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版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镜面反射精选题32道 试卷 1 次下载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精选题43道 试卷 2 次下载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源精选题27道 试卷 1 次下载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现象精选题40道 试卷 1 次下载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精选题40道 试卷 1 次下载
八上声物理组卷
展开
这是一份八上声物理组卷,共51页。
八上声物理组卷
一.声音的产生(共10小题)
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3.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D.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4.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5.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正在比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的响度越大,声音传播越快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划手相对于龙舟来说,一直是运动的
D.先后到达终点的龙舟,运动的距离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
6.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7.在研究声现象时: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也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 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均填“会”或“不会”)
8.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 产生的,这声音通过 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既能说明 可以传声,也能说明 。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
(5)如图⑤所示,两位同学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她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⑧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6)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
10.我们做过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②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③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④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⑤用手指轻敲桌面,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响。
实验①呈现的现象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根据实验④的现象,我们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 不能传声。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共8小题)
1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2.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声呐 B.超声波碎石
C.真空双层玻璃 D.体温计
13.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14.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15.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16.如图所示,老师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把抽气机接在玻璃罩上向外抽气时,同学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这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 。不管怎么抽气,坐在前排的同学总还可以听极微弱的铃声,原因是: 。
17.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判断依据: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18.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全国的好多地方都投入使用了如图所示的“长鼻子”校车。
(1)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座位上的乘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这里的“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校车刺耳的鸣笛声是通过 传播到行人的耳朵里的。
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共16小题)
19.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介质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2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2.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3.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s,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 )
A.12.29s B.12.00s C.12.58s D.13s
24.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一位同学按选项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25.小壮同学在一根足够长、装满水的笔直自来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打一下,小勇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伏在水管上听,则小勇同学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26.小英家的外墙上固定着一根还在使用的铁质自来水管,水管长21米,小英和弟弟分别站在自来水管的两侧,弟弟用小铁锤敲了一下自来水管,小英听到的响声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7.“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动作的一句歌谣。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 声音传播的速度,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经举到空中了。
2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2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经过5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该同学约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他所记的运动员的成绩偏 (选填“高”或“低”)。
30.小明创作的科幻小说《未来战争》,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飞行员驾着速度为1000m/s的飞机逃离即将爆炸的核武器基地半分钟后核武器爆炸.35s后飞行员听到爆炸声,接下来又看到一道强烈的火光。”请指出一处小说描写中的科学错误: ,判断依据是 。
31.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名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然后告诉大家火车快到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在 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的道理。
32.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25℃)
346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均选填“大”或“小”)
3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34.有一根足够长的铁管,为了测出它的长度,甲准备用学过的声学知识间接测量,于是在管的一端用锤敲一下,乙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测出2次响声间隔0.2s,问:
(1)乙在管的另一端听到2次响声,是因为声音在 中比在 中传播得快。(均选填“铁管”或“空气”)
(2)铁管有多长?(设当时声音在铁中的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答案取整数)
四.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共3小题)
35.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 有关。
36.声音靠 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和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37.进一步探究: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a(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
液体
t0/℃
v0/m/s
α/m/(s•℃)
丙酮
水
甘油
水银
酒精
20
25
20
20
20
1192
1500
1923
1451
1180
﹣5.5
2.5
﹣1.8
﹣0.46
﹣3.6
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
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 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五.回声(共1小题)
38.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六.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共4小题)
3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40.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41.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42.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来了!”(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七.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共5小题)
43.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非常痛苦,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电子驱蚊器参数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2W
声波频率
22kHz~55kHz
产品质量
60g
产品尺寸
9.9×6×3.3(cm3)
A.驱蚊器的重力为0.6N
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听到
C.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
D.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
4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45.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分钟振翅260~360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4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C.不同温度的空气,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47.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八.音色(共1小题)
4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九.声与信息(共1小题)
49.医院的B超检查病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琴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 。
一十.声与能量(共1小题)
50.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
一十一.噪声及其来源(共5小题)
51.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52.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5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54.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5.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音”)。
一十二.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共3小题)
5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5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不可以消除噪声
D.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赫兹
58.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 Hz即可。
一十三.防治噪声的途径(共2小题)
5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音调低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八上声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声音的产生(共10小题)
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产生声音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分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水中的传播速度。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速等,属于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3.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D.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其贴近面颊可以感受它的振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属于声现象的常规考查。
4.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5.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正在比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的响度越大,声音传播越快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划手相对于龙舟来说,一直是运动的
