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316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316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316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31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31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31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学生版
一、单选题
1.(2022·六盘水)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10℃ B.20℃ C.28℃ D.40℃
2.(2022·大连)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
3.(2022·六盘水)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4.(2022·张家界)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5.(2022·通辽)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6.(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7.(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8.(2022·贵港)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0.(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11.(2022·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12.(2022·济宁)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13.(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14.(2022·福建)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15.(2022·宜昌)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二、填空题
16.(2022·北京市)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7.(2022·广东)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 ℃。
18.(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9.(2022·宜昌)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20.(2022·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 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 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21.(2022·重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 (选填“点燃”或“熄灭”)以确定试管的位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中液面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原因是实验室里的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22.(2022·张家界)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3.(2022·泸州)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13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2·沈阳)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4)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5.(2022·朝阳)图甲是小丽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1)图乙是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2)请在图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 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另外一名同学采用了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
26.(2022·兰州)小华同学选用图甲、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冰的熔化及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图丙是由测量数据所绘制的图像。
(1)要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若只探究冰熔化应选用图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时,试管口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
(2)由图丙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的沸点是 °C.
(3)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能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 。
27.(2022·绥化)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 ;
(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态。
A.固 B.液 C.固液共存
28.(2022·苏州)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
(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 (a/b/c)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水的温度/℃
90
92
96
98
99
99
99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
(4)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 沸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温度过低可能会引发人体抽筋现象。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左右,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答】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2~6℃,B符合题意;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约为100℃,C不符合题意;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略高,约为4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温度,结合数值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答】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如霜、雪、雾凇的形成。
4.【答案】D
【解析】【解答】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可减缓蒸发;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同时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
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和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有关。
5.【答案】C
【解析】【解答】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A.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冰吸热熔化成为水,A不符合题意;
B.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6.【答案】A
【解析】【解答】A.热奶茶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眼镜变模糊了,A符合题意;
BD.空气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BD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液化。
7.【答案】C
【解析】【解答】A.寒暑表的量程是-35~50℃,A不符合题意;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B不符合题意;
CD.由寒暑表的分度值和液柱指示刻度可知,寒暑表的示数是21℃,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看清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8.【答案】C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A不符合题意;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B不符合题意;
C.露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C符合题意;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霜和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答案】D
【解析】【解答】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10.【答案】C
【解析】【解答】A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为0.1℃,AB不符合题意;
C.某同学体温为36.6℃,低于37℃,体温正常,C符合题意;
D.如果液体的温度高于42℃或低于35℃,不能测量液体的温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为0.1℃,正常体温为36℃到37℃。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即按照CBA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符合实验步骤,B符合题意;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为80℃,即物质的熔点为80℃,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铁架台;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即物质的熔点;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甲→乙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乙→丙是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而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液化过程,C不符合题意;
D.BC段温度保持不变,表示晶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此时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分子间距离小,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13.【答案】A
【解析】【解答】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对冰做功,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熔化成水,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过程发生的熔化,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14.【答案】D
【解析】【解答】A.CO2经过压缩机时,活塞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
B.气态CO2经过冷凝器变为液态CO2,发生的是液化,B不符合题意;
C.液态CO2经过膨胀阀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C不符合题意;
D.液态CO2经过蒸发器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士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A不符合题意;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B不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水汽化吸热制冷的原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16.【答案】34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0℃在液柱的下方,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所在位置的示数为34℃。
【分析】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 测量温度。
17.【答案】热胀冷缩;不能;36.5
【解析】【解答】体温计属于液体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液态的水银,工作时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人的体温。
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弯管,在温度下降时水银在细弯管处断开而不能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因此体温计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则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5℃。
【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水银温度计的液柱不能自己回到液泡中;根据温度计中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18.【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解答】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分析】气体 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19.【答案】晶体;熔化吸热
【解析】【解答】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0.【答案】熔化
【解析】【解答】“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
【分析】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21.【答案】点燃;95;低于
【解析】【解答】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组装器材时,酒精灯应点燃以确定试管的位置。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中液面如图乙所示,其分度值为1℃,示数为95℃。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减小,沸点降低,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原因是实验室里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分析】利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点燃调节高度;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 测量温度;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22.【答案】凝固;凝华
【解析】【解答】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自然降雪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23.【答案】变大;液化;均匀
【解析】【解答】高温的水蒸气引入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在冷水管中遇冷液化成水,由于液化过程放出热量,被冷水吸收,冷水温度会升高,温度计示数变大。
在试管底部垫上石棉网,可以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液化放热;使用石棉网使物体受热均匀。
24.【答案】(1)碎冰块
(2)晶体
(3)减少
(4)不变
【解析】【解答】(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更容易搅拌。
(2)由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时温度有一段保持不变,说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3)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减少,质量越少,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更快。
(4)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沸腾时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分析】(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
(2)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有熔点的固体叫晶体;
(3)质量越少,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更快;
(4)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沸腾时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25.【答案】(1)92
(2)
(3)吸收;不变
(4)水的质量太大
【解析】【解答】(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2个小格处,读作92℃。
(2)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4)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或水的初温太低。
【分析】(1)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对应刻度读数;
(2)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连线;
(3)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4)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或水的初温太低。
26.【答案】(1)秒表;乙;液化
(2)晶体;98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主要有:减小水的质量、用温水做实验、在试管上盖一个带孔的盖子。
【解析】【解答】(1)要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秒表,因为还要测量和记录加热的时间。
只探究冰熔化规律,应选用图乙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加热,即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均匀受热。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时,烧杯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试管口处又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2)由图丙可知, BC段表示冰块的熔化过程,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可知冰是晶体。
由图丙可知, 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水温升高到98℃时温度保持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主要有:减小水的质量、用温水做实验、在试管上盖一个带孔的盖子。
【分析】(1)探究熔化和沸腾规律时,需要利用秒表测量时间,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水浴法加热物体受热均匀;“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沸腾时的温度是沸点;
(3)减小质量、提升液体初温、容器加盖,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27.【答案】(1)C
(2)38
(3)非晶体;6
(4)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A;B;C
【解析】【解答】(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应先固定图甲中的C的高度。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零刻度线在30℃下方,故此时温度为38℃。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整个熔化过程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石蜡是非晶体。
由图像如图乙所示海波熔化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熔化结束,故熔化持续了
t=t2−t1=10min−4min=6min
(4)由图甲和图乙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加热,所以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由图乙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没熔化,可能处于熔化过程中,也可能熔化结束,故晶体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AB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1)探究熔化规律时,组装器材从下到上;
(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3)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熔点;
(5)晶体的温度在熔点时,可以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8.【答案】(1)a
(2)94
(3)99
(4)不能
【解析】【解答】(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先固定a位置,安装时需要从下到上。
(2)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分度值为1℃,从下到上,刻度越来越大,故读零上,故读数为94℃。
(3)如表所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9℃。
(4)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降温,烧瓶里的水不能吸热,故水不能沸腾。
【分析】(1)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时,组装器材从下到上;
(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沸点;
(4)沸腾的条件是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