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028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028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028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甲是,四大地区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中景观反映出两地,两地民居所在省区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山东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地区全国甲乙丙丁人口增长率(%)3.4-1.74.52.64.2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7.213.24.68.211.0第二产业39.134.438.941.837.0第三产业53.752.456.550.051.13.甲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4.四大地区中(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5.(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一、单选题(2021·福建高三二模)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 )A.防御游匪滋扰 B.遮挡盛夏阳光C.稳固墙体立面 D.抵御台风侵袭7.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 )A.背阴洼地 B.背阴缓坡C.向阳洼地 D.向阳缓坡8.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 )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 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 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2021·北京高三二模)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毛泽东旧居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景观反映出两地( )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②建筑风格相似 ③生态环境问题相同 ④地域文化差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两地民居所在省区分别是( )A.甘、黔 B.澳、冀 C.沪、陕 D.台、宁(2021·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海岸带位于海陆交界处,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从第一批先民在海岸带上定居开始,人们靠海住海,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建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民居。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 区的珊瑚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珊瑚房最可能分布在( )A.辽宁大连 B.广东湛江 C.江苏盐城 D.山东青岛12.关于珊瑚房的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描述,合理的是( )①夏秋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②冬季降雪丰富,多坡屋顶③春季西北风强烈,窗户小而低④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1·广东佛山市·石门中学高三零模)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主要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区,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山墙而得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山墙的主要功能有( )①遮阳②防火③挡风④防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镬耳屋内部“三间两廊”格局是由北方四合院演变而来的,其自然成因是因为岭南地区( )A.台风频发 B.气候湿热 C.光照充足 D.降水丰富(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嘎多古寨(下图)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佤山山区,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仮族村落。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佤山冬季清晨多云海,主要原因是( )A.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B.气温低,水汽易凝结C.山坡植物蒸腾作用强烈 D.地表径流蒸发旺盛16.嘎多古寨保存完整,主要由于( )①群山环抱,对外交流少②处于板块内部,地震灾害少③佤族聚居区,社会和谐④空气清新,为旅游度假胜地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7.图中古寨( )A.顺水而建,民居条带状分布 B.建房就地取材,多用竹、黄土C.房屋均坐北朝南,便于采光 D.房屋密度大,需做好防火措施(2021·福建高三三模) “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称呼,出洋祖先回乡盖的房子被称为“番仔楼”。位于福建漳州的曾氏“番仔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该楼群前为闽南风格古厝,中为哥特式楼房,后为红砖骑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为该建筑群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建筑底部架空并开有孔洞的目的是( )A.防洪 B.防御 C.防潮 D.散热19.曾氏“番仔楼”群前中后建筑风格不一,体现闽南文化的( )A.稳定性 B.地域性 C.独特性 D.包容性(2021·江苏无锡·高三二模)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1933年青岛有各类里院建筑506处,现存里院建筑仅剩6处。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用地面积 B.城市盛行风向 C.城市居民习俗 D.城市街道走向21.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 )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B.缓解住房紧张C.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提高环境容量(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图a所示南方丘陵山地地带是珠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该地带东部的兴宁市被誉为“中国围龙屋之乡”,图b为该地某围龙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图a所示南方丘陵山地地带( )A.地跨滇黔鄂湘桂粤六省区 B.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之一23.该围龙屋( )①墙厚窗小,利于防风保温②坡式屋顶,利于屋内通风散热 ③方正对称,体现等级制度④围墙封闭,起到御外凝内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021·江苏高三三模)“吞口屋”为我国某地典型传统民居(左图),墙体主要采用木材、夯土砖、石材等,屋顶材料为小青瓦及片状石材。