D.先后到达终点的龙舟,运动的距离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同一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分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4)通过相同的路程,由v=可知,运动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
【解答】解:A、鼓声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远,但是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以龙舟为参照物,龙舟上的划手与龙舟的位置之间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运动的距离相同,由v=可知,先后到达终点的龙舟,运动时间不同,平均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涉及知识点多,难度不大。
6.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振动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比较简单。
7.在研究声现象时: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也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 类比 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会 弹起,乙实验乒乓球 不会 弹起(均填“会”或“不会”)
【分析】(1)声波和水波有些类似的地方,用水波来研究声波是用到了类比法;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声波和水波有些类似的地方,用水波来研究声波是用到了类比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4)如果将甲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只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声;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1)类比;(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4)会;不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也考查了类比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8.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 振动 产生的,这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解答】解: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既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也能说明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变小 。并由此推理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
(5)如图⑤所示,两位同学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她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能传播声音 。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
⑧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6)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CB (填字母)。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
(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3)(4)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②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6)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小球跳起也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5)①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②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③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6)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EADCB。
故答案为:(1)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5)①固体能传播声音;②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③不能;(6)EADCB。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
10.我们做过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②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③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④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⑤用手指轻敲桌面,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响。
实验①呈现的现象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 振动 ;实验 ② 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根据实验④的现象,我们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 真空 不能传声。实验 ③ 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
(2)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我们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故答案为:振动;②;真空;③。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的声学知识,还考查了转换法和推理法等学法的应用,是一道好题。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共8小题)
1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12.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声呐 B.超声波碎石
C.真空双层玻璃 D.体温计
【分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分析各选项的工作原理,然后找出声传播需要介质的即可。
【解答】解:A、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工作的,故A错误;
B、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来工作的,故B错误;
C、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玻璃中间是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正确;
D、常用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一些应用的原理,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3.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分析】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保证其它条件不变,一次是真空,一次不是真空,听传声效果。
【解答】解: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瓶胆的夹层里面都是真空,无法进行比较,故A不合理。 B、用一个完好瓶胆夹层里面是真空,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夹层不是真空,其它条件相同,可以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故B合理。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瓶胆夹层里面都是真空,无法进行比较,故C不合理。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瓶胆夹层里面都是真空,无法进行比较,故D不合理。故选:B。
【点评】通过家庭中使用的暖水瓶,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真空是否传声,体现了生活处处都是实验器材,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
14.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振动 而产生的,并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解答】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声音是纽扣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纽扣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5.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解:
(1)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固体;空气。
【点评】本题通过新型耳机的应用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骨传导,属于基础题。
16.如图所示,老师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把抽气机接在玻璃罩上向外抽气时,同学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减少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这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 介质 。不管怎么抽气,坐在前排的同学总还可以听极微弱的铃声,原因是: 声音通过玻璃罩和桌子传递出来 。
【分析】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解答】解: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响度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不管怎么抽气,坐在前排的同学总还可以听极微弱的铃声,是因为声音通过玻璃罩和桌子传递出来。
故答案为:减少;介质;声音通过玻璃罩和桌子传递出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容易集中到空气传声而忽略了固体(玻璃罩和桌子)的传声。
17.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判断依据: 真空不能传声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因为太空是真空,故不能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
故答案为: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一道基础题。
18.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全国的好多地方都投入使用了如图所示的“长鼻子”校车。
(1)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座位上的乘客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这里的“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最大速度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校车刺耳的鸣笛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行人的耳朵里的。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解答】解:
(1)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司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则乘客是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40km/h为最大行驶速度;
(3)校车刺耳的鸣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行人的耳朵里的。
故答案为:(1)静止;(2)最大速度;(3)空气。
【点评】该题以校车为载体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最大速度的理解以及传声的介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共16小题)
19.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介质
【分析】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它们不能决定声音的传播速度;故ABC不合题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是一样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是一道基础题。
2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分析】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这个规律要记牢。
【解答】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对基本物理规律的考查,对这样的知识内容,同学们只要记牢即可轻松得出正确结论。
22.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解答】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声音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3.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s,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 )
A.12.29s B.12.00s C.12.58s D.13s
【分析】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枪口冒烟,就开始计,这是光传过来的结果,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光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偏小,少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t==≈0.29s,
小华的实际成绩应为:
t′=12.29s+0.29s=12.58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速的相关计算,重点在于理解光速远大于声速,不能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看到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
24.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一位同学按选项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分析】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解答】解: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测得时间的误差小,故A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不符合题意;
C、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B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多次测出时间间隔再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
