出氯化钾和氯酸钾的质量,根据氯化钾的质量和混合物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答】解:A、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0.0g×35.5%÷×100%=7.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0g﹣7.45g=2.55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0.0g×35.5%÷×100%=12.25g,故m=12.25g+2.55g=14.8g;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原混合物中MnO2质量为2.55g;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8g﹣10.0g=4.8g;故C错误;
D、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混合物的质量加热减少,所以加热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特定元素的守恒进行灵活的计算,而不要硬性直接考虑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或者说找到可以用于方程式计算的数据。
12.(2022•徐州模拟)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A.表中的a值为2.4
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一定相等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B、根据表中数据及分子个数比=物质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分析;
C、根据表中乙醇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6.6+8.8=2+6.6+5.4+a,解得:a=1.4,故选项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的CO和CO2的质量分别是1.4g、6.6g,分子个数比=:=1:3,故选项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6g﹣2g):8.8g=23:44,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知,所以在乙醇不完全燃烧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分析表中数据并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关键。
13.(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12%
B.x的取值范围:0≤x≤40
C.y≤30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100%=12%,该选项正确。
B、y=0时,x=30+40+30+25﹣10﹣15=100,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0≤x≤100,该选项不正确。
C、y=30时,甲、丁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生成物是一种,y小于30时,甲、丁、丙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生成物是一种,该选项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30g﹣10g):(25g﹣15g)=2:1,该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2022•邗江区校级三模)某研究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
1.76
3.52
4.4
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3、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B.表中m的数值是4.4
C.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D.第3、4次反应中盐酸有剩余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观察并对比,第2次实验中的数据为第1次实验的两倍,而第3次少,说明此时盐酸已完全反应,故3、4次实验中碳酸钙有剩余,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即m=4.4;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根据第1次或第2次实验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中的数据为第1次实验的两倍,而第3次少,说明此时盐酸已完全反应,故3、4次实验中碳酸钙有剩余,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即m=4.4;
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
x=4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由以上分析计算可知:
A、第3、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故A正确;
B、m=4.4.故B正确;
C、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故C正确;
D、第3、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盐酸全部参加了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通过图表数据分析哪次完全反应,哪次有剩余的方法,并进一步巩固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第三次盐酸已经被反应完了,再进一步进行推证即可。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5.(2020•费县模拟)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 种类 不变,原子的 数目 不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答题.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的掌握情况.
16.(2019•新宁县模拟)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160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
【解答】解:在4P+5O22P2O5中,磷和氧气是反应物,五氧化二磷是生成物,则
由反应方程式可得:
4P+5O22P2O5
4×31 5×32 2×(31×2+16×5)
即表示124份质量的磷可跟160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160;284.
【点评】学生应注意在质量守恒定律中,紧扣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量,但在反应中往往存在过量问题,而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是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直接利用.
17.(2019秋•姜堰区校级月考)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2+NaOH+X,则X的化学式是 NH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2NaNH2+N2O=NaN3+NaOH+X可知,X的化学式是NH3;故填:NH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以及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来判断X的化学式,难度不大。
18.(2019秋•沭阳县校级月考)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1)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 > 镁条的质量(填“<”、“>”或“=”),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不矛盾 (填“矛盾”或“不矛盾”)。
(2)现有化学反应A+3B=C+2D,已知A为ag,B为bg,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D为dg,则生成C的质量为 a+b﹣d g。
(3)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4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C2H2 。
(4)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碳、氢、氧 (填元素名称)。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固体的质量与镁条的质量关系。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来分析解答。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分数和生成8.8g二氧化碳,即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中碳的质量,根据水中氢的质量分数和生成5.4g水,即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中氢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该化合物中氧的质量。据此分析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解答】解:(1)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根据:2Mg+O22Mg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生成的固体的质量>镁条的质量,这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矛盾。
故答案为:>,不矛盾
(2)设生成C的质量为 x
A+3B=C+2D
ag bg x dg
ag+bg=x+dg
x=(a+b﹣d)g
故答案为:a+b﹣d;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5O24CO2+2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2。
故答案为:C2H2。
(4)该化合物中碳的质量为:8.8g×=2.4g;
该化合物中氢的质量为:5.4g×=0.6g;
该化合物中氧的质量为:4.6g﹣2.4g﹣0.6g=1.6g。
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答案为:碳、氢、氧。
【点评】解此类题要求大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需仔细分析,认真比较,才可以求解。
19.(2021•常州模拟)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D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2H2+5O24CO2+2H2O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知识的解答。
【解答】解: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1)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甲物质C2H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2)=12:1;
(3)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发生改变,故错误;
C、反应前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错误。
(4)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答案:
(1)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12:1;
(3)BD;
2C2H2+5O24CO2+2H2O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0.(2018秋•玄武区期末)中国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可燃冰(CH4•nH2O)。
(1)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混合物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未测
根据表格中数据,请完成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CH4+7O22CO2+2CO+8H2O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计算生成一氧化碳量,再根据化学计量数的确定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见可燃冰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未测=14.4g,故未测=2.8g。
则反应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2:2:8。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4CH4+7O22CO2+2CO+8H2O.故填:4CH4+7O22CO2+2CO+8H2O。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2021秋•射阳县校级期中)(一)用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所示实验:在实验前要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防止锥形瓶瓶底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实验过程中,可看到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再变小后变瘪 。
(2)在B实验中,实验前天平示数为102.2克,实验后天平示数为100克,该反应 遵循 (填“遵循”、“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7:48 。
(2)计算一袋5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是 16.9 mg (结果精确到0.1m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一、(1)根据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二、(1)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质量等于元素质量除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一、(1)白磷燃烧时,在实验前要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瓶底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膨胀,因此气球变大,当氧气耗尽,装置逐渐冷却过程中,气球变小直到变瘪,故答案为:防止锥形瓶瓶底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先变大再变小后变瘪;
(2)实验B中发生的是化学反应,因此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遵循;
二、(1)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7:(16×3)=127:48,故答案为:127:48;
(2)由标签可得,1kg碘盐含碘20mg,则500g碘盐含碘10mg,则碘酸钾的质量为10mg÷≈16.9mg,故答案为:16.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22.(2021秋•溧水区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离子: 3Mg2+ ;
(2)氯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
(3)水分子的模型图: ;
(4)标出硫元素的化合价:SO2 O2 ;
(5)将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中,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其中X表示某种未知物质,则X的化学式为 CO2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每个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3)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5)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每个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3个镁离子可以表示为3Mg2+。
故答案为:3Mg2+。
(2)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故答案为:。
(3)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的模型图:。
故答案为:。
(4)二氧化硫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可以表示为O2。
故答案为:O2。
(5)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推断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64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化学用语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必刷常考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用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化学用语---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用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