整个建筑只在正立面开窗,且窗口较小,窗框多为木框。为提升居住舒适度,专家建议将“吞口的窗户改造为“支撑窗+内平开玻璃窗”(右图),外部的支撑窗用于控制窗户的保温隔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示“吞口屋”传统民居最可能分布于( )A.湘西 B.陕北 C.皖南 D.辽东25.按专家建议改造后,居住体验未明显改善的是( )A.保温降湿 B.昼夜温差 C.通风透气 D.采光条件(2021·浙江学军中学)下表为2019年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指标甲乙丙丁第一产业占全国比重(%)33.325.431.99.4第二产业占全国比重(%)51.623.720.24.5棉花占全国比重(%)7.96.485.70.0原煤占全国比重(%)4.931.960.62.626.甲、乙、丙、丁分别为( )A.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B.东部、西部、中部、东北C.东北、中部、西部、东部 D.东北、西部、中部、东部27.我国四大地区中( )A.甲地区民营企业发达 B.乙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C.丙地区城市数目最少 D.丁地区缺乏大型中心城市(2021·重庆江津区·高三三模)华北地区是我国食物生产起源地之一,较早地实现了由采集守猎向耕作定居转化。下图示意华北食物生产起源与扩张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与平原沼泽地带相比,盆地、山麓地带更早成为食物生产地,主要由于( )A.位置优越 B.土壤肥沃C.地形平坦 D.气候适宜29.据图分析,在平原沼泽地带发展食物生产,首先应( )A.清除原生植被 B.修建防洪设施C.疏干地表积水 D.培育土壤(2021·天津高三三模)马拉若岛位于亚马孙河河口,为世界最大的冲积岛,该岛东北沿岸面对大西洋,但周围完全被淡水包围,地势东高西低。岛上人烟稀少,东部居民多从事水牛养殖业,水牛在运输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下图为马拉若岛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据图推测该岛东侧的植被( )A.热带雨林 B.热带稀树草原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1.该岛居民使用水牛运输,主要是为了应对( )A.低洼泥泞的道路 B.崎岖的地形C.闷热潮湿的气候 D.劳动力缺乏(2021·四川高三三模)下图中甲半岛上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河谷底部平坦开阔。早期居民以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甲半岛早期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为( )A.作物种植 B.陆海渔猎 C.林间采集 D.水产养殖33.甲半岛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河谷底部平坦开阔的主要成因是( )A.沿冰川侵蚀形成的平行谷地发育而成 B.地壳运动活跃,沿平行状断裂带发育而成C.河流落差较大,侧蚀作用明显 D.板块挤压,山河相间,平行分布(2021·山东高三三模)南岗千年瑶寨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据史料记载,瑶族的祖先最早居住于洞庭湖以北,后来,因为战乱和受歧视而逐渐向湘粤桂三省边境处迁移,隋唐、宋朝时期,又分多路逐渐向广东省内迁移。明朝鼎盛时,南岗千年瑶寨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下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为适应当地环境,推测大部分古宅的大门朝向为(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35.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有( )①寒潮少见②耕地众多③防止山洪④易守难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耕地压力指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为保障食物需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下左图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布图,下右图为2008-202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6.右图中,代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曲线依次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 Ⅱ、Ⅲ、Ⅰ D.Ⅲ、Ⅱ、Ⅰ37.导致Ⅰ区和Ⅱ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 B.耕地质量 C.农业科技水平 D.人口数量(2021·北京高三一模)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 )A.湘 B.冀 C.赣 D.陕39.南方部分城市冬季温度低,却一直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原因可能是( )A.供暖设施占地面积大,挤占大量生活空间 B.南方冬季湿度大,导致供暖系统稳定性差C.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 D.南方地势起伏大,供暖设施建设工程量大40.南方部分地区实行集中供暖后,可能会( )A.加剧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B.吸引大量外地劳动力迁入C.促进管道运输的普及与扩展 D.推动当地城镇化快速发展(2021·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零模)下图为我国某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结构图,该地的石堰梯田具有“叠石相次,包土成田”的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1.该石堰梯田最可能位于( )A.山西省 B.江西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云南省42.推测石堰梯田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 B.降水相对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C.荒漠分布广,畜牧业分布在山麓 D.河网纵横密布,航运价值高43.关于该遗产景观所在地的正确叙述是( )A.山上的森林和灌丛,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B.田埂上的经济树种,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C.民居多以石为建材,主要原因是防潮防湿 D.景观所在地的河流,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2021·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中国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该地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5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纪录。下图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4.圣彼得堡市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岩层坚硬 B.沼泽地质特征显著C.地下冻土频繁冻融 D.海水倒灌严重45.该公司独创的施工措施是( )A.增加灯光照明 B.提供保暖衣物C.搭建封闭暖棚 D.及时清理积雪(2021·广东高三零模)潭门镇位于海南琼海市东部沿海,是“祭兄弟公出海仪式”、“鲤鱼灯”等海洋文化发源地。