25.小壮同学在一根足够长、装满水的笔直自来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打一下,小勇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伏在水管上听,则小勇同学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解答】解:若小壮同学在一根足够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声音会在水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小勇同学会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水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基础题,解答时把握好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26.小英家的外墙上固定着一根还在使用的铁质自来水管,水管长21米,小英和弟弟分别站在自来水管的两侧,弟弟用小铁锤敲了一下自来水管,小英听到的响声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分析】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解答】解:如果在足够长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但已知水管长21m,敲击声通过空气传到耳中的时间仅≈0.06s,在铁管和水中传播的时间更短,而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所以人耳无法区分三次声音的间隔,也就是只能听到1次响声。
故选:A。
【点评】本题情境中能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管子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
27.“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动作的一句歌谣。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 大于 声音传播的速度,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经举到空中了。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空气中声速是340m/s,光速是3×108m/s,光速比声速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棒打衣服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大于;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填空和选择常考的内容。
2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1500 m/s。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10s,
则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1500m/s。
故答案为:15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在解答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2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经过5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该同学约 1700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他所记的运动员的成绩偏 高 (选填“高”或“低”)。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5s,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3)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声速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闪电发生处的距离为:
s=vt=340m/s×5s=1700m;
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根据v=知运动员的速度偏大,成绩提高了。
故答案为:不同;1700;高。
【点评】本题考查距离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先打闪后打雷这些生活常识。
30.小明创作的科幻小说《未来战争》,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飞行员驾着速度为1000m/s的飞机逃离即将爆炸的核武器基地半分钟后核武器爆炸.35s后飞行员听到爆炸声,接下来又看到一道强烈的火光。”请指出一处小说描写中的科学错误: 35s后飞行员听到爆炸声,接下来又看到一道强烈的火光 ,判断依据是 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应该先见到火光,后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35s后飞行员听到爆炸声,接下来又看到一道强烈的火光;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光速远大于声速。
31.声音在介质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名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然后告诉大家火车快到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在 固体 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的道理。
【分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解答】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比从空气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早,说明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故答案为:声波;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递形式和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属于声现象的常规考查。
32.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25℃)
346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小 ,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大 .(均选填“大”或“小”)
【分析】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是不同的。
【解答】解:由资料信息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所以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小,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大。
故答案为 小;大。
【点评】本题考查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
3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分析】(1)查找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规律;
(2)先利用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再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解答】解:(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由v=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1===2.6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t=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5200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铁制成的;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点评】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会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34.有一根足够长的铁管,为了测出它的长度,甲准备用学过的声学知识间接测量,于是在管的一端用锤敲一下,乙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测出2次响声间隔0.2s,问:
(1)乙在管的另一端听到2次响声,是因为声音在 铁管 中比在 空气 中传播得快。(均选填“铁管”或“空气”)
(2)铁管有多长?(设当时声音在铁中的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答案取整数)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2)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传播,一次是空气传播,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经过相同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需要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多0.2s.人第一次听到的是从铁管中传播的声音,第二次听到的是从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1)根据题意甲在管的一端用锤敲一下,乙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敲击声,声音分别从钢管、空气中传播,则乙要听到2次敲击声,第一次是从铁管传来,第二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说明了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2)设铁管的长度是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是t2=,
声音在空气中需要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多0.2s,
也就是﹣=0.2s,
即:﹣=0.2s,
解得s≈73m。
答:(1)铁管;空气;
(2)铁管的长度是73m。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是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四.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共3小题)
35.声速的大小跟 介质种类 有关,还跟 温度 有关。
【分析】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故答案为:介质种类;温度。
【点评】声速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记住声速的规律。
36.声音靠 介质 传播,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介质种类 和 介质温度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
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故答案为:介质;声波;介质种类;介质温;340m/s。
【点评】本题是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37.进一步探究: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a(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
液体
t0/℃
v0/m/s
α/m/(s•℃)
丙酮
水
甘油
水银
酒精
20
25
20
20
20
1192
1500
1923
1451
1180
﹣5.5
2.5
﹣1.8
﹣0.46
﹣3.6
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
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 c 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分析】由题目所给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当α为正数时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α为负数时则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解答】解: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α是一个正数,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水银和酒精的α值都是负的,但是酒精的数值更小,所以速度会随温度减小的更快。
故答案为:增大;c。
【点评】这是一道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题目,分析思路用的是物理的基本思路,但是解题的过程中对于题目中所提供的公式的理解则需要用到数学上的知识。
五.回声(共1小题)
38.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分析】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门窗关闭,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
桌椅表面粗糙不平吸收声音,减小响度。
【解答】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
六.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共4小题)
3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误;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68m=17m;
这17m共用了:t′=△t﹣t1+t2=1.05s﹣0.25s+0.2s=1s,故C正确;
D、汽车的车速为:v′===17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1.05s,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1.05s。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40.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分析】(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2)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
【解答】解: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故B错;
(2)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t′=△t﹣t1+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20m/s,故C错、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9s,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9s。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41.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水(或液体)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510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2)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3s=1.5s,
由v=得,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m/s×1.5s=510m。
