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之词句理解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之词句理解 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要句子考查类型,词语理解小技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散文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抒情性强,表现作者感受。③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二、散文类型:①写人记事 ②写景状物 ③文化哲思类。三、考点:1.整体思路的把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概括题:人象特点、物象特点、景象特点、主题概括。3.含义题:标题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4.赏析题: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特色或语言风格。5.作用题:标题作用、句子作用、段落作用、物象作用6.手法题:手法判断、手法作用7.探究题:标题的探究、句子的探究、主题意蕴的探究
诗歌、小说、散文都会涉及到含义题的考查。
一、诗歌:【2018年课标Ⅰ卷】《野歌》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二、小说:贵港10月统考《套不住的手》9.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含义+作用)三、散文:【2017年课标Ⅱ卷】《窗子以外》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2017年课标Ⅲ卷】《我们的裁缝店》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2020届贵港一模《十七岁的远行》8.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6分)“人的品味就是这样,有时像岩石一般顽固,有时又像流水一样豁达。”
散文对语言的考查频率是最高的
1、内涵丰富句:多两层或三层含义;√2、表现手法句:使用特殊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 3、情感主旨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注意:从内容上思考4、结构复杂句:找关键词,划主干、理关系——并列、转折、因果……);√5、脉络层次句:考虑位置、找答题区间——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 注意:从结构上思考
(一)遵循一个思维轨迹字面义---语境义---修辞义---深层义(词性) (位置) (还原) (情感主题、引申义)(二)熟记两个步骤:由表及里,由实到虚、具体到抽象。 词语含义=表层义(实)+(修辞义)+深层义(虚) √
1、文章《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真题答案推断★答:①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②羊羔生长期的春天; ③萨丽娃事业的春天;④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6分)。
2、2017全国2卷《窗子以外》: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一轮书P97 思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圈定答案范围:划出第3-7段中涉及“窗子”的语句。答: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2分;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3分。(或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告诉读者,生活当中人与世界永远都隔着一层窗子,让人无法真切地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
3、试分析《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的妙处。(6分)
答:①用了通感,是由嗅觉转为听觉(1分);② “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2分)。③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3分)。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感觉的转化、迁移,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1)她笑得很甜。 (2)人靓歌甜。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味觉)(听觉转为味觉) (嗅觉转为听觉)(视觉转为听觉)
解题步骤:句子含义=表层义+(修辞义)+深层义。(高考真题)结合上下文,分析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2017全国3卷《我们的裁缝店》: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一轮书P93答:①做裁缝是辛苦的,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是辛苦的;(文本意图) ②作者通过做裁缝和其他职业的比较,表达了“生活是辛苦的”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对这一行当的特殊情感。(作者意图)
作业:(回归课本)怎么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第六部分中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原文: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作业:(回归课本)怎么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第六部分中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原文: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答: ①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2分。(手法) ②用煤的形成过程来说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中,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推动社会的一点进步。而学生请愿流血牺牲却不能推动社会进步2分。(文本意图) ③表明作者并不赞成学生这样徒手请愿2分。(作者意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语言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方法总结,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设题方式,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语言特色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语言 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方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语言 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结解题思路,课堂小结,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