近年来,潭门镇以深远海捕捞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探索出一条“三不一就”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下图是潭门镇海港旅游城镇发展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6.影响潭门镇的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生产方式 C.交通 D.气候47.潭门镇实施“三不一就”城镇发展模式,可以( )①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②大幅度提高城镇用地规模③原封不动地保留“老房子”④使农业产值的比重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8.该模式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产业的转型升级 B.美丽乡村的建设 C.基础设施的发展 D.民俗文化的吸引(2021·四川南充市·高三二模)林盘(下图)是我国某平原地区独有的农耕聚落景观,由宅(青瓦白墙)、林(乔、灌、竹混种)、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花等)、水(都江堰灌溉水系)构成,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9.林盘聚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A.成都平原 B.华北平原 C.三江平原 D.珠江三角洲50.林盘中乔、灌、竹组成的复杂群落结构对农耕生产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局地气候 B.涵养水源 C.减轻病虫害 D.保持水土51.与周边相同规模的城市绿地相比,林盘( )A.降水更多 B.温差更大 C.湿度更小 D.风力更弱二、综合题52.(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其他模拟)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骑楼(下图)开始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后来传入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广州骑楼由20世纪初开始出现,当地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骑楼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建国以来,骑楼的命运开始变得曲折。有人建议应该拆除,有人建议应该保护开发。(1)试分析广州骑楼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的适应性。(2)据材料说出广州骑楼建筑反映当地哪些人文特征?(3)推测20世纪30年代广州骑楼街在城市中的区位并说明原因(4)对于广州骑楼,你认为应该拆除还是保护开发,并说明理由。53.(202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八洞隐藏于莲台山之中,是湘西地区喀斯特地貌中的大型岩溶混合洞穴,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十八洞村也因此而得名。该村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人称“一脚踏三省”、“湘楚西南门户”,全村由四个相邻苗寨组成,截至2013年贫困率高达57.7%。中国城科院通过战略合作,把十八洞村从精准扶贫的样板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由十八洞村全体村民共同参股和苗汉子合作社合作,在十八洞村境内流转3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十八洞村225户村民930余人人均年增收0.5万元以上。如今,特色种植、养殖初具规模,乡村旅游热火朝天,电商扶贫正在起步,十八洞村激活了自我“造血”功能,顺利脱贫摘帽。下图为十八洞村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下图为十八洞村简图和湖南省地形图材料三(1)简析该地石灰岩由岩石到溶洞的形成过程。(2)简述十八洞村贫穷的原因。(3)根据材料信息,说明十八洞村脱贫致富对我国其他贫困农村地区发展的启示。54.(2021·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三其他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和西班牙两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合作空间大。两国通过定期对话、交流经验和成功案例,推动可再生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近几年,已经有上百家中国企业入驻西班牙,能源领域成为中国对西班牙重点投资的领域之一。材料二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其新城建设堪称奇迹。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一个个方块状的街区整齐排列,每个八边形街区都被放在边长为113米的正方形格子内,四个倒角(街区的转角)都是45°。下图是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左图)和街区建筑平面示意图(右图)。材料三 西班牙柑橘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优势产区,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在欧洲市场,西班牙柑橘也面临法国柑橘的激烈竞争。下图为西班牙柑橘分布图。(1)西班牙政府正在积极推动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指出中方企业响应此政策,在西班牙可能投入开发的某种能源,并说明理由。(2)从采光、通风、交通角度,分析巴塞罗那新城建设的优点。(3)指出影响西班牙柑橘种植的主要不利气候条件,说明西、法两国柑橘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比较优势。55.(2021·宁夏银川一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所有建筑物实现的终极目标,就是在人的需要与地理环境之间达到协调。为了适应我国南方海岸带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当地人就地取材,一种以石铺地砌墙、建坡屋顶、不出房檐、多窗与天井,最后还要捡些石头在屋顶压瓦的建筑形式----石厝,脱颖而出,形成“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的景象。但建筑专家发现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世纪末闽南民间的纯石厝,迅速被废弃或改造。下图为我国闽南海岸带传统石厝民居。(1)简述我国南方海南岸带形成“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景象并以石为材的主要原因。(2)根据石厝的建筑形式,分析当地的气候环境。(3)指出石厝迅速被废弃或改造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提出保护石厝的可行性措施。5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说明水窖水的来源。(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4)说明北京四合院的住宅结构能反映出的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2旅游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地理选修3,[选修3,[地理——选修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1海洋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2,[地理——选修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甲是,四大地区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中景观反映出两地,两地民居所在省区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