故答案为:水(或液体);5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42.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来了!”(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分析】知道人和仙姑瀑布的距离,可求人发出的声音传到仙姑瀑布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利用公式t=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若能达到0.1s以上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听不到。
【解答】解:
(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仙姑瀑布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2=1360m,
由v=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t===4s;
(2)因为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0.1s
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答:(1)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4s;
(2)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能听到回声的时间条件:原声和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是本题的关键。
七.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共5小题)
43.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非常痛苦,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电子驱蚊器参数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2W
声波频率
22kHz~55kHz
产品质量
60g
产品尺寸
9.9×6×3.3(cm3)
A.驱蚊器的重力为0.6N
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听到
C.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
D.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
【分析】(1)根据重力计算公式G=mg求出重力;
(2)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
(3)振动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
(4)根据公式W=Pt,求出10h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A、驱蚊器的重力,G=mg=0.06kg×10N/kg=0.6N,故A正确;
B、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能被正常人听到,故B错误;
C、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故C正确;
D、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W=0.002kw×10h=0.02kw•h,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的计算公式,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以及电能的计算。是一道综合题。
4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声现象重要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正确、全面理解规律就能解答。
45.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分钟振翅260~360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分析】(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解答】解: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蝴蝶每分钟振翅260~360次,所以蝴蝶的振翅频率最高为6Hz,人耳听不到;蜜蜂的振翅频率为300Hz~400Hz,能被听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注意审题清晰,看清楚是每分钟还是每秒钟。
4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C.不同温度的空气,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为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解答】解: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如超声波,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利用超声波不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故B错误;
C、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为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温度不同,声速不同,故C正确;
D、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注意不要遗漏知识点。
47.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分析】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解答】解:A、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故A错误;
B、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000Hz~120000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不知道二者频率高低,所以无法判断,故B错误;
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5Hz~50000Hz,能听到超声波,故C错误;
D、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Hz~24Hz,蝙蝠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000Hz~120000Hz,所以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属于声现象的常规考查。
八.音色(共1小题)
4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物理基础知识的识记要经常强化,避免似懂却叫不准的现象,本题就是考查声现象中基础知识判断的题目。
九.声与信息(共1小题)
49.医院的B超检查病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信息 ;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琴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 音调 。
【分析】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②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医院用B超检查病情,是指通过听声音、观察现象,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拉二胡时,演奏者要不断改变手指按压琴弦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振动频率,改变了琴声的音调。
故答案为:信息;音调。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和特性,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一十.声与能量(共1小题)
50.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能量 ,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响度 。
【分析】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解答】解: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能量;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能传递能量,以及声音特性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一道基础题。
一十一.噪声及其来源(共5小题)
51.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分析】(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2)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3)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凡是不利于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
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A错误,B正确;
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
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涉及到声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52.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获取信息的。
【解答】解:
A、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
C、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故C正确;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应用,是声现象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
5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分析】①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③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④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
【解答】解: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但由于材质和构造的区别,音色可能是不同的。故C错误;
D、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含义、声速的影响因素、音色的特点和声音的应用,是声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54.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声音;
(3)根据噪音和乐音的定义分析;
(4)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解答】解: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了人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声,没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声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55.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 噪音 (选填“乐音”或“噪音”)。
【分析】(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能传递信息;
(3)物理学上,噪声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1)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2)他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的观众的耳中的;
(3)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因此属于噪音。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噪音。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可根据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以及噪音和乐音的区分进行分析解答。
一十二.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共3小题)
5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分析】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记住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以及对这个单位有一些经验认识。
5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不可以消除噪声
D.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赫兹
【分析】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检测声音响度大小;
D、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属于次声波。
【解答】解:A、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噪声强度显示仪只能显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
D、低于20赫兹的声音属于次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的定义、音调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等,是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58.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dB 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 12500 Hz即可。
【分析】(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波形图可知,利用f=可求得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
【解答】解: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dB的声音,
根据波形图可知T=8×10﹣5s,
则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f===12500Hz。
故答案为:dB;125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读懂波形图是解答最后一空的关键。
一十三.防治噪声的途径(共2小题)
5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音调低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的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能的到声音;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传声介质和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故C错误;
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速、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声现象基本规律的考查,难度较小,是一道基础题。
6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
C、地球到月球之间有真空,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在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方法,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0/14 16:32:47;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