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041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041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041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测试卷(含答案),共6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经济发展繁荣 B.文化礼制产生C.手工技艺高超 D.阶级分化明显2.犁耕是良渚文化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石犁。同以前的耜耕生产相比,犁耕不仅可以提高工效,更好地改变土壤结构,而且也为条播和中耕除草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使荒地得到更大面积的开发。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民阶级劳动工具单一 B.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C.农业生产水平有所发展 D.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3.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强调“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 B.从部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4.西周时期的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 B.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C.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D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5.观察下图。图中现象有助于( )A.加速西周灭亡 B.延缓统一进程C.增强秦国实力 D.促进民族交融6.下表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关于孔子学生身份、年龄、国别的记载。这反映出孔子( )类别人物身份貴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贫民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年龄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少孔子30岁,子张少孔子48岁国别颜回(鲁国)、子贡(卫国)、公冶长(齐国)A.践行了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 B.推动了诸子百家相互交流与融合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D.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特权7.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魔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蛮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 C.什伍连坐 D.推行县制8.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9.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体现了( )A.文化统一 B.以法治国 C.皇位世袭 D.皇帝独尊10.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隐瞒不报仓库粮草的或隐匿田赋的,要处以盗窃罪。如主管官吏不加惩治或知情不报,则与罪犯同罪。上述规定的制定旨在( )A.规范官吏行政 B.保护国家财产 C.严格控制民众 D.树立法律权威11.《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A.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B.反对实施郡县制C.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D.得到了广泛响应12.下表反映了西汉诸侯国“相”履职重心的演变情况。这表明当时( )时期相的主要职能汉高祖辅助诸侯王国的建立与巩固文景时期侧重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景、武时期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宣帝及以后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A.王国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B.地方兵权被收归中央C.汉文化开始向边境传播 D.中央集权制已经完善13.西汉前期,一些豪强富商通过手中的权力和经济实力,垄断国家的经济命脉,囤积居奇,操纵市场,贱买贵卖,牟取暴利。这一现象( )A.促使汉武帝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落C.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 D.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14.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15.东汉中叶后,尚书台取代三公“总领纪纲,无所不统”。到魏晋之际,中书监、令受到重视,他们处于皇帝“喉舌之任”的地位,而对尚书省的官员就稍有疏远。当时,中书掌管内事,皇帝密诏下达州郡和边疆,均由中书草定,并不一定非要尚书签署不可。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尚书权力过大威胁到君主专制 B.三省制度日渐完善C.权力中枢的发展适应现实需要 D.官僚政治已经成熟16.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局面反映出( )A.中央决策机构日益臃肿 B.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C.外戚专权受到一定遏制 D.贵族等级体系日趋严格17.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史实评价A《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C《汉书》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8.下表是古今史学著作对秦朝郡县的论述和考证,据此可知,秦朝( )著作作者内容《史记·秦本纪》司马迁把天下分为36郡《秦郡新考》谭其骧郡级行政单位46个A.郡级单位个数难以确定 B.分层管理体制得以优化C.专制皇权统治空前强化 D.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提升19.下图是汉高祖到汉武帝期间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受益阶层所占比率变化图。这一占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B.中外朝制度的推行C.王国的威胁逐渐消除 D.统一战争基本结束20.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所载汉代经济活动(部分)。这表明当时(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世善农稼,好货殖……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昌言·理乱篇》豪人之室……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A.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B.地方豪强势力强大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国家抑商政策调整二、非选择题(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材料二《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当然,独尊儒学后来走向极端,把儒学神学化、宗教化,也有其显著的弊端,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等(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影响。(1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DCBBD DACDA DADCC BBDAB21.(1)同:目的都是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王朝统治;都以分封同姓子弟为主,都对中央政府统治造成一定冲击。(4分)异: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行政上具有独立完整性,而汉初的诸侯国受到了一定制约;西周分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而汉初分封的异姓王逐渐被刘姓子弟取代;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力量增强,周王室权威下降,而汉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使封国力量得到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实行官僚政治。(6分)影响: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干维护国家的统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22.(1)相同之处:都主张思想大一统。(2分)原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发展的需要。(6分)(2)影响: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后期走向极端,弊端明显,阻滞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思想大一统的主张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2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